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鉴SEC一致性分析模式,首先将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初中地理课标》)的不同内容主题分为五级认知水平来建立分析的二维矩阵,并通过"标准化处理"生成编码数据。然后利用波特公式计算四册教科书与《初中地理课标》之间的一致性系数,发现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地理教科书与初中地理课标的一致性程度不如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地理教科书。对此,提出地理课程标准应合理设置认知水平、教科书编写应努力契合课程标准、建立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评价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地理教学》2021,(22):24-26,18
地理教科书中图像的说明文字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统计、分析中国、日本、美国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图像的说明文字,为我国地理教科书图像说明文字的设置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中,地球与地图、海洋与陆地、气候部分人教版排在前三章,湘教版排在第一、二、四章。以下就人教版和湘教版中这几章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供教师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桦 《地理教学》2004,(12):27-28
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七年级实验教材的图像系统共有289幅各类图像资料,其中上册有132幅,下册有157幅。这些图像资料占据了两册教材50%以上的篇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掌握每幅图像的编绘意图和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董丽 《地理教学》2012,(16):54-56
一、问题源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P.63)"活动"2表述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七年级下册教科书《日本》、《东南亚》两节(在人教版课本排在第七章第一、二节,在湘教版课本分别排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一些问题,供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基本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在以往的地理教材中,高新技术产业总是附加在工业中讲述。现在把它作为单独一节列出,足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作为一项“朝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是其他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教材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两方面讲述,从深层的角度去指导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特色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8.
向莉 《地理教学》2014,(19):34-36
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等。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已根据《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争议之处值得思考和探讨。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处理方法。一、巧设情境,化解困惑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人教版(2001年版)第八章第三、四节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湘教版(2002年版)“非洲”排在第一章第二节,“澳大利亚”排在第三章第七节。  相似文献   

10.
胡岩 《地理教学》2012,(11):9-11
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初中阶段的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可以任选,即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具有互换性。可与科学课程互换的分科课程是: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把科学课程标准与分科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笔者担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科学》(武汉版)七年级上册的主编并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田忠  孙玥 《地理教学》2012,(14):18-21,8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版)》的颁布,新课标初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修订和重新送审,正陆续按照教育部2012年年初和年底的两阶段方案执行,并将在2012年秋季的初中起始年级启用新版地理教科书。在此时,就北京版与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作一比较研究,希望对相关初中地理教科书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由叙事性课文,阅读材料板块、活动板块组成,其中"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占40%左右,几乎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活动",每一节课程内容都安排了2-5个"活动"。活动板块主要由材料(包含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组成,是教材和教学的主体,紧扣叙事性课文,既是对正文的扩展和加深,同时又是巩固知  相似文献   

13.
陈顺瑜 《地理教学》2014,(21):29-31
影响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比如:1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技能、地理学习的兴趣等;2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对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等。因此,本文以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例,通过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分析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划分,七年级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深层次的地理审美离不开地理思维的参与,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深层次的地理特征之美、地理规律之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美。本文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非洲的自然环境"为例,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中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在学生展现心灵自由与人性美的同时,深入感受地理美,从而在课堂中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现行九年制地理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占了绝大部分版面的是图像。现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新教材为例,这些地理图像由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人物插图等组成,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郭全其  卞学昌 《地理教学》2013,(6):18-19,5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是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的。充分理解地球  相似文献   

17.
一、地理图像系统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功能与作用地理图像是指以地图、结构图、统计图等形式代替文字,对地理活动及事物进行的概括,是地理学科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是地理教材中的一种视觉资料,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几乎每章每节都有大量的图像信息,它是对地理教材中文字的说明与补充。  相似文献   

18.
图像系统、课文系统、作业系统共同组成了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图像系统不仅能够彰显地理学科特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在组织编写中会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受到科技水平、教育制度及学科发展的制约,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特定历史时代的印记。本文选取新中国建国前(1904--1948)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图像系统为样本,通过对其编写社会背景、总体特征以及各类图像的详解等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建明 《地理教学》2004,(11):31-32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上册解读“气温”一课课标由“气温和降水是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气候要素”引入,由“气温差异造成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差异”作过渡,由“气温观测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计算”作铺垫,重点认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把“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差异)作为知识延伸。由于地理问题抽象性、概括性,七年级学生地理认知水平和概括归纳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三新”背景下,地理教师的工作目标不应限于教授地理学科知识,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气温和降水”为例,提出“三关注”策略,即关注情境问题、关注过程体验、关注课堂生成,并基于此探索了引导学生培养和应用综合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