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稀有分散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强烈的蓄积性,其毒性大于Cd、Pb、Hg等元素(张宝贵等,2009;Nriagu J,1998;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09;Xiao T F,et al.,2012)。我国(含)铊矿产资源丰富,因矿产资源开采与冶炼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Tl污染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2.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具有蓄积性,是世界上公认的13种优先控制的金属污染物之一。其毒性大于Cd、Pb、Hg等元素。2010年10月份,广东北江饮用水源铊污染事件的爆发,震惊全社会。毗邻北江典型的涉铊企业某铅锌冶炼厂被责令关停整顿。笔者首次通过改进的BCR分级提取法及ICP-MS法分析典型含铊铅锌冶炼过程中铊的含量及在各个地球化学中的形态分布,了解其迁移转化特征,厘定铊  相似文献   

3.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汞、镉、铅等元素。金属铊的熔点较低(303℃),大多数Tl盐的熔点沸点也较低,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因此含Tl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极有可能将大量的Tl带入到大气环境中,特别是含铊矿石的冶炼、燃煤发电等工业生产过程。大气细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是大气环境中组成最复杂、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大气细颗粒物中的痕量重金属  相似文献   

4.
<正>铊(Tl)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其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远远大于Hg、Cd和Pb等元素。在自然土壤和沉积物中,Tl的含量一般很低。以国内为例,据1990年《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所示,全国土壤中Tl的平均含量为0.62mg/kg,沉积物中含量低则更低,如辽宁地区沉积物Tl含量低至0.30mg/kg[1]。随着国内一些含Tl矿床的开采和冶炼,大量的Tl被释放到土壤、大气和地表水中,通过沉降作用最终聚集在  相似文献   

5.
贺州地区是重金属铊污染高发区,本文以贺州石龙河上游段为重点研究区,采用等间距取样,开展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调查,探讨地下水铊污染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铊、锰污染,Tl元素含量超标的地下水有3处,超标率11.5%,Mn元素含量超标的地下水11处,超标率42.3%。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铊污染主要分布在矮山、莲花及莲花西侧村庄一带,矮山村民井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最严重,Tl元素超标3.0倍,Mn元素超标19.0倍。研究区矿山抽排废水重金属Tl、Mn元素含量都未超标。对比研究表明,石龙河上游段地下水重金属铊污染来源不限于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背景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重金属具有毒性、持久性以及生物累积性,长期以来,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广受关注,研究多集中在Cd、Cr、Cu、Pb、Zn、As以及Hg等高关注重金属。自然界中铊(Tl)含量水平一般较低,但其毒性较Pb、Cd、As以及Hg等更强,美国环保局已将Tl列为优控污染物,我国也于2011年正式将Tl列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前,环境中Tl污染与治理研究逐渐引起了环境领域研究人  相似文献   

7.
<正>铊(Thallium,Tl)是一种高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Tl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Hg、Cd、Pb、Zn等元素[1]。其在环境中的富集机制、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生物效应与其赋存化学形态密切相关[2-4],仅研究其在环境中的总量特征已不能阐明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深入开展环境介质中Tl的化学形态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对阐明Tl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预防和控制Tl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黔西南铊矿区位于我国贵州省西南部,其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兴仁县回龙镇  相似文献   

8.
<正>铊(Tl)是一种稀有、分散重金属,它对哺乳动物的毒害作用远远大于Hg、As、Cd、Pb、Cu等重金属,仅次于甲基汞,对人的致死剂量仅为10~15 mg/kg[1]。Tl在自然界中有一价(Tl(I))和三价(Tl(III))两种价态,但Tl(I)更稳定,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而Tl(I)(1.49?)与K(I)(1.33?)离子半径相近,其毒性表现为对动植物的无差别吸收,毒害作用远远大于常规重金属。近年来,由于含Tl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向  相似文献   

9.
<正>铊(Tl)是一种高毒害的稀有金属元素,严重的铊中毒可导致神经植物人甚至死亡[1]。由于Tl这种剧毒重金属长期以来并不是我国环境监测对象,且大多数Tl化合物无色无味,Tl污染具有极大的隐蔽性。随着近年来广东北江和广西贺江等铊污染事件的爆发,铊污染逐渐引起重视。水体中的重金属容易沉降并汇集到沉积物中,导致重金属的富集和污染。一旦水体环境条件如氧化还原电位,p H值、温度等发生变化,沉  相似文献   

10.
<正>铊(Thallium,Tl)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泵、镉、铅和锌等元素,为美国环保署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1]。为加深了解Tl的环境化学行为,笔者对其提取方法、化学形态与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进行简要的综述。土壤、沉积物和市政污泥等包括Tl的重金属元素提取方法主要采用"BCR连续提取法"。自Perez-Cid等[2]和Martin,R等人[3]使用Tessier等[4]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对"分别对市政污泥和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进  相似文献   

11.
<正>黄铁矿是重要的战略工业资源,工业上主要利用黄铁矿中的S和Fe。但是伴生的稀有毒害元素Tl、Cd、Pb、Cu等重金属随着矿床开采和工业利用过程大量进入环境,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结合化学形态分级提取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分析了广东云浮黄铁矿中稀有毒害元素Tl、Cd、Pb、Cu、Ni和Cr的地球化学形态。结果表明,稀有元素的化学形态与元素含量无关,并与黄铁矿产  相似文献   

12.
稀散元素也称分散元素,是指在地壳中丰度很低(多为10?9级)、且在岩石中极为分散的元素,包括镉(Cd)、锗(Ge)、镓(Ga)、铟(In)、铊(Tl)、硒(Se)、碲(Te)和铼(Re)等八种元素(涂光炽等,2003)。铊(Tl)是一种典型稀散元素,也是一种剧毒元素。铊的地壳丰度为0.45×10?6(温汉捷等,2020),主要以“稀”、“伴”、“细”特征共伴生于其他矿床中(陈骏,2019;温汉捷等,2019;翟明国等,2019;侯增谦等,2020;胡瑞忠等,2020)。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西南低温成矿域独特的地质成矿环境,从而形成了矿种齐全,不同规模的矿床组合,特别是大型和超大型金属矿床组合.它们包括Tl、Hg、As、Sb、Cu、Pb、Zn、Cd、Ge、Sn、Au和Ag等在内的一套亲铜族元素组合的系列矿床.在矿产资源紧缺的今天,研究它们的成矿和找矿问题尤显重要.基于对Tl的亲硫亲砷性质、区域地质成矿环境、表生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本文以铊矿床为例,从铊(含铊)矿物、元素组合、多岩性岩、生物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5个方面对铊(含铊)矿床找矿某些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铊(Tl)作为一种亲硫元素,常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硫化物(如Fe S、Zn S、Pb S)矿物以及硅酸盐矿物中。铊污染通常很少与铀矿冶联系在一起。然而,最近爆出广东某铀矿区废水中铊含量超标并被责令限期治理,使得铊污染概念的外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为追踪铀矿区铊污染内因,本研究开展了该铀矿区尾矿的半动态淋滤(Wang,et al.,2012),以掌握尾矿中铊释放的内在机制与通量。方法:采用去离子水模  相似文献   

15.
湘江岳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初步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岳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Mn和Cu等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8.56~19.4 mg/kg、250~367 mg/kg、1489~2258 mg/kg和40.5~64.7 mg/kg;(2)研究区域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9~698,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Tl;(3)湘江岳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天桥铅锌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黔西北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赋矿岩石为石炭系碳酸盐岩,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本文根据该矿床单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分散元素铊(Tl)的含量,初步揭示了Tl的富集规律和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区Tl在方铅矿中明显富集,其含量和富集系数分别为4.09×10~(-6)~7.85×10~(-6)和8.18~15.7,黄铁矿中Tl含量和富集系数分别为0.293×10~(-6)~0.463×10~(-6)和0.59~0.93,闪锌矿中Tl含量和富集系数主要在0.144×10~(-6)~0.565×10~(-6)和0.29~1.13之间。根据矿石中方铅矿的相对含量,估算其Tl含量在0.5×10~(-6)左右,接近铅锌矿石Tl综合利用最低指标。结合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Tl、Pb、Zn地球化学性质,认为本区Tl在演化晚期的成矿流体中相对富集,流体中的Tl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方铅矿中的Pb。  相似文献   

17.
张开军  魏迎春  徐友宁 《地质通报》2015,34(11):2018-2023
土壤-农作物重金属富集规律是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风险管控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采样、实验测试、综合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金矿活动影响区内的土壤Hg、Pb、Cr、As、Cu、Zn等重金属元素的全量、有效态含量特征,以及小麦不同部位与立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Hg、Pb、Cu元素累积显著,Hg、Pb含量平均超标倍数为6.65、2.04倍;土壤中Hg(34.44%)、Pb(83.31%)、Cu(44.24%)、Zn(40.82%)的有效态含量占相应重金属全量的比例高,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元素;小麦籽中Hg、Pb、Zn元素平均超标率分别为26.33%、100%、26.32%;除Zn元素外,Hg、Pb、Cr、As、Cu含量全部符合籽粒茎杆根须土壤的规律;重金属含量的富集率平均值排序为Zn(30.54%)Cu(10.33%)Pb(0.45%)As(0.38%)Hg(0.14%)Cr(0.13%),Zn、Cu是小麦富集能力强的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8.
铊在自然界中主要呈分散狀态存在,在各种地質体內它的含量一般为十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铊的矿物在自然界中发現非常少:如紅铊矿TlAsS_2、輝铊锑矿(TlAs_2SbS_5)、硫砷坨鉛矿(Pb,Tl)(Cu,Ag)As_5S_(10)和硒铊銀銅矿(Cu,Tl,Ag)_2Se。前两种矿物常与砷、銻的硫化物及鉄的胶狀二硫化物共生,硫砷蛇鉛矿則与各种硫砷化物和硫輝銻矿以及铅、鋅和砷的硫化物共生。对少数铊矿物的共生組合研究后指  相似文献   

19.
对湘中桃江锰矿废矿堆的废石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组成废矿堆的岩石主要是赋矿围岩中奥陶统黑色页岩和原生碳酸锰矿石。这些废石富含Cu、Pb、Zn、Cr、Tl、Sb、U等重金属元素。废石暴露地表而遭受风化分解,导致Sc、V、Cr、U、Cd、Th等重金属元素淋滤释出,在废石样品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迁移特征,且以V、Cd、U的迁移性最为强烈。此外,黑色页岩中Ni、Cu、Zn、Pb、Tl、Sb也明显发生淋失。这些重金属元素如Cd、Tl等毒性极强,进入矿区周围不断积聚,便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故对区内分布的废矿堆作为重金属污染源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湘中安化黑色页岩土壤玉米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技术,对产于安化东坪、烟溪黑色页岩土壤上的玉米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东坪、烟溪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的程度及其元素组合特征明显不同,但生长在其上的玉米有相似的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玉米中Cd、Cr、Sc、Tl、Zn等重金属相对富集,以Cd的富集尤为明显;而Ba、Co、Cu、Fe、Mo、Ni、Pb、Sb、U、V等重金属相对亏损.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表现为Sc、Cr、Cd、Tl等生物毒性重金属元素在玉米中富集,而Ba、V、Co、Ni、Mo、Rb、Sr等生物必需微量金属在玉米中亏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