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强降雨等因素影响下,新近失稳土质边坡易再次发生滑动,并对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如何对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价,亟须解决。由于古滑坡的滑动面处土体的抗剪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提高,故无法直接套用古滑坡复活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极限平衡条分法或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法又需要事先进行现场勘察,耗时较长影响救援进度。因云模型评价方法对评价因子的精度要求较低,可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但目前对云模型评价因子权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故提出采用反分析法来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选取坡高等9个易于获取且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各评价因子的稳定分级区间进行划分,利用MATLAB程序语言平台生成相应的综合云模型。根据滑坡前各评价因子的数值反分析其权重的云模型特征参数,建立可方便快捷地对新近失稳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的云模型,使用Python语言和Qt Designer工具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使用该应用程序对福建省永春县冷水村一新近失稳边坡2016年11月3—8日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该方法准确性。该...  相似文献   

2.
岩质路堑深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概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章军  陈飞  周宜红 《岩土力学》2008,29(Z1):368-372
边坡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且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复杂边坡的稳定性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运用模糊概率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岩质路堑深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概率模型。在此模型中,综合选取了边坡岩体质量系数SRQC、边坡结构系数SSC、坡高系数SHC、坡角系数SCC、工程因素影响系数EFEC等5个评价指标因子;同时将边坡稳定性评价等级划分为很不稳定、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以及很稳定5个等级。利用模糊概率模型对20个典型的边坡工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边坡工程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桂柳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桂柳高速公路大量的实际数据分析,论证控制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其中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气候条件是基本因素,而人类活动对边坡变形破坏形成起加速和诱发作用,同时针对目前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中指标选择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指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具有分级的特点,并应用模糊数学知识,建立了边坡稳定性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了3个层次(目标层、因素层、因子层)、4个因素(地貌、地质、气候、人为作用)、14项因子,然后通过实例检验,证实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用模型对桂柳高速公路路段内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模糊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4.
沈振中  林伟斌  杨海林 《岩土力学》2006,27(Z2):269-274
由于断层和节理切割,边坡岩体一般具有非连续特性,降雨入渗是影响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饱和与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了岩体边坡的非稳定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分析模型,并采用块体系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建立了降雨入渗非饱和渗流场影响的岩体边坡稳定分析和评价模型。作为应用实例,对某高速公路岩体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非稳定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场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边坡的稳定性综合评价中,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是关键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一种新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模型中将黄土边坡稳定性分为5个级别:稳定;较稳定;欠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以坡高、边坡总坡比、天然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为评价因子。针对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困难,把熵权法运用到边坡的综合评价中,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通过实例的计算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为边坡稳定的综合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露天煤矿台阶所构成的边坡对矿山资源生产及运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承载着煤炭外运的任务,其稳定性对矿山连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边坡地质调查和监测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边坡几何形态、地质信息、气象水文信息、现场监测信息等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指标权重,基于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边坡稳定性状态,建立了多源信息融合的边坡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北帮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最后基于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北帮边坡基本稳定,基于数值模拟得出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北帮边坡滑移面安全系数为1.121,模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所得到的边坡稳定性状态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以充分考虑多重信息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贡献,从而更全面准确分析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诸多因素,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确定边坡稳定性的分级指标、构成关系矩阵、确定隶属度,然后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因素赋以权重,对工程实例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评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模糊评价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神经网络评价边坡稳定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是复杂且具有随机和模糊特性。神经网络的性能特征使适用于解决非性的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本文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复合网络模型,并利用边坡工程的失稳及稳定实例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测试,计算分析表明,网络模型对于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云模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边坡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基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云模型评估方法。选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1项指标,计算各指标隶属于不同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结合正向正态云模型和指标权重,计算待评估边坡的综合确定度,最终确定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将方法应用于桂柳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评估,结果与可拓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基于Hoek-Brown准则方法以及基于RMR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等的评估结果一致,符合边坡野外实际勘察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曾胜  胡甜  赵健  林琳  李卫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926-933
为快速评价运营期高速公路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在现场调查湖南省多条高速公路堆积体边坡的基础上,考虑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公路边坡养护的可操作性,总结现有国内外堆积体边坡研究成果,并根据堆积体边坡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边坡稳定性指标,建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层次模型由2级5类17项评价指标组成,包括: (1)堆积体结构特征(基岩岩性、接触面特性、碎石含量、堆积体土厚度、堆积体胶结程度); (2)边坡断面特征(坡度、坡高、坡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 (3)水力特征(排水系统、降雨量、地下水); (4)工程防护及绿化(防护结构、加固结构、植被覆盖率); (5)其他因素(边坡破坏历史、地震烈度、开挖方法)。此模型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及层次分析方法,通过AHP方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结合Fuzzy方法(模糊数学方法)计算相对隶属度向量,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边坡稳定性分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可以使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公路边坡工程实际。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为高速公路边坡养护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分组数据Logistic模型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组数据Logistic回归是针对因变量为定性变量、自变量为分类变量的一种解决方案,加权最小二乘法可用来求解该方程.将巫山县新城西区作为试验区,选取岩性、坡度、高程、地下水位埋深、距最近有影响构造线距离5种因素为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以试验区历史滑坡发生为因变量,建立了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分组数据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了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最后利用回归方程对全区斜坡稳定性进行预测.模型拟合精度为:以滑坡发生概率0.157 9为判据,滑坡发生样本的判对率为72.55%,滑坡不发生样本的判对率为79.69%.  相似文献   

12.
覃强  董建辉 《探矿工程》2018,45(8):102-106
目前,对斜坡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的评价方法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在基于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量化斜坡影响因子的方法。通过将确定的斜坡影响因子与回归模型的融合,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斜坡稳定性评价过程中影响因子的选择和量化的问题,有利于以后对斜坡的认识,建立准确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某水电站水库堆积体斜坡,对该斜坡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最后分析汶川地震前后的影响因子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某核电场地填方边坡为例,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安排试验,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各个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差异,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填方边坡稳定的敏感性.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填料内摩擦角¢、边坡坡度α和地下水水位Hw.根据各影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大小,填方边坡的设计和施工中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FEM)的耦合分析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获得边坡岩土体的整体应力场,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的稳定系数求解。该方法既反映了边坡的稳定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又克服了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的不足,使二者的优点相互补充,获得的稳定系数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体系,可以同传统的稳定系数评价体系接轨。以西安市雁塔区余王扁削坡后边坡为例,用稳定性耦合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与各种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耦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Slope instability research and susceptibility mapping i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hazard management and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vision of measures aimed at decreasing the risk of living with landslide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an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carried out in part of Sado Island of Japan. Various types of landslides occurred in the island throughout histo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triggering factors and severity of old landslides, but for many of the recent slope failures, the slop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igraphy are such that ground surfaces retain water perennially and landslides occur when additional moisture is induced during rainfall and snowmelt. A range of methods are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for preparation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 In this study we used two methods namel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produce and later compare two susceptibility maps. AHP is a semi-qualitative method, which involves a matrix-based pair-wise comparis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for landsliding. Logistic reg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promotes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an objective to find the best-fitting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andslide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a set of causal factors (independent parameters). Elevation, lithology and slope gradient were casual factors in this study. The determinations of factor weights by AHP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preced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class weights (landslide densities) based on b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BS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HP derived susceptibility map and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counterpart are relatively minor when broad-based classifications are considered. However,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usceptibility classe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ap gave more details but the one derived by AHP failed to do so. The reason is that the majority of pixels in the AHP map have high values,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lasses gives little chang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 zones in the middle. To verify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two susceptibility maps, both of them were compared with a landslide activity map containing 18 active landslide zones. The outcome was that the active landslide zones do not completely fit into the very high susceptibility class of both maps for various reasons. But 70% of these landslide zones fall into the high and very high susceptibility zones of the AHP map while this is 63% in the case of logistic regression. This indicates that despite the skewed dis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 indices, the AHP map was better to capture the reality on the ground than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equivalent.  相似文献   

16.
川藏公路是一带一路南亚通道的主要干线,其藏东段地质灾害频发,如何有效治理、保障安全畅通意义重大。文章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取得的藏东段沿线所有边坡数据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利用随机森林理论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判模型,根据计算出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判别,模型检验表明其准确率超过94.44%,同时结合实地验证,对边坡的治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川藏公路藏东段的有效治理提供实用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路堑高边坡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宋修广  张思峰  李英勇 《岩土力学》2005,26(7):1153-1156
边坡稳定是一个复杂的、多参数岩土力学问题,对其现场监测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工程实际,在对路堑边坡表面、地下变形以及支挡结构物受力状态监测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坡施工及运营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方法探讨在人工开挖或自然侵蚀环境下,岩质边坡体内应力场的变化及节理发育形成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后缘具有张节理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具有非贯通节理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修正解析解。结果表明:卸荷及风化作用导致边坡体由表及里出现应力重分布及应力集中的现象,使边坡后缘由顶部向下发育一簇竖直向下或略向临空面倾斜的张节理,当张节理与下部的缓倾剪节理贯通时,边坡发生破坏;边坡稳定性最敏感的影响因素为受剪节理的倾角及贯通度,其次是节理的强度参数;可将工程中较难调查的节理贯通度转化为节理的强度参数来等效表达,并根据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得到适用于具有非贯通节理的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修正解析解。  相似文献   

19.
溜砂坡具有突发、不易预测,且产生危害大的特点。文章对拉萨市周边实地调研测量收集数据,采集了12组具有代表性的溜砂坡灾害点数据集合,运用贝叶斯网络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并利用算法更新公式弥补单一算法的不足,引入信息熵分析了降雨量、坡度、坡高和植被覆盖率在算法中的权重,以及各因素对溜砂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溜砂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等级划分,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对溜砂坡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宁  郭双枫  姚显春 《岩土力学》2018,39(2):397-406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经典的研究课题,其假定不同,分析方法就不同。从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其存在的优劣性,在刚体极限平衡和有限元等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有限单元法直接求解边坡稳定性。该方法的思路是用潜在滑动面上在开挖、支护完成后尚未发生滑动的所有滑面单元模拟边坡在各工况下的真实应力场和变形场,根据这个真实应力场直接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合现场即时监测手段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可逐步模拟边坡在分步开挖期间的稳定性。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完善了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不足,克服了强度折减法强度参数c、?值折减比例的难题,弥补了超载法力学方向不明确的缺陷。计算所得的边坡安全系数和稳定状态与工程实际相当接近,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靠有效的新方法,为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