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门较年轻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地质学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一个地质学分枝.数学地质的主要工具是电子计算技术. 几年来,数学地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应用:①矿产资源统计预测;②地质统计学;③预测地质学;④地质工作的自动化控制(地质数据库);⑤数学地质程序、程序系统及地质计算语言;⑥数学地质在沉积  相似文献   

2.
1994年1月21日,矿产系及学校其它系师生欢聚一堂,庆祝赵鹏大、殷鸿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向两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赵鹏大教授长期从事“矿床普查与勘探”和“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作风扎实,治学严谨,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40多年来,他艰苦创业,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崇山峻岭、戈壁沙漠,尤其是当他60岁高龄时,仍坚持到新疆的塔喀拉玛干大沙漠和云贵高原三江地区的深山密林去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他把理论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总结了科学找矿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矿床普查与勘探”重点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实现了将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和定量找矿融为一体的科学找矿途径.赵鹏大教授思想敏锐、勇于创新、善于钻研新知,探讨新理论、把握科学新动态.他把数学同地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率先在我国开展数学地质研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数学地质学科  相似文献   

3.
去年正值《地球科学》主编赵鹏大教授60寿辰之际,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了好消息,赵鹏大教授荣获克伦宾奖章。本刊在1992年第1期对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作了及时报道。许多热心读者纷纷来信祝贺。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对赵鹏大教授有较全面的了解,现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学地质研究室给本刊编辑部的来信及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主席R.B.麦坎蒙博士给赵鹏大教授的书信全文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特约主编致读者 成秋明陈永清王功文 赵鹏大院士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立了我国数学地质学科,被誉为“中国数学地质之父”。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地球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为我国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和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动自然资源行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鹏大院士堪称严谨治学和创新研究的楷模!从最早的定量地质研究,提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矿床统计预测”,到“地质异常”“‘三联式’矿产定量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再到“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赵先生在地学领域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赵先生首次提出数学地质的三大基本任务:(1)查明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体的数学模型;(2)研究地质过程中各有关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地质作用的数学模型;(3)研究适合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方法及数量化理论,建立地质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其中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包括几何特征、统计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结构特征,从而奠定新世纪矿体三维可视化研究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赵鹏大院士提出地质异常的概念,并将矿床统计预测的理论归纳为相似类比、求异和控矿因素定量组合三项内容,开辟了应用致矿地质异常概念和方法定量圈定评价“5P”找矿地段的新方向。进入21世纪,赵鹏大院士进一步关注并提出了成矿事件的时间空间成因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概念,揭示了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与地质异常的内在关联性,发现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矿床谱系”为核心的“三联式”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在深部找矿研究领域,他认为成矿预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制定最优决策的工作,矿床类型的多样性、矿床成因的复杂性、控矿因素的隐蔽性和找矿信息的多解性使得深部成矿预测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探索成矿预测过程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是深部成矿预测的前沿课题;他强调深部找矿中要加强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要重视深部找矿的经济“回报率”和勘查项目的“转化率”的重要性。近年来,赵鹏大院士积极倡导和推动地学大数据应用,提出了“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数字地质”等概念,推动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地质研究的新局面。 赵鹏大院士始终强调科研服务于生产实践,在矿产勘查、数学地质和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相关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俄罗斯彼德大帝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并在全国多个重要成矿带推广应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赵鹏大院士在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职务22年间,提出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的高校五项功能、“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办学目标、“前沿、急需、联合、交叉”的学科建设八字方针和增强学校“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四力建设以及培养“爱国心与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五强人才等一系列办学理念,并领导中国地质大学京汉校区,狠抓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使学校由7个系的单科性院校发展到今天拥有23个学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鹏大院士还曾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和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等职务,为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四处奔波,大声疾呼,并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他以学为媒,在广泛的学术交流中,为中俄、中加和中日友谊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科学中国人最受公众关注奖、华人教育名家等荣誉和称号。 赵鹏大院士已为国家培养了21名博士后、162名博士和21名硕士,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了杰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值此赵鹏大院士90华诞之际,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出版了《数字地质与矿产勘查》专辑。专辑展示了赵鹏大院士开创的数字地质和矿产勘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28篇论文,大致涵盖“数学地质与定量勘查”(8篇)、“三维地质建模与隐伏矿预测评价”(10篇)、“成矿模式与定量找矿模型”(9篇)和“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1篇)等方面。 真诚感谢《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同时感谢作者们的卓越贡献以及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 谨以此专辑庆贺我国“矿产勘查”与“数学地质”学科的开拓者赵鹏大院士90华诞!  相似文献   

5.
孙惠文 《地质论评》1983,29(4):398-398
1983年4月10日至16日在四川省乐山市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共同主持召开了数学地质在石油资源预测和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来自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等10个系统76个单位的15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数学地质是地质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地质学中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数学地质的兴起是从大量多元统计方法引入到地质研究领域开始的,最初主要在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数学地质又吸收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地质统计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日至6日在江西九江市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冶金、有色、矿地、核工业、煤炭、石油、水电、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国科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的43个单位,共47人.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泽九,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德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赵鹏大,以及江西省地质学会及金属学会的领导莅会并讲了话.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7.
试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一、数学地质的三项基本任务数学地质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地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查明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产物的数学模型;2.研究地质过程中各有关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地质作用的数学模型;3.研究适合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法及数量化理论,建立地质(生产和研究)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90,36(3):283-285
人数会议名称主要内容及目的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序号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嵋‘峨 第四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会议 (1)矿产资源定量预测;(2)数学地质在基础地质中的应用,(3)计算机成图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4)地质统计学;(5)地质数据库,(6)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地质学中的应用;(7)分数维、稳健统计学、成分数据统计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4,月 P(压)一T(温)一t(时)路径及其在变质地质学中的应用 PT亡路径是认识造山带演化和抬升的一种重要方法,为当前变质地质学的前沿课题,会议拟介绍国外的动态。我国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数学地质在煤田地质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5日至11日在广州加禾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2篇会上宣读交流了70余篇。武汉地质学院院长赵鹏大教授为会议作了《矿产资源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及定量预测现状》的报告。他指出,数学地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围绕着基础地  相似文献   

10.
正赵鹏大院士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立了我国数学地质学科,被誉为"中国数学地质之父"。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地球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为我国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和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动自然资源行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赵鹏大院士堪称严谨治学和创新研究的楷模!从最早的定量地质研究,提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矿床统计预测",到"地质异常""‘三联式’矿产定量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再到"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赵先生在地学领域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地质环境与农产品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地质学(Agrogeology)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本世纪初就问世。但由于对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有关农业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研究不足;它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发展缓慢。但在当今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远低于地球上人口增长速度的严峻形势下,各国(特别是苏、美)开始重视农业地质工作,增加对农业地质的投资,促进了农业地质学的发展。农业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包括:(1)土壤的形成、变化及其改良;(2)农  相似文献   

12.
刘承祚 《地质论评》1982,28(3):286-289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地质学分支。数学地质是在地质和数学互相渗透,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选举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我校赵鹏大教授和殷鸿福教授于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赵鹏大教授系中国地质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在中国地质学会、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等国内外数个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他长期从事“矿床普查与勘探”及“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近40年来,他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找矿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矿床普查与勘探”学科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率先开展数学地质研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数学地质学科体系,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矿床统计预测理论与方法。他在国内外许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多种专著,许多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是上述两个专业的博士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不仅在我国地学界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国际有关学术界也很有影响。 殷鸿福教授现为国家教委地质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学课指委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了西南和西北  相似文献   

14.
一、地质科学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学科边缘杂交和互相渗透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也是人类家庭的科学,它对改善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活动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地球为基地的。地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地质现象,而地质现象又可认为是物理、化学、生物等长期作用于地球的综合结果;所以地质科学的研究要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为基础,而同时又是它们的综合。从近代科学发展看来,地质学与物理学相结合发展出地球物理学,与化学相结合发展出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发展出地生物学(古生物学),与数学相结合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地质科学正从数字地质学为主向知识地质学为主过渡.知识地质学是基于知识信息处理、运用定性结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地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封闭系统,其表层的任一子系统--地壳、大气、海洋、土壤、生态等都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解决这种复杂巨系统,通常不得不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而不是像以往研究简单系统那样,采用数学描述和数学模型.用计算机程序来表示一种理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对于以定性结构表示的比较模糊的定律,也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数学理论的角度看,以上的定律(指定性结构定律)是不太严格的,但客观世界本身就不很严格,往往是模糊的.生命现象、社会现象、人的感知与经验等,难以用数学定理加以描述,只好采用定性结构定律来描述.运用定性结构定律也能准确地解决用定量方法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以往基于数学模型,定量方法解决地质问题的数学地质,面对以上的新形势,产生了新的矛盾数学地质用数学方法解决地质问题,而地质问题又不能准确用数学方法来刻画.面对这种形势,数学地质有两种选择一是维持现状,内涵与名称不变,顺其自然发展…….二是拓宽内涵,更改名称.作者倾向第二种选择,并建议将"数学地质"、更名为"信息地质".  相似文献   

16.
矿产勘探的理念,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勘探哲学”,是指导矿产勘探的思想、方法、技术、目标和组织。矿产勘查的3个基本要素是“找什么”、“哪里找”和“如何找”。随着“三要素”的发展,矿产勘查的概念正在逐渐变化,“三要素”为改变矿产勘探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矿产勘查概念的创新是持续的勘查和开发与时俱进的结果。“数学地质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被称为“数字地质学”。数字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数据分析的组成部分。地质数据科学是一种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地质工作的需要,利用数据科学的一般方法来研究地质学的科学。数字矿产勘查是数字地质学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减少找矿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究的三个科学问题,即城市选址安全底限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上限问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由此构建了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质作用研究,三方面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者在数学地质学科发展中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大  夏庆霖 《地球科学》2009,34(2):225-231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 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非线性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如提出和发展了地质异常定量预测理论、“三联式”数字找矿理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混沌边缘成矿理论、多重分形矿产预测理论与非线性信息提取和综合技术(如C-A模型和S-A模型、模糊证据权模型)等, 并在矿产勘查、环境和地质灾害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学者对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在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担任重要职务.中国数学地质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优势领域和特色方向, 并成为当今国际数学地质研究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质勘探中的统计分析》专著系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博士学科点近年来的部分科研成果。研究工作在“数学地质”和矿产普查勘探”专业博士导师赵鹏大教授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平副所长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等分别向大会致辞。来自国内地质系统、大专院校和地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