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矿演化可以分成5个时期(Ma):(1)小岩石圈板块,褶皱作用期及绿岩带的发育(3800 ̄3000);(2)陆壳主块的形成(3000 ̄2700);(3)初始超大陆,开始板块构造作用的影响(2700 ̄1800);(4)原生陆壳的多重作用(1800 ̄600);(5)深部地幔分异,以构造岩浆分异作用为主(600 ̄0)。  相似文献   

2.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万天丰 《地学前缘》1995,2(2):226-235
本文阐明构造应力(主应力与剪应力)方向的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各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应力方向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时期内的构造应力方向也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应力方向的转变周期也不相等。在概述了应力大小的研究方法之后,作者介绍了构造应力大小研究中的两个新成果:(1)构造应力主要集中在岩石圈内,(2)构造应力从板块边缘向内部具有明显的衰减趋势。至于构造应力积累时间,一般认为是n×10 ̄7年的缓慢过程,而应力释放时间则为n×10 ̄6年的过程,是一种灾变性、较快的流变过程。构造应力场数学模拟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构造应力的起源问题则为当今构造地质学的前沿性课题之一,对此本文较客观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俄远东,中国东北的构造特点及岩石圈深部的不均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前新生代可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及新构造研究表明,地壳和地幔深部的不均一性反映了该区主要构造单元的深部构成和大地动力学等方面的特点。地热和地磁资料表明,远东地区软流层顶部具有起伏形态的特点,最大深度200 ̄250Km,浅部仅100 ̄140km,松辽盆地75 ̄100km;在中国东北及亚太过渡带上地幔低速层厚度在0 ̄100km之间变化,计算数据表明,本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岩性-事件法将五台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3个构造片体;弧前混杂岩带,古岛弧系和弧后混杂岩带。提出该造山带构造演化5个阶段:洋盆扩张阶段(〉2600Ma);南部洋盆向微陆块下俯冲--微陆块转化为岛弧阶段(2600 ̄2500Ma);弧前碰撞-弧后消减阶段(2550 ̄2500Ma);陆一陆碰撞阶段,伸展作用阶段(250 ̄2400Ma)。  相似文献   

5.
位于五台东冶镇的五台山泉啤酒厂饮用天然矿泉水,来源于滹沱群东冶亚群以白云岩为主的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为远源深层锶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监测确认开采量为1920m ̄3/d。该矿泉水作为五台山泉啤酒的基液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6.
佛子冲含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子冲中温热液型含银铅锌矿床银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部分来源于围岩。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岩浆、构造和围岩性质的控制;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银含量为35×10 ̄(-6)—59×10 ̄(-6),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矿石中的银以均匀分散态存在,少量以显微的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主要富集于方钻矿中;矿石中银矿物的出现和富集与矿石的结构构造和方铅矿含银量高低有关;银在矿床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正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云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八号矿体的发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量综合分析研究和会泽铅锌矿长期勘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控矿构造等规律的深入研究,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上取得新进展。在成矿理论认识上,提出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及控矿构造模式及矿床成矿模式,明确指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SW向侧伏的规律,在找矿实践上,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提出矿体定位靶位为1571中段44-62一勘探线间深部。通过工种验证,发现八号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8.
滇西新生代以来地壳活动趋势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峰  薛传东 《云南地质》1999,18(2):144-154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地壳的活动强度在加剧:山脉、高原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 ̄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 ̄7mm/a;全新世以来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 ̄2个数量级;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在第四纪错移速率不断加大;现代地壳应力值高、构造变形速度快、地震活动是度加剧、地热流异常明显。地壳活动性的加强,将造成滇西地势格局和山地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湖泊加速收缩、区域稳  相似文献   

9.
司雪峰 《甘肃地质》1995,(1):82-85,89
新、老金厂金矿床产出于下二叠统哲斯群中,由火山岩段和碎屑岩段组成。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矿区内主要为英安岩、无斑英安岩,碎屑岩段由正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在新金厂大断裂南侧,金异常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中;在北侧,金异常主要分布在火山碎屑岩中。新、老金厂构造是二叠纪末期裂谷带褶皱回返和印支—燕山期运动叠加的产物。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不发育。矿体和矿化主要受断裂控制,容矿构造亦是这些断裂及次级断裂本身。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硐厂铅锌矿床中的硫碲铋矿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新志  蒋国贤 《矿物学报》1995,15(4):422-424
硫碲铋矿A产于云南省大硐厂铅锌矿床,与自然铋、辉铋铅矿共生。晶体呈柱状,粒度0.02 ̄0.3mm。反光显微镜下呈淡黄色,弱非均质性,反射率Rc′=52.4%,R0=48.8%(波长为540nm),显微压入硬度Hv=46 ̄72kg/mm^2。主要粉晶谱线:3.065(10),2.120(7),1.346(5),2.220(4)。三方晶系,空间群为D3d^5-R3↑-m,晶胞参数a=0.4241nm,  相似文献   

11.
皖南早奥陶世叠层石礁暴露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皖南地区早奥陶世叠层石礁上识别出14个暴露面。根据渗滤囊分布情况,将暴露面划分为不发育滤波囊构造和发育渗滤囊构造两种。详细阐述了渗滤囊形态和内部构造,并结合叠层石礁构型、水深和水动力能量关系,计算出该区相对海平面下降幅度5.07 ̄7.50m,上升幅度为5.00 ̄8.05m。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包体中橄榄石显示明显的优选方位,发育有反映高温位错蠕变机制的位错亚构造。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一1100℃之间,压力为0.7一1.7CPa。来源深度为28一52km。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的差异应力在17一24MPa之间,由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为10 ̄(-15)-10 ̄(-18)s ̄(-1)等效粘滞度为10 ̄(21)一10 ̄(25)spa.S之间。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与晚第三纪以后的幔源包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表明晚第三纪以后的上地幔继承和发展了早第三纪时的特征。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以来的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和裂谷上地幔的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南戈枕剪切带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戈枕剪切带南部二甲-不磨地区糜棱岩类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在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从南西段到北东段,石英组构的剪切角由大变小,由单极密环带组构向多极密环带组构变化。用位错密度法和重结晶石英粒度法估算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值,以剪切带北东段中心(245.6MPa,3.34×10 ̄(-13)/s)最大,向边部(162.9MPa,5.83×10 ̄(-16)/s)和南西段(149.1MPa,4.63×10 ̄(-16)/s)变小,表明剪切带北东段中心处于韧性域,边部和南西段处于韧脆性域。用这些资料较好地解释了该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含金地质体及工业矿体(富矿包)的产状等。  相似文献   

14.
徐州——宿州地区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横贯全区的3条构造平衡剖面的制作与分析,在徐宿地区推覆构造细结构及深部结构特征等问题上获得了新认识,确证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普遍存在。复原剖面研究表明,其变形缩短率为40.5% ̄62.4%,说明研究区的推覆变形具有显著的地壳缩短与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及定位预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论述构造地球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点,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集中区是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的重要依据,提出了1571中段44-62剖面线间的深部等重点定位找矿靶区,已被验证工程证实,新发现八号隐伏矿体。该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Piper(1976)的劳伦和波罗的地体在格林威尔造山前拟合的修订方案,回顾了英国刘易斯期杂岩及邻区劳伦和波罗的早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整个区内于1.9 ̄1.8Ga期间在会聚方向上的明显一致性说明重建是正确的,并且表明北大西洋地区在早元古代期间经历了相同的运动型式。推测的该区2.6 ̄1.6Ga期间的板块构造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2.6 ̄2.4Ga;北大西洋克拉通内共轭剪切带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山西灵丘支家地银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家地银矿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断块涞源块隆与五台块隆的过渡地带,太白巍山北侧。银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内部构造及其边部构造控制,呈脉状斜列产出。区内已查明10个银矿体,主矿体以盲矿体为主。成矿温度250~350℃,成矿压力为180×10 ̄5Pa,盐度为0.92%,矿化度42.4g/t,pH值为7.57,Eh值为—0.77。燕山期石英斑岩是主要矿源岩。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该矿床属于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刘国臣  吕修祥 《地质论评》2000,46(2):141-148
本文运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野外露头、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地区不同小区的岩性-时间剖面。研究表明,740 ̄760Ma、200 ̄240Ma、100 ̄110Ma、60 ̄70Ma、30Ma是控制塔北地区构造演化的主要周期。早古生代、三叠纪和第三纪以来是3次主要的沉积高峰,志留纪末-晚泥盆世早期为主要肃蚀期,肃蚀量一般〉1000m,北部〉1500 ̄2000m,海西期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猫猫厂铅锌矿系黔西北铅锌银矿集区主要矿床之一,产于NW向与NE向构造交切复合部位,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与邻区典型矿床类比分析,认为深部找矿潜力大,应加大找矿力度。  相似文献   

20.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功建 《地质学报》1998,72(4):289-300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从南到北穿过昆仑、祁连和北山3个构造带;在断面中划分出北昆仑-柴达木、中南祁连、北祁连、北山南部和北山北部5个构造地层地体;以及昆仑中央、北宗务隆、中祁连北缘、宽滩山及石板井-小黄山5条地体边界断裂带。断面内地壳厚度约50 ̄70km,中南祁连地体地壳厚度最大,显示有山根存在;岩石圈厚度约140 ̄150km。根据地球卫星及地震反射剖面结构表明:青藏高原为一个单独的岩石圈构造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