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界含水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水资源压力的不断增大,跨界含水层在地下水利用和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目前,围绕跨界含水层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联合其他相关机构,对世界各主要大洲进行了跨界含水层的标示及划分工作;在总结完善相关跨界含水层法律条文的基础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于2008年向联合国大会上提交了跨界含水层草案条款,该项草案条款的出台对共享含水层各国开发和管理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机构的推动下,各大洲已逐步开展对跨界含水层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合作机构。分析表明,跨界含水层的研究需要相关国家间的进一步协商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跨界含水层作为全球地下水资源中的重要部分,对管理国家之间共有的珍贵水资源,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关部门和组织的配合下,在划定亚洲跨界含水层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中国国界上的跨界含水层,并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共享的黑龙江—阿穆尔河中游盆地,进行了实例研究。本项研究作为国际共享含水层资源管理计划在亚洲的第一个实例研究,将促进以中国为首的亚洲跨界含水层资源管理计划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何静  韩再生  牛磊 《地学前缘》2011,18(6):358-366
跨界含水层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组成,是地下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管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跨界含水层,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划定流域的跨界含水层系统,并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跨界含水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4个跨界含水层相关的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次研究,对管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建设和谐的东南亚国际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淮北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淮北市双含水层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引入准三维流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报及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用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淮北市地下水资源的最佳管理方案。最后提出开展地下水回灌研究、建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库、限制发展耗水型工业及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边界含水层作为地下水资源系统的一部分,涉及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文章分析了跨边界含水层问题,针对亚洲东部、中部和南部地下水系统,圈定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跨国界含水层9处。对这些含水层,特别是我国边界上的黑龙江一阿穆尔河平原和伊犁河谷含水层进行了评价;对我国跨省界含水层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跨边界含水层问题,对管理国家或地区之间共有的珍贵地下水资源,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边界含水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再生  王皓 《地学前缘》2006,13(1):32-39
跨边界含水层作为地下水资源系统的一部分,与国际河流同样涉及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文中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对跨边界含水层研究的进展;对亚洲东部、中部和南部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圈定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跨国界含水层9处,对这些含水层,特别是中国边界上的黑龙江—阿穆尔河平原和伊犁河谷含水层进行了评价;对中国跨省界含水层进行了初步分析。跨边界含水层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管理国家或地区之间共有的珍贵地下水资源,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应盆地东北部属鄂北贫水地区,赋存于古近系—第四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亟需查明含水层的结构、含水层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等基本条件,为研究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将研究区划分为单层含水层与双层含水层结构两个亚区(6个小区)。并通过地下水水位动态长期监测,获取了区内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转化的概念模式,即:研究区地下水以接受山前降雨入渗及风化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主要以水平径流的形式经古近系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往澴水方向运移,而后进入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在不同季节补排模式不同,雨季地表水(澴水)补给地下水,旱季地下水向地表水(澴水)排泄。古近系孔隙-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联系密切互为补给,共同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垂向多层结构的含水系统。独特的含水层结构决定了区内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的条件较差,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总体较贫乏,建议重点利用区域地表水资源,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封面故事     
正华北平原4个地质年代含水层的非均质模型图。通过复建华北平原6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变特征深化对含水层非均质性、深部承压含水层释水沉降机理等的认识,开展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为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的紧缺提出了调控措施和重要科技支撑,提升了我国大型盆地地下水系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煤矿开发方案及其地质环境的基础上,从含水层的结构、水位和水质三个方面研究煤矿开采对含水层的破坏,并提出留设防水煤柱、污水处理和含水层监测的含水层防治措施,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南部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水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忠  刘华 《地下水》2011,(4):79-81
广州南部地区是广州城市建设战略中"南拓"的重要区域。开展水文地质研究对本区城市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水化学特征等,充分综合已有钻孔岩性信息将第四系松散孔隙沉积物概化出三个主要含水层,揭示了各含水层的展布规律,为广州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根据江苏宝应境内钻取的145m深的By1孔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显示,钻孔20m之下有5个主要的含水层,主要是粉砂质砂层,其间是粘土质粉砂层隔水层;  在钻孔60m之下有3个厚度超过10m的含水层,显示该区域深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宝应钻孔揭示的地下含水层上覆广泛分布末次冰盛期的硬质粘土层,对地下水资源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未来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应重视“硬粘土层”的保护和防止海水内侵,并加强深层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查与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冬光 《地球科学》2002,27(2):141-147
从可持续角度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的概念; 分析了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点的时间效应; 利用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资源属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环境同位素是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正确认识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对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资源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根据江苏宝应境内钻取的145m深的By1孔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显示,钻孔20m之下有5个主要的含水层,主要是粉砂质砂层,其间是粘土质粉砂层隔水层;在钻孔60m之下有3个厚度超过10m的含水层,显示该区域深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宝应钻孔揭示的地下含水层上覆广泛分布末次冰盛期的硬质粘土层,对地下水资源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未来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应重视"硬枯土层"的保护和防止海水内侵,并加强深层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查与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4.
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地下水循环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是限制煤矿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煤炭资源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加剧。我国富煤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 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四省自治区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就占全国的73.1%, 这些富煤地区多是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全国86个重点矿区缺水的占71%, 严重缺水的占40%, 而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矿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 这一问题在能源大省山西尤为突出。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采煤引起含水层结构变化, 造成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使地下水资源由原来可供开采的优质水源变为被污染的矿坑水而排走, 破坏了地下水的补径排, 破坏了水文下垫面条件, 破坏了地表水循环, 进而影响了区域地下水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15.
非均质含水层中渗流与溶质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水层的非均质性控制着地下水渗流和溶质迁移特性,准确定量化描述非均质含水层中的渗流和溶质迁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首先从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流和溶质迁移理论模型、矩分析、多尺度进行系统综述,指出尺度转换在目前水文地质研究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从非均质含水层场地试验、不确定性以及速度连通性等方面分析了该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地球物理反演含水层非均质性、随机理论与随机模拟软件开发、尺度转换及速度连通性的不确定性问题、非均质性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研究4个方面是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淑琴  戴长雷  邓国立 《水文》2008,28(2):30-33
地下水水源地论证是新建和扩建地下水水源地的前提,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在关注地下水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水源地含水层开采对水环境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为例,从论证目标、约束条件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对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高寒地区傍河型浅薄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的补给来源在冬季主要为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可以满足热电厂正常运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并且不会对区域水资源和其它用水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层次,对其沉积环境、成因、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对上海地区大量钻孔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第四承压含水层形成时期即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环境及含水层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含水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为三维地质结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肖琼  张志诚  谢磊  伍坤宇  贺捷  郝志强  金毅 《中国地质》2017,44(5):1006-1016
通过系统分析山西祁县昌源河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区沿河分布的19口钻井资料,查明了昌源河湿地中下游地区含水层的主要岩性,根据含/隔水层的埋深和发育特征将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了浅、中、深三个含水层组;并通过连井剖面和栅状图对比、总结了区内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Kriging插值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昌源河流域含水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第四系砂、砾石沉积物,在顺昌源河流向上浅部含水层为一楔状体,在横切河流方向上各含水层组厚度变化较大,这与研究区含水层组形成于冲/洪积扇沉积背景相符合。地下水埋深插值分析表明,昌源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存在大面积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这将会影响昌源河湿地公园及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昌源河流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补排模式。  相似文献   

19.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测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结构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含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相似文献   

20.
陈英姿  邓英尔  袁伟 《地下水》2014,(2):150-152
雎水地区位于成都平原北缘,北西侧为龙门山前缘侵蚀溶蚀中山区,山前为典型的冲洪积平原。在调查基础上,主要分析雎水地区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组)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研究区分区及分区渗流场等。研究区域主要以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为主,并叠置于晚更新统泥质砾卵石层之上,二者共同构成冲洪积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上部潜水流向总体方向为140°,地下水径流从扇顶至平原区由强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