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区调提速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质调查(区调)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调整区调工作布局,加快区调工作步伐已迫在眉睫。本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十五”计划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全国区调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区调部署、加快区调进度的紧迫性、可行性及目标任务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尽快将区调工作纳入全面服务社会的轨道、2005年优先安排并完成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调工作、2010年前全面完成全国中比例尺区调任务并出版中国第一套相关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的基本思路。章特别指出,区调提速一定要确保野外填图的质量,工作部署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依靠计算机、遥感等高新技术实现区调提速,要在提速过程中实现区调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地质通报》2003,22(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已覆盖了陆地面积的70%,但至今在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地区仍有数十幅1∶25万图幅的空白尚待区调普查,大部分已测制完成的1∶20万图幅需要修编。显然,20世纪50—60年代的地质成果已经严重老化,且传统区调工作方法也需大力更新。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新一轮区调工作需要补充大量新的数据。面对这样繁重的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区调工作方法,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年部署了区调野外数据采集自动化、区调基础数据库研究和建设等一…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在湖南大庸召开了全国1/5万区调填图新方法及监控座谈会.此间,各级区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就区调工作及区调改革取向进行了有益的讨论,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自治区1989年有区调队,一、二、四、六、七地质队,石油队,研究所,北海地质公司等8个单位12个区调分队258人承担1:5万区调工作,完成面积4496km~2,为年计划的132.2%。提交区调设计5份,区调报告送审稿2份,审定稿4份,为历年提交区调成果最多的一年。此外,评审验收区调报告6份,其中桂林市、北海市和石南、成均幅三个报告获优秀评语,创自治区历史最好水平。在区调工作中,各分队都学习和运用多重地层理论、沉积学、岩相学、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三大岩类研究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论。学习外省经验,区调报告及图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区调报告增加沉积相内容,有的还附岩性组合地质图;地层部分作了岩石地  相似文献   

5.
区调图件的清绘和制印是区调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到一九八三年底止,全国清绘印制一比二十万、一比五万区调图件近千幅,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内外地质科学技术交流,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多年来区调成  相似文献   

6.
程裕淇院士对大别山区若干重大地质问题的谈话(安徽省地矿局区调所汤加富整理)1994年9月21—25日,程裕淇院士及徐惠芬、杨天南同志,在安徽省地矿局常印佛院士、唐永成教授、安徽省区调所姚仲伯总工程师等陪同下,对大别山区地质背景和榴辉岩产出状况进行了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区域地质调查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调从1957 年起步,1∶100 万和1∶20 万区调分别于1974 年和1986 年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发现了一批矿产地。1∶5 万区调已完成面积近五分之一,开展了生态、环境等专题研究,扩大了成果的服务领域。在新形势下,区调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已任,围绕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和高新技术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8.
张立东 《现代地质》1999,13(2):210-211
太古宙基底构成一直是揭开地球早期演化历史的关键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论。解决构成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首推详细的区调工作。清原—鞍本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的胶辽隆起区。区内基底岩石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明显发生了“三态”变化,往往发育变形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许鸿基 《地质学刊》1998,22(A12):55-58
根据任务性质,近几个工作阶段概述了40年来江苏省区调工作进程,区调队伍的发展及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区调人物     
区调人物王义昭贵州省遵义市人,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地质系,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在云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工作至今,历任大组长、分队技术负责、大队副总工程师等职。1960—1977年,先后参加过1∶100万、1∶20万多个图幅的区调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九月七日至十四日,地质部区测局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了“火山岩区调工作方法经验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地质局、区调队、地质队和科研部门等39个单位的代表,共一百零六人。大部分代表来自区调工作的第一线。会议就火山岩发育地区的区调工作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经验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我国自七十年代初以来,不少省、区,特别是东部如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2月6~8日,北京市地矿局在昌平县沙河镇召开了区调成果验收会议,对北京市地质调查所区调一队提交的1∶5万石景山幅、良乡幅联测报告进行评审验收。会议对这二幅全部由80年代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完成的区调成果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大光同志在一九八三年全国地质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在本世纪末争取完成成矿远景区和主要经济建设区一比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0万平方公里的战略任务。这是一项严肃而又艰巨的奋斗目标,我们不仅应当在认识上确立区调工作的战略地位,而且在工作部署上必需实行普查勘探队和区域地质调查队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区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战略性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区调工作的广泛开展,不但是大幅度提高地质研究程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两幅1:5万区调填图为例,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开展微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高新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地理、地质、遥感和物化探等多元信息进入微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对话遥感地质解译和地理信息成图等一系列重要技术问题;推出了一个适用于区调工作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成图的工作流程;完成了2个试验图幅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表明,这一处理系统和工作流程对提高区调工作的成图质量、加快填图速度,为区调工作的定量化和半自动化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区调人物     
《地质通报》2001,20(3)
侯立伟 四川省苍溪人,1936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5年毕业于重庆地质学校。先后从事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历任矿产及区调分队技术负责、大队生产技术管理组长、局科研所研究室主任兼区调队负责人。20世纪50—70年代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一批黑色、有色、非金属矿产勘查,1∶20万南江幅区调及其报告编写;80年代以来,主持并参与完成四川省及西南三江地区10项国家级与部、省级科研项目,3幅大陆造山带地区及中深变质岩区1∶5万区调填图方法试点。先后公开出版科研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的《构造地层学及构…  相似文献   

16.
一比五万区调系统而广泛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标志着我国区域地质—矿产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部的总体部署和江西地质找矿工作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我局一比五万区调工作有了明显的加强。1972~1978年曾在黎圩积幅开展了一比五万地质填图、物化探、钻探三结合试点。1981年开始在全省一些成矿远景区内有计划的加速进行。区调大队在基本完成一比二十万区调的情况下,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向一比五万区调,先后  相似文献   

17.
区调人物     
秦德厚 重庆市丰都县人 ,1 938年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96 0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历任云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填图组长、副分队长、分队长、分队技术负责、大队地质科科长、总工办主任、云南省地矿局区调主管、主任工程师、区划综合研究室主任、云南省地质学会区域地质、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玉溪地质学会首届常务副理事长等职。30多年来一直从事区调科研和区调技术管理工作。 1 96 0— 1 985年先后参加并主持完成了 1 :2 0万大姚、鹤庆、兰坪、保山、凤庆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滇中盆地红层专题研究和“三江…  相似文献   

18.
截至1985年底止,广西有区调队,一、二、四、六、七地质队及石油队、地质研究所、地质学校、航空物探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北海地质勘察公司、环保站南宁分站等13个单位组建了11个区调分队,分别在12个地区从事1:5万区调工作。累计完成面积1400km,按研究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12个地区的区调工作大体可分为:1.以成矿远景区(带)上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为主的区调工作,主要由各地质队和区调队承担;2.以桂林、南宁、柳州、北海等旅游城市、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基础地质、旅游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为研究对象,主要由区调队和局属各专业单位承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运动在川西高原存在无疑,但其是否强烈却有争议。1:20万昌台福区调报告(1976年)已肯定了第三系有玄武岩类的存在,但作为造山运动的主要标志——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在喜马拉雅期是否存在,一直是地质界关注和争论的问题。 在进行1:20万波密幅、义敦幅和得荣幅区调工作时,用K-Ar法(体积法)测得哈格拉—格聂复式岩体为7—57Ma,茨林措—日拥复式岩体为60—65Ma。当时多数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此法测年不可靠,进而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20.
刘凤山  庄育勋 《地质通报》2001,20(3):225-228
1999—2000年度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工作重点部署在青藏高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围绕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中比例尺区调空白区、重大地质问题分布区、重要经济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安排近120个项目。1999年和2000年新立区调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完成野外踏勘和年度填图任务,“九五”续作区调项目到2000年全部结束。1999—2000年度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为(1)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新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迹、蛇绿混杂岩带和榴辉岩带及储量可达大中型铜、锑、金矿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