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1:25万临汾市幅区调混合岩与混合岩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区内混合岩化主要发育于不同构造阶段形成的片麻岩中。具代表性的岩石,按构造形态分类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化变质岩,囊团—脉状混合岩化变质岩,眼球状混合岩化变质岩;按混合岩化程度差别分类有: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按混合岩化的成因分类有:注入混合岩,变质交代混合岩,变质分异混合岩,深熔混合岩。  相似文献   

2.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三叠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三叠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叠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  相似文献   

3.
崤山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由 15%的绿岩带 (变质表壳岩系 )和 85%的花岗质片麻岩系(变质侵入岩 )组成。呈包体产出的绿岩系分为以变火山岩为主的兰树沟岩组和以变沉积岩为主的杨寺沟岩组。花岗质片麻岩包括早期富钠的TTG质花岗岩和稍后的富钾花岗岩。晚期则有代表大陆地壳裂解的基性岩墙群侵入。文中介绍了各岩石单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绿岩带的变形和变质特征 ,探讨了研究区太古宙的大陆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5.
北祁连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县清水沟-百经寺地区。主要由裂谷型火山岩、蛇绿构造混杂岩、变质沉积岩和高压变质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各岩石单位均以构造岩片形式产出,构成由北向南的逆冲叠瓦式结构样式。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构造序列及变质作用特征,揭示了北祁连造山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6.
荣成片麻岩套是华北地块南缘的苏北-鲁东片麻岩带的一部分,是一套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的钙碱性深成岩。其岩石化学成分与Amitsog片麻岩相似。稀土元素显示出具负Eu异常,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及轻、重稀土分馏较强的特征。根据稀土元素定量模拟计算,荣成片麻岩套是由斜长角闪岩源岩经42%的部分熔融形成,相应的残留体是榴辉岩。  相似文献   

7.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质杂岩呈东西向展布于辽东古裂谷带中,侵入辽河群,最高可达大石桥岩组。曾被认为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或壳源重熔岩浆侵位的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杂岩属钙碱性,是以S型花岗质岩为主的I型与S型的混合型花岗岩。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壳源区火山-沉积岩和壳幔过渡区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壳幔混合层部分熔融体在伸展机制向挤压机制启动期转化阶段形成的复杂岩石,可称壳幔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8.
辽西建平地区太古宙变质杂岩主体岩石为叶柏寿片麻岩,经历了麻粒岩相的高级变质作用,由于后期退变质作用,部分退变为角闪岩相片麻岩和绿片岩相片麻岩。叶柏寿片麻岩的原岩为中性侵入岩,为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同于壳源分异花岗岩。其形成环境为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9.
河南中部原-登封杂岩“笔者确定为晚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其中,登封群相当于绿岩带表壳岩系.混合片麻岩属于侵入绿岩带的花岗岩花岗岩中占主体的TTG质片麻岩以底辟方式形成早期穹窿构造,并与绿岩带中基性火山岩构成典型双模式岩浆岩套,表现了花岗-绿岩带的构造-岩浆特点。但是,这里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却不同于国外大多数绿岩带.暗示本区太古宙时深部地质构造的独特性通过地球化学和岩石组合研究表明,登封花岗-绿岩带发育在先存的早期硅铝壳基底之上,属于陆内裂谷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详细的构造岩石单位填图研究表明,东昆仑山金水口高级变质岩分布区,并非仅由早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变质地层组成。由花岗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构成的灰色片麻岩,组成了高级变质岩分布区的主体。在灰色片麻岩中进一步还可解体出更古老的以包体形式产出的表壳岩组合系列。因此,以金水口地区为窗口,加深对东昆仑山高级变质岩的研究,有助于澄清变质杂岩的属性,正确认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和提高1:5万地质填图质量。  相似文献   

11.
潼关地区混合岩可划分为四大类及若干亚类,混合岩化的程度与南北向构造挤压力的强弱相关,且随着分布在不同的构造部位而具分带性,混合岩化在宏观上、微观上都表现了多期性;曾称的“花岗伟晶岩”系混合岩作用的产物,应称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大别造山带西段的新县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 ,分布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榴辉岩。研究发现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峰变质条件 ,但都经历了相同的绿帘角闪岩相前进变质 ,具有相近的峰变质年龄和相似的退变质轨迹。其形成和折返可能与华北、扬子两大古陆在早奥陶世末的陆—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想把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中金矿成矿作用做为区域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旋回中的一部分。这类金矿主要形成在这一旋回的晚期,变质地质体被抬升的阶段,并就位于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中,属于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分析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DDMZ)内金矿成矿过程中的这种多因素、多阶段的各种信息,我们提出如下参数:区域性参数富铁质变质岩石组合和壳型剪切带;最佳区段参数—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和弱碱性钾质花岗岩;金矿化带参数—岩石-流体交代带。其目的是明确找矿目标,提高金矿预测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形成与柴北缘区域地壳多阶段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有关,属多因复成矿床。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热变质等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来自容矿黑色岩系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发现了一条强应变带(称之为回龙湾强应变带),呈NNW—SSE向延伸,面理置换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特征明显,糜棱岩发育。该强应变带的发现表明,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既非不整合接触,也不是整合接触,而是断层接触关系。结合原岩建造、沉积环境和变质作用特征,作者认为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并非简单的地层学上的上下关系,而是两个近乎同时异地的变质地质体。  相似文献   

16.
辽南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吕梁期变质变形作用关系密切。金矿化带的展布与金矿体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组构特征,直接赋矿围岩为辽河群盖县组糜棱岩化千枚岩、变砂岩及云母石英糜棱岩等。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作者定义这类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含金剪切带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大石桥-海城地区辽河群的变泥质岩石是主要的变质岩类之一,它们经受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形成的叶理(S_1)在变质岩中分布很广;第二期构造变形形成的折劈理(S_2)主要发育在变泥质岩石中,但折劈理的强度在整个地区中有差异;第三期构造变形是以局部发育的膝折带为标志。变泥质岩石中矿物成分繁多,主要的常见矿物有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石榴石、十字石、石英、硅线石和长石,偶见有蓝晶石、红柱石、堇青石、硬绿泥石和刚玉。据野外观察和研究,十字石、蓝晶石沿岩层走向延伸,显示了原岩成分控制了它们的形成。变泥质岩石的矿物之间、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们为本区变质作用演化历史和变质变形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是晚太古代的一套孔龙岩系,在其中发育了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假玄武玻璃岩带。其产状特征、碎斑的熔蚀结构、基质的长石微晶和球粒结构表明,它是由岩浆结晶而成。这种岩浆形成于古地震带中,与滑动面高速运动摩擦生热有关。岩浆成分是安山质的,熔融是过热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深融温度可达1400℃以上,深度可能不足1k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河群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的观察和研究,以岩石的变形历史作为变质结晶作用的相对时标,确定了矿物生长的时序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发现变质与变形既是有密切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地质作用,辽河期的变形作用存在明显的3个变形幕,而辽河期的变质作用是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无明显的热波动。变质作用高峰和变形作用高峰存在时间差。  相似文献   

20.
在丹凤群中,部分斜长角闪岩含有由阳起石内核和镁普通角闪石外环组成的环带角闪石。外环形成于主变质期,而内核是早期变质矿物的残余。早期变质作用属低压相系的斜长石-阳起石相环境,发生在丹凤群形成之初;而主期变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的中压相系的角闪岩相。大约在海西—印支期后又出现了伴随韧性剪切作用的退变质现象。早期变质和主期变质作用可能分别与秦岭造山带的裂谷作用和裂谷闭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