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6):1060-1060
刊  名编辑部所在地主 办 单 位城市与减灾北京北京市地震局大地形变测量天津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地方地震工作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科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进展兰州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等地球物理学报 北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进展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信息科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震 北京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相似文献   

2.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4月6日,是我国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研究所之一。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研究所体制曾进行过多次调整:1971年研究所划归国家地震局,实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双重领导;为了加强地震研究工作,1978年研究所一分为二,即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两所的研究任务各有侧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以地球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震、地磁、地球深部等固体地球物理问题,探索地震发生规律,研究地震预测方法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研究所的组织形式,各研究室、课题组的研究任务及目前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苏联地球物理研究所苏联于1928年建立了第一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其间几经分所和合并成为现在的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目前该所已成为苏联最大的地球物理研究中心。该所的研究项目有地球物理、地磁、地球重力场、高温高压、电磁场、电磁测深、计算地球物理学等方面。该所与位于高加索、中亚、远东地震活动区的各研究所加强地球物理学、尤其是加强地震预报工作的联系和配合。各加盟共和国的地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6.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946-94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都立大学、大阪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研究机构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磁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地磁台,始建于1957年,是为我国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年)活动而建立的。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该台原隶属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观象台,1960年归属中国科学院兰州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团体.1977年前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分为二,被拆分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院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局所),两个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前后曾有过一段人们尚不十分详知的历史变迁,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却始终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召开《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代表90余名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70余篇论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做了书面发言。与会代表就地震成因方面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生动的报告和热烈地讨论。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由解放前原來分散在不同機構中的前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氣象和地磁工作部分、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和前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應用地球物理工作部分組成的;在1950年又接管了徐家滙、佘山天文觀象台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四年來,這個新中國的地球物理學中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和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大地电场观测及其地震预报研究综述阮爱国(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大地电场观测和研究是地震预报中新发展的一种前兆手段,它来自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电场法,但又不同于后者。它以孕震过程中的电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自身感应电场在地球...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前,也就是1959年,中国第二个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诞生了。在当时人们称其为管天管地的研究所。三十年过去了,这个研究所虽然在机构体制上有些变化(今天一部分成为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仍属中国科学院;另一部分合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学报》1986,8(2):228-228
为了弄清b值的物理本质与影响因素,探讨用b值进行以震报震的科学基础,1985年下半年国家地震局所属分析预报中心、地质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六个课题组分别从地震活动性、构造物理和震源物理三个学科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的岩石破裂声发射b值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中层大气物理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大气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热带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和总参及地方气象局、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空军和北京气象学院、气象出版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6):2153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  相似文献   

16.
苏联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报理论与数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90年1月2日在莫斯科正式成立,所址在莫斯科华沙大道79号二号楼。这个新研究所的前身是苏联科学院施密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地球物理部。研究所所长是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协会(IUGG)主席、苏联科学院院士凯利斯、博罗克博士。主管科学研究的副所长是技术科学副博士库兹涅佐夫,学术秘书是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普罗佐罗夫。这个研究所现约有110名科技工作者,其中包括2名苏联科学院院士,10名科学博士和  相似文献   

17.
2000年8月,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陈建民为团长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代表团一行9人赴法国和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先后参观了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多曼纳大学地球内部物理和构造物理实验研究室、斯特拉斯堡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波茨坦的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汉诺威的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联邦研究所,并与两国有关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学报》2012,(12):4326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  相似文献   

20.
顾问: 文圣常中国海洋大学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施雅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执行主编: 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执行副主编: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纪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汪品先同济大学陈额中国地震局周秀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海洋物理变质岩岩石学冰川学,气候环境变化地球信息科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沉积学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