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纪章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7,29(3):57-59,79
镇江地处苏南,"临江近海",虽然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大多为"客水".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已成为可供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镇江市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地区,随着对地下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发生了地质环境问题.在分析镇江市地下水水资源系统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镇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全九  王谦 《地下水》1993,15(3):132-133,136
本文利用四子王旗地下水实地勘探资料,对该地区地下水可用量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为充分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提供指导。为农牧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充分水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廊坊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平 《地下水》2009,31(4):59-61
由于廊坊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廊坊地下水漏斗分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可义 《地下水》2011,33(3):55-56
由于沧州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沧州市地下水漏斗分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凤春  雷迎春 《地下水》1993,15(3):134-135
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勿庸置疑,地下水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对于掌握地下水运动规律,及时为工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指出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建成 《地下水》2005,27(2):118-120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并伴随水环境问题.本文论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认为采用水资源变值理论评价地下水超采地区的水资源量比较合理,同时对"三水"转化关系、水资源还原问题、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及超采区类型的划定进行了讨论,提出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关注开采量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曲红娟 《地下水》2008,30(2):108-111
在阐述山西省晋中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同时,指出了环境问题,岩溶大泉衰减,地表水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平衡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对策和措施,为加强地下水保护,控制地下水超采、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松辽平原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与水资源及其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松辽平原的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松辽平原区域地下水形成分布特点及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水资源开发战略措施,供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关中盆地东部的渭南市为例,概述了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行政区块限制,水资源调配不够;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负环境效应;地下水人工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和管理滞后等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六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包括节水对策、开源对策、改水对策、调水对策、增补对策以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曹小虎 《地下水》2005,27(3):181-183
南梁-古堆泉域岩溶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泉域内多处泉水已相继出现干枯断流现象,本文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是中国许多城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将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地下水水位预警体系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临汾盆地为例,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数学模型建立了地下水水位预警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地区地下水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勇 《四川地质学报》2000,20(4):262-264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的开发已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应我队在红层地区寻找地下水的成功经验,提出红层找水模式,供水文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占荣 《地下水》1996,18(2):47-48
西北内陆盆地是我国开发大西北的重点地区。但是,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查清地下水的可利用量,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西移这一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中盆地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按含水介质的结构组合与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循环特 征,文章将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黄土台塬孔隙$C裂隙含水系统、冲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秦岭山前洪 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渭北岩溶含水系统及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共5个亚系统和26个更次一级的子系统。在研究 各子系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地下 水资源污染与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负环境效应;行政区块限制,水资源宏观调配不 够;地下水人工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和管理滞后等方面。 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5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包括节水对策、开源对策、改水对策、增补对策以 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艳俊 《地下水》2014,(4):105-106
地下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但必须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才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些年对地下水严重的超采,已经对地下水稳定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随之水体也受到污染,人们不能再片面的追求水资源开发,保护水质,保护地下水环境才是当务之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水资源的污染,逐步增加可用水资源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刘淼  李瑞 《地下水》2010,32(3):44-47
在查明淮河流域地下水各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总量、开采现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埋深发展趋势与当地降水情况息息相关,但因诸多因素影响,地下水埋深与降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性。张家口地区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化,通过分析张家口地区降水与地下水相关关系,提出保护水资源的第一个举措则是要充分做好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合理安排和控制,对研究地下水生态系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污染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给出了该区区域下水流的纵、横向弥散系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污染防治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为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雁冰 《地下水》2005,27(4):272-273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凤翔县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文具 《地下水》2007,29(3):94-95
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的重要水源,随着保定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需求越来越多,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根据 1997~2006 年地下水资料分析了引起地下水持续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水环境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对策与措施,为保定市合理开采地下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