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过研究, 总结出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 (1) 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下部八道湾组. (2) 铀矿体形成与有机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 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在平面上呈蛇曲状, 在剖面上呈叠瓦状排列; 层间氧化带发育明显, 并且分带性越明显, 铀矿化越好. 据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 可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 (4) 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受地质构造、地下水、砂体透水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5) 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体在空间展布上有的呈卷状、板状, 有的形态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与航磁数据的内在联系,对盆地南缘蚀源区、地下水径流区、铀矿区和原生带的航磁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铀成矿体系对应的航磁特征,认为铀矿通常位于磁场梯度带向宽缓磁场过渡的区间内,ΔT零值可作为由氧化带进入氧化-还原过渡带的标志之一.针对砂岩型铀矿的航磁特征,创新性地将化探领域应用较广的衬值滤波法移植到了航磁数据处理中,铀矿区的空间信息得到了大幅度增强,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闵茂中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25-129
报道在中国首次模拟新疆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主要物理化学条件(35℃, Eh≈-0.1 V, pH = 7.0 ~ 7.4, 与现代成矿流体化学成分相近的实验溶液), 采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厌氧菌Shewcenella putrefaciens实验还原U(Ⅵ), 迅速地(7昼夜)在该菌胞外壁生成纳米级晶质铀矿(沥青铀矿)沉淀. 发现该类沥青铀矿中的大量纳米级(2 ~ 4 nm)晶质铀矿单晶, 以其排列的完全无序性, 区别于有序排列的天然沥青铀矿.最后探讨了该矿床中微生物富集铀的可能机制.本实验结果还可望为核污染水环境的修复和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提供生物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
报道在中国首次模拟新疆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主要物理化学条件(35℃,Eh≈-0.1 V,pH = 7.0 ~ 7.4,与现代成矿流体化学成分相近的实验溶液),采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厌氧菌Shewcenella putrefaciens实验还原U(Ⅵ),迅速地(7昼夜)在该菌胞外壁生成纳米级晶质铀矿(沥青铀矿)沉淀.发现该类沥青铀矿中的大量纳米级(2 ~ 4 nm)晶质铀矿单晶,以其排列的完全无序性,区别于有序排列的天然沥青铀矿.最后探讨了该矿床中微生物富集铀的可能机制.本实验结果还可望为核污染水环境的修复和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提供生物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流体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典型砂岩型铀矿—吐哈盆地十红滩矿床、伊犁盆地512矿床、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矿床流体地质及其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流体作用的组成、成分、成因以及各主要蚀变流体的温度、PH,Eh,盐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性质.由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流体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为由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可确认其为常温表生作用的大气降水,二为含CH4等烃类气体、CO2及少量H2S,CO,H2,N2等组分的天然气,在含油气盆地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液态烃.氧化蚀变带流体性质往往是氧化碱性的,矿化作用阶段流体性质为中性或弱酸-弱碱及还原性,而在2次还原或还原作用带流体是强还原碱性的.流体中的含氧地下水是铀元素活化迁移的介质,而天然气中的CH4等烃类气体以及H2,H2S,CO等则是铀矿物沉淀的重要还原剂;流体环境的PH,Eh性质的转变是铀矿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常规的石油和煤炭地震勘探,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点问题:勘探目标层埋藏深度浅,一般小于1000 m,浅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且易受采集噪声的影响;目标层砂体与围岩的物性差异小,致使有效的地震信息较微弱;砂泥薄互层多,砂岩型铀矿往往存在于"泥砂泥"、"煤砂泥"等互层结构的砂体之中,且含矿砂层厚度通常较小,在十米至几十米不等,识别难度较大.据此,开展了大量的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试验以及应用研究工作,基本明确了从采集面元优化、精细叠前去噪和速度分析方面解决目标层埋藏深度浅所致问题;从采集覆盖次数优化和保幅处理方面解决物性差异小所致问题;从采集的激发和接收参数的优化、提频处理以及波阻抗反演方面解决砂泥薄互层所致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证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砂岩的成岩演化与成矿响应,进而探讨该矿床的成因,采用了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同位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东胜地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直罗组含矿砂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岩矿物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硅质矿物和铁质矿物;砂岩的物性明显受到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良好的砂岩有利于成矿流体在其中运移、存储并最终成矿.直罗组砂岩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B期和表生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演化可分为酸性氧化-碱性还原-酸性-氧化还原、酸碱过渡阶段;铀分别以预富集的铀酰离子、活化的铀酰离子、分散吸附状铀和铀矿物沉淀的形式存在.研究指出,在表生成岩阶段,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不仅与氧化-还原过渡环境有关,而且与酸性-碱性过渡成岩环境密切相关;氧化-还原、酸性-碱性过渡带有利于铀在砂岩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航空能谱测量数据在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大利亚弗罗姆湖地区砂岩型铀矿为例,利用航空能谱测量铀、钍、钾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建立并计算古铀量、活性铀、地球化学活动性指数等特征参数,综合研究区盆地构造、古河道展布及地层岩性等特征,识别研究区的铀源区、铀元素迁入区、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等成矿预测要素,在ARCGIS 10平台上融合这些要素,最后圈定出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远景区.研究表明航空能谱测量可以作为一种预测砂岩型铀矿有利远景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铀矿供给是核电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砂岩型铀矿又是铀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在砂岩型铀矿的分类基础之上,进而对研究区的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做了描述,认为研究区的主要成矿地层在上白垩统的姚家组,其岩性特征主要为砖红色、紫红色泥岩,灰色、褐黄色中粗砂岩并夹杂泥岩.为了更好的刻画出含铀砂岩与泥岩的关系及空间展布,圈出有利含铀砂岩区域,作者利用井震联合反演技术对研究区收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宽带联合约束反演,并针对含铀储层进行了伽马参数反演.反演结果显示,波阻抗反演和参数反演能够刻画出含铀砂岩的空间展布.综合分析表明,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可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砂岩型铀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水成铀矿床、地质构造学、沉积学、古水文地质学、铀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从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人手,初步进行了盆地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含矿岩系沉积特征、地下水中同位素(D、^18O、^3H、^234U/^238U、^230Th/^232Th等)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基本查明了伊犁盆地南缘区域地下水动力条件,研究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与铀成矿的关系,探讨古地下水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为全盲型地浸砂岩铀成矿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古水文地质预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潜山构造带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一种油气非常富集的构造单元.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构造带是一个典型的潜山带.兴隆台潜山构造是断块作用下的潜山.受台安-大洼断裂周期活动的影响,兴隆台构造带断裂发育,多期断层纵横交织,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通过断层呈阶梯式运移,在潜山内部和上覆的第三系不同层段中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油气藏,构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兴隆台复式油气聚集带具有多油源供给、多期次充注、不同油源混合等特征.油气运聚具有"多源(多方向)多时期供烃、多渠道输导多层系聚集、多成因圈闭多期次成藏"的复式运聚特点;构成"潜山内幕裂缝型油气藏和潜山浅表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与"披覆断块型和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的油气藏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漂白现象与天然气逸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白砂岩是证明油气是否曾经存在及其逸散规模的重要证据,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漂白现象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中.通过对延安组漂白砂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以及与邻近砂岩的对比,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生高岭石胶结为主,含铁矿物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l2O3含量较高,Fe3 /Fe2 比值较低,其总铁含量明显低于白色微红砂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漂白砂岩ΣREE较其他砂岩低,且显示Eu亏损和Ce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漂白砂岩Co含量相对较高,Sr相对亏损,Zr和Hf相对较富,与绿色蚀变砂岩值接近,略低于砂岩矿石.同时,盆地北部油砂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是盆地中部气田石炭—二叠系的较高成熟度的煤成气逸散到地表形成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值较轻,分别为-11.729‰~-10.210‰和-14.104‰~-12.481‰,指示碳酸盐成因与有机质有关.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其为上古生界天然气还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深部砂岩型铀矿化信息提取技术,本文论述了基于放射性地球物理方法提取深部铀矿化信息的理论基础,采用氡异常二维栅格衬度、分形滤波、氡与计算氡比值等方法对我国二连盆地及准噶尔盆地实测土壤氡浓度数据进行了处理,同时,应用证据权重法,集成地质、土壤氡、车载伽马全谱、航空伽马能谱等成矿有利信息图层,开展了多元信息定量化提取技术应用研究,通过数据处理,表层信息得到了有效压制,排除了氡异常的漂移或假异常,处理后的异常信息与矿体在地表的垂直投影及控矿构造正相关,为我国北方深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含气饱和度预测是天然气储层地震解释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岩石物理分析与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部分;饱和砂岩储层物理模型并进行含气饱和度预测分析.物理模型中设置了高孔渗常规砂岩和低孑孔渗致密砂岩两种模拟储层,每种储层都是由具有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气-水双相饱和砂体组成.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孔渗致密砂岩中气-水混合流体更加倾向于非均匀的斑块分布,而结合了Brie等效流体公式的Gassmann流体替换理论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纵波速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趋势.对物理模型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后,对比了AVO特征和叠前同步反演结果对两种砂岩储层含气饱和度预测能力的差异.AVO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混合流体均匀分布的高孔渗砂岩储层,AVO响应曲线和属性变化很难对含气饱和度进行估算;对于混合流体斑块分布的致密砂岩储层,AVO特征可以定性地分辨出储层是否为高、中、低含气情况.反演结果显示,密度及纵横波速度比分别对高孔渗及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饱和度有着较好的指示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油气藏是当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该类油气藏普遍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的地质特征,储层与围岩的地球物理特征差异较为微弱,先验地质模型特征模糊、地球物理数据体约束性差,从而导致储层地质模型不能充分体现致密砂岩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特征.如何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深度域的、定量化的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成为石油工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储层建模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基础上,形成了将地质研究和地震数据信息充分结合起来的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建模方案.在该方案中,在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储层地质知识库,量化先验地质认识;通过地震属性优化和储层地震反演,构建对储层参数较为敏感的地震约束信息库;通过精细速度模型构建,将时间域和深度域的数据信息很好地进行匹配;通过构造建模、沉积相/岩相建模、相控下的连续型储层参数建模,建立起完备的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地质模型.通过该方案在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建模中的实施和应用,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芯分析与测井特征研究表明,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具有高长石、高Th、局部高U、K含量变化不大的共同特征,Th、U含量特征与凝灰岩极为相似;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具有相对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值的测井曲线特征,与凝灰岩测井曲线特征也极其相似;再者,从长6到长4+5油层组的各亚组,凝灰岩层逐渐不发育的同时,伴随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发育程度依次增强;上述3项特征预示着延长组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可能为同沉积期或较先期沉积的凝灰岩经搬运后作为砂岩组成部分再沉积形成的.四性关系研究表明:(1)依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重叠图、声波时差-自然电位曲线重叠图,可快速识别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2)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具有相对发育的次生孔隙,非均质性强,一般物性越好,声波时差-自然电位曲线重叠图幅度差越大;(3)计算自然电位-自然电位曲线重叠图的幅度差,反映相对高自然伽马砂岩含油性,幅度差越大,表明其含油性越好.  相似文献   

17.
铀成矿信息提取和识别是当前铀矿地质找矿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地面伽玛能谱钾测量数据,采用差量法对铀成矿信息进行提取,结果显示,黄梅尖地区钾差量正值域与负值域呈不均匀面状展布,且具有跨越不同侵入期次岩石单元现象,钾差量亏损场与铀矿床(点)的空间位置显示较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铀成矿作用与钾差量亏损场具有成因联系.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钾差量亏损场的形成是成矿流体与围岩作用导致水云母、钠长石、绿泥石交代钾长石的结果,是一个铀元素富集、钾质含量流失的过程;依据钾差量亏损场可大致圈定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褪色"蚀变作用的空间分布范围,进一步突显了岩体内带铀矿找矿的有利信息,缩小了找矿靶区;初步划分白虎山地段和黄龙桥-4340矿点一带两处铀成矿有利地段,对下一步岩体内带铀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漠河前陆盆地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的构造背景和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对沉积盆地形成时期构造背景的稳定与否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已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的有效手段. 分析表明, 中生代漠河盆地砂岩在化学成分特征上显示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特点; 同时又充分地揭示出, 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北侧的造山带并接受了盆地南侧的大陆区碎屑来源, 具有前陆盆地的二元物源特征.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认为中国黑龙江省漠河盆地的堆积物应属于磨拉石沉积, 所反映出的盆地构造类型应为前陆盆地, 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裂谷盆地. 这一研究结果为漠河前陆盆地与相邻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在中生代的构造成因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产于邹家山火山岩型铀矿床深部的绿泥石进行蚀变特征、化学组成、形成环境研究,并初步探讨该矿床中的绿泥石的形成环境与铀矿化关系。指出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17.64-295.30℃。矿脉中与铀矿物共生的绿泥石主要是鲕绿泥石,而围岩中则是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含矿溶液沉淀时是一个还原环境,绿泥石不仅活化了火山岩中的铀,还为铀矿化提供了良好的沉淀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斌  陈祥忠  陈娟  姚军  谭开俊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528-4539
近年来围绕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致密砂岩已取得了勘探突破,其中川中—川西过渡带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但对该套致密砂岩弹性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还较少,致使利用地震方法进行"甜点"储层预测的精度不高.本文利用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32块样品开展了系统的声学测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样品弹性性质的变化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岩石薄片特征确定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岩石储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表现为孔隙型储层,受差异性成岩作用影响,黏土含量、钙质含量和硅质含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分布特征之间的差异对岩石弹性性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研究区对岩石物性及弹性性质有明显影响的成岩作用包括早期的钙质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的成岩作用对岩石弹性及物性的影响,利用接触-胶结模型、微分等效模量模型和临界孔隙度校正的Hashin-Shtrikman上限模型建立了研究区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