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枝花岩体钛铁矿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峨眉大火成岩省是全球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聚集区,攀枝花岩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据岩性特点,攀枝花岩体主体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相带,其中中部岩相带和下部岩相带岩性旋回非常发育,每个旋回从下向上铁钛氧化物和暗色硅酸盐矿物逐渐减少,块状铁钛氧化物矿石或磁铁矿辉长岩都出现在每个旋回的底部和下部。然而,尽管钛铁矿固相线以下固溶体出溶远弱于磁铁矿,从而能更好地保留成因信息,但其成分变化的成因意义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次研究发现作为主要金属氧化物之一的钛铁矿的成分不仅在不同岩性中有明显差异,同时,中、下部岩相带的各岩性旋回中钛铁矿成分也具有周期性变化。例如,块状矿石中钛铁矿具有最高的MgO和TiO2及最低的FeO、Fe2O3和MnO,而辉长岩中钛铁矿则具有相反的成分特征。同时,钛铁矿的MgO含量与磁铁矿的MgO含量及橄榄石的Fo牌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每个旋回可以代表一次比较明显的岩浆补充,每次新岩浆补充后,钛铁矿和磁铁矿及橄榄石都是结晶较早的矿物。与Skaergaard岩体相比,攀枝花岩体钛铁矿的MgO含量较高,表明攀枝花岩体分离结晶过程中铁钛氧化物结晶较早;与挪威Tellnes斜长岩套铁钛矿床中的钛铁矿相比,攀枝花岩体的钛铁矿不仅具有较高的MgO和FeO,还具有极高的TiO2和MnO,但Fe2O3却很低,说明地幔柱背景下形成的钛铁矿与斜长岩套中钛铁矿的成分有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正>前人对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形成时的温压和氧逸度条件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Pang等(2008a、b,2009)根据磁铁矿和钛铁矿电子探针成分估计了攀枝花岩体氧化物结晶的温度和氧逸度,但是,由于磁铁矿和钛铁矿都发生了固溶体分离,根据电子探针分析估计的温度和氧逸度具有较大的误差。张晓琪等(2011)则利用攀枝花岩体没有发生固溶体分离的斜长石和橄榄石估算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形成时的温度和氧逸度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为富集钒、钛、铁等过渡元素的典型岩浆矿床。文章运用量子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该矿床的元素组合、分配及变化特征 ,并用量子力学理论的abini tioHartree Fock分子轨道法对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晶体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源于地幔的原始岩浆富集成矿元素 ;在其结晶过程中 ,V ,Ti,Fe等成矿元素再次富集于钛磁铁矿和钛铁矿中而形成矿床 ,这种再富集受晶体结构择位能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矿石显微镜及单晶X射线分析方法,研究了攀枝花—西昌地区铁钛氧化物矿物的显微结构共生组合特点、各出溶相间的关系和分布方位以及不同岩石和矿石显微结构共生组合上的差异。业已查明它们受岩浆旋回和岩石类型所控制。本文指出了磁铁矿-钛铁晶石固溶体显微出溶结构可能是拐点分解经调制结构后的终期产物。  相似文献   

5.
金红石中铁的存在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及人工合成的金红石的20个样品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金红石样品中都含有钛铁矿的嵌晶,金红石和嵌晶钛铁矿晶粒中多含有含钛赤铁矿(Titano-hematite)的出溶相。金红石晶粒中的含钛赤铁矿于600℃消失;而钛铁矿中的含钛赤铁矿于800℃消失,且整个晶粉转变成亚铁假板钛矿(Ferro-pseudobrookite)。总结出金红石中铁的三种存在形式:类质同象置换钛的Fe~(3+)、固溶体出溶相含钛赤钛铁矿中的Fe~(3+)及钛铁矿中所含的Fe~(2+)。  相似文献   

6.
邢长明  王焰  张传林 《地学前缘》2013,20(4):285-298
距今约276 Ma的皮羌层状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西缘,是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并赋存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矿物结构和磁铁矿、钛铁矿和单斜辉石成分变化特征表明,矿物结晶顺序为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磁铁矿中V2O3含量变化于0.49%~0.97%,说明岩浆演化过程氧逸度较低(相似文献   

7.
邢长明  王焰  张传林 《地学前缘》2013,20(4):285-298
距今约276 Ma的皮羌层状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西缘,是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并赋存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矿物结构和磁铁矿、钛铁矿和单斜辉石成分变化特征表明,矿物结晶顺序为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磁铁矿中V2O3含量变化于0.49%~0.97%,说明岩浆演化过程氧逸度较低(相似文献   

8.
云南富宁县牛场钛铁砂矿矿床成因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宁地区里达断裂东侧出露大量的中三叠世印支期第一期第四亚期侵入的辉长辉绿岩体,经过漫长的风化、水解作用,岩体岩石结构构造遭受破坏,钛铁矿、钛磁铁矿、金红石等矿石矿物从原岩中彻底解离,从而形成了易开采利用的辉长辉绿岩风化壳型钛铁矿(砂)矿床.  相似文献   

9.
钛磁铁矿内部尖晶石出溶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成机制对估算磁铁矿固溶体的成分以计算铁钛氧化物的氧逸度-温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尖晶石的成因及形成机制,运用岩相观察和各种微区原位观测手段,系统研究了各类尖晶石的矿物学特征.尖晶石的粒度在纳微米之间,有3种类型:第1种为钛磁铁矿晶界处不规则的大颗粒尖晶石,Mg#为60~70;第2种为钛磁铁矿颗粒内部的粒状尖晶石,Mg#为71~77;第3种为沿钛磁铁矿(100)方向定向分布的尖晶石片晶,Mg#为75~77.3类尖晶石分别与磁铁矿主晶具有相同的取向关系:{111}Mag//{111}Spl,{110}Mag//{110}Spl和{100}Mag//{100}Spl.3类尖晶石均是磁铁矿主晶的出溶体,钛磁铁矿晶界处及其内部的粒状尖晶石的形成与某些晶体缺陷关系密切,是在降温过程中较早出溶的产物,尖晶石片晶在两者之后以旋节分解出溶形成.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是我国特大型晚期岩浆分凝型矿床。本文首次用TFe/TiO2比值对矿带、矿层、火成堆积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同时对断层位置、性质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判定,并提出在层状辉长岩体中,当TFe/TiO2比值小于2∶1的部位是寻找独立钛铁矿矿床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11.
四川石棉县首次发现独特的自然铂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攀西地区大片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杂岩中产出有众多的前晋宁期层状侵入体,其间可见钒钛磁铁矿化,铬铁矿化,最近在石棉境内新发现一处含铂矿化体呈层状,网脉状产于层状侵入体中,且多以自然铂单矿物存在。伴生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属产于层状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与铜硫化物-钡钛磁铁矿有关的构造-热液再活化型自然铂矿床。  相似文献   

12.
依据承德地区大庙式钒钛磁铁矿床特征,通过人工重砂分离及单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电子探针、岩矿鉴定结果查明了承德钒钛磁铁矿石中的含钒矿物主要是钛磁铁矿和磁铁矿,次要矿物是钛铁矿和硅酸盐;含钛矿物主要是钛铁矿、钛磁铁矿,次要矿物是金红石、榍石。根据承德钒钛磁铁矿石钒和铁呈正比的关系,选取代表性试样进行了钒钛物相分析项目的确定及溶剂选择的实验,最终确定了钒和钛物相分析测定流程。钒物相分析测定项目为磁铁矿和钛磁铁矿中的钒、钛铁矿中的钒、硅酸盐中的钒及总钒四项;钛物相分析测定项目为钛铁矿中的钛、磁铁矿和钛磁铁矿中的钛、金红石中的钛、硅酸盐中的钛及总钛五项。通过本方法测定的各种含钒和钛矿物含量占矿石中总钒和总钛含量的比例与人工重砂分析定量计算的各种含钒和钛矿物含量占矿石中总钒和总钛含量的比例是相互吻合的。对110件钒钛磁铁矿石样品进行了4种含钛矿物及3种含钒矿物物相分析,结果与实际地质成矿组分符合。本方法实现了钒钛磁铁矿中钒矿物和钛矿物的定量分离,确定了钒和钛物相联测分析流程,可以同时测定钒和钛矿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七年我们发现太古界密云群上部变质铁矿中有罕见的磁铁矿——钛铁矿及钛铁矿——钛赤铁矿固溶体分解结构。它为人们在探索该地区的变质岩发展史和铁矿成因将提供重要论据,对找矿勘探和矿石工艺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正>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出露一系列赋含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它们是~260Ma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攀枝花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岩石学与岩相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岩体的成因,为攀西地区关于基性—超基性岩体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峨眉大火成岩省内带的攀西地区发现了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集区。与世界其他类似的钒钛磁铁矿矿床不同,攀西地区的这些矿床都呈层状赋存在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的下部和中部岩相带,而不是上部岩相带。最近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表明,这些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有:①幔源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硅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形成了富钛铁岩浆;②富钛铁岩浆进入浅部含矿岩体后,钛铁氧化物成为近液相线矿物,较早结晶并经过流动分选,使得钛铁氧化物在下部和中部岩相带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胡家岭地区石榴石辉石岩中发现的韭闪石出溶结构。该石榴石辉石岩是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以及镁铝尖晶石、钛铁矿和磁铁矿组成。在石榴子石巨斑晶中有单斜辉石包体,单斜辉石包体中又有石榴子石包体以及大量韭闪石出溶片晶和钛铁矿( 磁铁矿)出溶棒。单斜辉石中韭闪石出溶片晶呈平行条带状,其宽度在1~10μm之间。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韭闪石的(010)面平行于主晶透辉石的(010)面,且两者的界面在纳米尺度上是连续过渡的,证明韭闪石是出溶形成的。大量钛铁矿出溶棒的定向排列也显示出它们是自然出溶形成的。从单斜辉石出溶的矿物组合推测其原始单斜辉石成分中应富含H2O、Na和Ti,属高压型单斜辉石。该石榴石辉石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后,在抬升减压过程中形成这些出溶结构。大量钛铁矿出溶棒均斜切韭闪石出溶片晶,表明该超高压岩石在减压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期以上导致温压明显变化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攀西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钒钛磁铁矿产出区之一(从柏林等,1988),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分布有攀枝花、红格、白马及太和四大代表性的层状侵入体,均产出有超大型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巨厚的钛铁氧化物矿层主要出现在攀枝花、白马、太和岩体的下部带及红格岩体的中部带,然而攀西层状岩体内钒钛磁铁矿矿床的产出位置不同于国外一些典型大型层状岩体,如Bushveld岩体磁铁矿层产出在岩体的上部层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究安徽铜陵鸡冠山辉石闪长岩中角闪石堆积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钛铁磁铁矿和磷灰石早于角闪石结晶并被角闪石包裹形成包含结构,钛铁矿与磁铁矿以固溶体分离结构共存。矿物学分析显示角闪石为具幔源特征的镁绿钙闪石和韭闪石,钛铁磁铁矿中磁铁矿Ti含量极低。地质温压计计算得出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0.70~0.76 GPa,相当于23~25km深度,形成温度为890~975℃;钛铁矿与磁铁矿固溶体分离的平衡温度为501~613℃。综合已有研究及本次分析表明,鸡冠山角闪石堆积岩是由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由底侵的碱性玄武岩浆与下地壳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中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而钛铁磁铁矿的平衡是随上述的中基性岩浆侵位到地表浅部逐渐冷却在固相线下达到的,角闪石堆积岩记录了鸡冠山岩体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吉林白山五道羊岔新太古代大型钒钛磁铁矿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的产于斜长角闪岩层状侵入体内的岩浆型铁矿,对于相似成矿地质条件区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床位于吉林省南部龙岗古陆核南部边缘,板石沟绿岩带北侧。Ⅰ、Ⅱ、Ⅵ号矿体位于斑杂状斜长角闪岩层状侵入体内,并具有成因联系。该岩体原岩为正角闪岩,构造环境为汇聚边缘岛弧环境。矿体形态为层状,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铁矿。对磁铁矿、钛铁矿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磁铁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钛磁铁矿型。钛铁矿与理论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对斑杂状斜长角闪岩层状侵入体中锆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其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锆石为岩浆锆石,采用LA-ICP-MS法进行了U-Pb定年,获得一条较好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526±35)Ma。  相似文献   

20.
江东辉  刘嘉麒  郭正府  丁林 《地质科学》2009,44(3):1001-1011
对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钾质火山岩的主要斑晶矿物化学成份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中的辉石为普通辉石、紫苏辉石和古铜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云母为钛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长石为中长石、更长石、钠透长石和透长石,不透明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和磁铁矿,可见钛铁矿?磁铁矿固溶体。根据火山岩中单斜辉石?熔体温压计估算的辉石斑晶的形成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 065~1 100 ℃和5.3~9.1 kbar。二辉石地质温度计结果表明,辉石的共结温度为976~1 020 ℃。而钛铁矿?磁铁矿固溶体平衡计算结果表明,钛?磁铁矿的平衡温度为841~974 ℃,logfO2为-13.71~-10.87。研究结果显示,可可西里火山岩岩浆房的埋深深度小于30 km,中?酸性系列火山岩是岩浆房在相对低压条件下的中上部地壳部位,经分离结晶后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