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能电磁波段,天文探测器的角分辨率较低,面对大量的伽玛射线观测数据时,研究人员需要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迅速找出一些未知天体的位置。利用2008年发射运行的国际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Fermi)的高能伽玛射线数据(100 Me V),对伽玛射线暴(Gamma-ray Burst,GRB)进行了详细的快速精准定位,主要研究了不同时间和能量选择时对天体源的探测置信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伽玛射线暴触发时间零点(T0)到T0+1 000 s以内的时间范围可以很好地定位伽玛射线暴的高能对应体位置。实验得到的高能伽玛射线TS位置图最佳位置与低能电磁波段的后随观测位置很好地符合,表明实验算法可以有效地计算该类天体伽玛射线暂现源的真实位置。  相似文献   

2.
X射线之眼     
如果你有一双能够看到×射线、甚至伽玛射线的眼睛,宇宙看起来会是什么样?你一定会为看到宇宙中不断发生的最最激烈的事件而惊叹不已!但事实上,要想探测到波长这样短的电磁波,我们必须要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去。虽然X射线与伽玛射线天文学的研究历史还很短,但也正因为此,在今后还会出现更加惊人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伽玛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观测伽玛暴预警和暂现源实验卫星(Compton Gamma-Ray Observatory/Bursts and Transient Source Experiment,BATSE)、高能暂现源探测卫星(High Energy Transient Explorer,HETE)和Fermi提供了大量的伽玛暴样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用统计的方法寻找其中蕴含的伽玛暴辐射物理信息是必要的。伽玛暴能谱νFν的峰值能量Ep是伽玛暴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并且每个暴的峰值能量不同。研究比较不同仪器观测的伽玛暴νF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发现伽玛暴的峰值能量Ep分布很宽,不同仪器的Ep分布相似,BATSE样本Ep分布的峰值比HETE-2和Fermi样本的Ep峰值要大一些,这可能是由于选取的BATSE样本都是亮暴造成的。3种仪器观测的Log N-Log Ep分布也没有显著差异。即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3种暴的Ep分布没有本质不同,不同仪器观测到的伽玛暴的辐射物理信息应该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感到困惑的是,宇宙中不知道什么地方,突然像闪光灯一样亮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当然,天文学家绝不会认为这是外星人在偷偷地向地球拍照,这是一次高能量的伽玛射线爆炸(见图1)。  相似文献   

5.
伽玛射线天文学的开端 人类第一个装有伽玛射线天文设备的卫星是美国的“探测者11号”(Explorer11,图1)。该卫星的体型非常小,重量只有75千克,星载的伽玛射线仪器大约有20千克,可以接收大于50MeV的伽玛射线(图2)。“探测者11号”于1961年4月27日升空,到同年9月,由于电池故障,卫星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6.
Rieger  E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3,34(4):430-435
本文收集了SMM运行期间(1980.2-1989.11)与地面观测相对应的太阳白光耀斑HXRBS和GRS观测资料,就白光耀斑与硬X-射线发射及伽玛射线发射之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白光耀斑与伽玛射线发射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白光耀斑也并非全具有强硬X-射线发射,对那些只具有对较弱的硬X-射线发射的白光耀斑,我们发现低能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驱动连续发射,因而它们可能起源于色球,而对那些具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除了美国的“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另一个对伽玛射线天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空间望远镜是意大利与荷兰联合研制的“‘皮波’X射线天文卫星”(BeppoSAX,图1)。  相似文献   

8.
伽玛暴能谱νF_ν的峰值能量Ep是伽玛暴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物理量,各种仪器观测的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都很宽。根据初始洛伦兹因子Γ0,把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p修正到共动坐标系,发现Ep在不同坐标系中分布的宽窄程度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观测的峰值能量Ep分布比较宽应该不是多普勒放大作用,可能是伽玛暴峰值能量Ep的真实分布。  相似文献   

9.
如今,天文学已经进入全波段时代。地面和空间的天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从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一直到伽玛射线,在整个电磁波段上全面地审视着天空。各种望远镜和观测设备积累的观测数据已经达到数百TB(1TB等于1000GB),很快便会超过PB(1PB等于1000TB)。如何访问和使用这些海量的信息成为了全世界天文学家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天文爱好者》2008,(9):14-15
“超新星”SN 2008D,第一个人们实时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见《天文爱好者》2008.7“宇宙信息”),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惊喜。最新研究表明,它并不是一次纯粹的超新星爆发事件,也不是能量更高的伽玛射线暴,而是两者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1.
使用了185个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的5 218个时间分辨谱数据,重新研究了伽玛暴内光度和峰值能量的关系及该关系对火球模型的限制二研究结果表明:(1)不管是在伽玛暴内还是在伽玛暴间各向同性等值光度Liso和静止系中vF,谱的峰值能量E'p之间关系式Liso∝E'2p都存在;(2)不管是动能主导的内激波模型还是磁耗散主导的外激波模型都能很好地解释关系式Liso∝ E'2p及ω的值.这些结论与Liang等人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伽玛暴νfν谱的峰值能量E_p是伽玛暴的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物理量,观测系中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很宽.根据各向同性光度L_(iso)、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和暴源系中峰值能量E_p,z之间的关系式估算伽玛暴的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再把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_p和光度L_(iso)修正到共动坐标系,发现共动系中峰值能量的分布还是很宽.这意味着观测系中E_p的宽分布可能是伽玛暴的真实物理分布.检验了共动坐标系中光度和峰值能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相关性.最后,进一步对伽玛暴的辐射物理进行限制,认为共动坐标系中峰值能量分布很宽可能是由于辐射电子的洛伦兹因子γ_e分布很宽.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是伽玛射线天文学由初创逐步步入成熟的时代。本文将集中介绍这一时期的代表卫生-美国的“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ompton Gamma Ray O bservatory,简称CGRO) “康普顿”卫星一览 “康普顿”卫星属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大望远镜项目(Great Observatories),是其中的第二颗。除了NASA以及美国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以外,欧洲空间局也在这个项目中占有一定份额。  相似文献   

14.
双筒中最重要的镀膜当属光学元器件表面的各类增透模(antireflective coatings,图2.14)。如果不镀增透膜,即使光线垂直入射(法向入射)也有约4%的光线被反射损失,那些斜射光线的损失就更多了。利用镀膜的干涉效应,光谱中很宽一段区间的光波的表面反射可降至1.5名以下。通常在510~550nm范围内选择—特定波长,镀膜对这一波长的光有最好的增透性。膜的厚度为波长的1/4。  相似文献   

15.
王发印 《天文学报》2011,52(4):352-354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gamma-ray burst (GRB))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中的伽玛射线波段流量突然增亮的现象,最早由Vela卫星在1967年发现.1997年人们通过余辉测得了伽玛暴的红移,从而确定了其宇宙学的起源.伽玛暴宇宙学包括用长暴的标准烛光关系限制暗能量和宇宙学参数,用长暴研究高红移的恒星形成率,研究金属丰度的演化、尘埃及量子引力等.  相似文献   

16.
红外天文概述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比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要长。但是在天文学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来确定红外线的波长范围。过去,在CCD出现之前,其下限一般界定在7000A,也就是0.7微米,这也是人眼所能感光的电磁波的波长上限。  相似文献   

17.
胡方浩 《天文学报》2011,52(4):288-296
某些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的中心致密天体可能是一颗具有强磁场的毫秒脉冲星,它通过磁偶极辐射可对伽玛暴外激波注入能量,从而导致早期余辉光变曲线的变平.近年来,从Swift卫星观测到的大量伽玛暴X射线余辉中发现,很多X射线余辉光变曲线在暴后10~2~10~4s期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变平现象.利用周期为毫秒量级的磁星能量注入模型对11个加玛暴的X射线余辉光变曲线进行了拟合,显示该模型在解释余辉变平现象上的有效性和广泛性,通过对余辉光变曲线的拟合,同时也给出了相关中心磁星的磁场强度和旋转周期.  相似文献   

18.
天体与黑体     
仰望星空,观察星空,我们会发现璀璨的星空是由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光源组成的。它们射出的光(电磁波)不仅携带着能量,而且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向我们倾诉着天体和宇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引子:上期“流星漫谈”题图(图1)的继续解读:“该图的分辨率达到了45A/mm,波长范围从3600A到6600A。拍摄器材是焦距360mm。f/4.5的镜头和IS0400,18cmx24cm的大画幅底片。估计是柯达的。这种大号底片在现在的照相器材店里也有售。”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莉 一百年以前,我们对天文学的认识完全不能和今天相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也不知道宇宙的年龄、宇宙的尺度。正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样,当时人们对于宇宙膨胀和暗能量这些概念是完全想象不到的。我们对银河系外的星系知之甚少,对星系团和暗物质则完全不了解。而对于活动星系核、黑洞和喷流(图1),我们也是一无所知。我们甚至都还没观测到中性氢或巨分子云(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