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东北地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开始时间以及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进行预测。分别取两个地震活跃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每一活跃期内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为原始数据列,用五步建模法建立灰色GM(1,1)模型。 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得到东北地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约于1997年开始,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为7.2级。文中对预测结果的多解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文献认为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经历了4个地震活跃期(1897~1912,1920~1937,1946~1957,1966~1980)。自1988以来中国大陆开始进入第五个活跃期。在未来的三年内第五活跃期是将要结束还是还会持续几年?未来3年我国大陆强震的主体活动区主要在那里?为此我们根据地震活动资料对1998~2000年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大趋势作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大陆强震累积频度与发震时间的关系。 (2)利用应变积累释放曲线研究中国大陆各地震区地震活动的平静期和活跃期。 (3)中国大陆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强震复发周期及其未来1~3年的地震危险性估计。 (4)伽师及其临近地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其他地震活动区的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震活动概况] 我国地震活动自1994年呈现出大陆地区7级强震连发、地震活动水平连续4年保持较高活动水平和增强趋势,1998年则显示出第五个活跃期的中强以上地震活跃状态,6级以上地震频度仍然很高,但释放能量比1997年有明显降低,反映出处在地震活跃期之中相对较弱的活跃状态。东部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也有明显减弱,没有5级地震发生。同样,福建地区地震活动也表现出在经历了1997年相对活跃后的又一次显著减弱态势,显现出地震活动强弱交替起伏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晚全新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1200 AD±的一次活跃期及其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已被很好地研究.根据历史记载、热释光测年和14C测年等资料,在1720 AD±存在最新的一次活跃期.确证这一活跃期的存在并开展火山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对探索火山活动节律和火山地质灾害预警等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今地震观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长江三峡及邻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及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将持续79a,活跃期内的最大地震震级不会超  相似文献   

6.
薛艳  刘杰  尹继尧  宋治平 《地球科学》2012,37(1):191-198
分析了全球、环太平洋地震带(P系)和低纬度环球剪切带(E系)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地震活动周期成分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1)全球地震活动存在45.5 a和32.0 a的显著周期成分, P系为45.5 a, E系为30.9 a和47.5 a; (2)全球及两大构造系7.0级以上地震频度均显示30.0 a左右的周期特征, 但地震频度与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活动是不同步的, 不能作为判定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依据, 频度变化可能反映全球尺度的某种活动对地震产生的影响; (3)全球地震具有50.0 a尺度的活跃期与平静期; 当前全球地震活动处于2004年开始的以8.5级以上地震活动为特点的大释放阶段, 这种状态还将持续数年; E系处于Mw≥7.8大震活跃期的尾声, 而2010年智利Mw=8.8地震可能标志着P系开始进入大释放阶段.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研究, 基本上是以推论方法进行, 可能是演释推论或是归纳推论。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是我国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运输要道。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于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 河西走廊及邻区是现今地壳活动地区, 其中地震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已有地震资料分析显示, 公元1555年以来划分为2个平静期和2个活跃期, 现在处于1920年以来的第2个活跃期内; 而最近100年的第2个活跃期内又可以划分为5个相对平静阶段和5个相对活跃阶段, 目前处于2002年以来的第5个活跃阶段内。从大震重复周期分析, 区内各断裂带发生7.0~7.5级大地震的时间间隔为2000~3000年左右。结合各断裂带最近一次地震的时间, 推测未来100年发生7级以上大震可能性很大的区段是三个墩—松山地区、玉门地区、磁窑口—苦水沟地区和嘉峪关地区; 未来100年发生7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的区段是石包城—昌马大坝区段和高台地区。与地震活动相关的研究工作应该在确认活动断裂的基础上加强大震重复周期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来地震形势分析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10年左右的地震形势分析,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环节,对年度预报和短临预报起着宏观指导作用.1985年新疆乌恰7.5级地震后,一些专家以这次大震作为本世纪第五活跃期的启动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泥河湾盆地可望找到二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在泥河湾盆地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早更新世的旧石器遗址,由于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出土的石制品成为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唯一证据,在帮助了解当时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长梁遗址出土石制品的某些技术的"超前"与年代的古老,曾给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留下深刻印象。贾老还考虑人类起源的时间比目前习惯所说的二三百万年还要早得多,并推论在泥河湾会发现更加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1997年夏在东谷防遗址的新一轮发掘门中出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打片程序的预制石核,为上述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类型和技术两方面的初步观察还表明,这套石核与东北亚、北美传统的细石叶石核关系十分密切,可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发或主要由地质作用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伤害,它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一般都在数十亿元以上,伤亡人员也多以千人计,重灾年则高达几十或数百倍。据有关专家预测,90年代,我国将可能进入新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震)活跃期,如何解决有关地质灾害的诸多问题,无疑将是今后我国“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新华 《河南地质》2010,(9):38-39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地灾,威胁到群众安全。地壳缘何如此“脆弱”?记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地表破坏和地质活跃期的到来是今年以来地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专家建议应从多渠道入手防治地灾。  相似文献   

13.
漫长而广泛的地质过程是任何人所不曾亲自经历过的。所以在人类认识这一过程的历史中充满了猜想、推论和争辩。但地质学确实在猜想中求实,在推论中辨证,在辩争中获得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山西郭庄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安全运营,通过建立岩移观测站,在收集整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铁路专用线经过的山西常村煤矿S3-13工作面采动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剧烈,下沉值大,但下沉速度相对较小;地表下沉系数较大(0.76),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偏大(2.78),最大下沉角较大(89°);地表移动总持续时间长,活跃期时间占比58.7%,活跃期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89%,活跃期变形剧烈且集中。研究成果旨在为后期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铁路的变形预测及维修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建国 《城市地质》2000,12(1):29-30
泥石流灾害是一种毁灭性灾害 ,丰富的松散物质、陡峭的地形坡度和一定强度的降雨是形成山区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泥石流大致有暴雨型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等类型。地震泥石流在我国受到重视是在 70年代。 70年代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 ,泥石流也相当活跃。1 970年 1月 5日云南通海地震发生在干旱季节 ,地震震中的曲江镇山体开裂 ,崩滑体 30余个 ,公路交通中断 6天 ,当年雨季泥石流暴发频繁。1 973年 2月 6日四川泸霍发生 7.9级地震 ,震区内产生了 2条构造地震裂缝带和大量地裂缝、崩滑体 1 37个。地震发生在冰冻季节 ,但…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理论上可以证明标准的城市人口密度负指数距离衰减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空间相关函数,基于这种思想对Clark模型进行Fourier变换,可以导出城市人口密度的幂次频谱分布,且功率谱指数理应为β=2±。负指数与幂指数的这种变换关系暗示了城市地理系统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借助中国杭州市4年的人口普查资料转换的平均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对上述推论进行检验,发现β渐进式趋近于2但并不约等于2。将β值进一步换算为人口过程的分维D和Hurst指数H,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具有长程负相关作用,但这种空间作用显示明确的局域化倾向。目前的城市形态演化模拟几乎无一例外地引入了长程作用,根据杭州人口分布的局域化特征,有关地理长程作用的假设和应用有必要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海侵质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晓光 《地质论评》1985,31(3):261-267
从七十年代开始,不断出现关于中国东部某些地区下第三系中发现海相化石的报道,从而提出了中国东部早第三纪发生过海侵的推论。这一推论首先是从古生物学界开始的,很快就扩展到沉积学界,以致于整个地质界。有些作者对早第三纪海侵进行了分期,并编制了海侵范围图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估计我国未来时段的地震趋势。为提高预测精度和反映“最新信息”,在组成原始数列时,对于M≥75级地震,由平静幕、活跃幕采用不同震级阈值联合组成;对于其它级别地震则尽可能采用当前活动期以来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1997~2000年期间我国大陆及邻区有发生M≥75级地震的可能,大陆西部可能发生70至75级以上地震;东部可能发生55至60级以上地震。同时,估计本活跃期的结束时间也可能比预计的稍长。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深圳市建设局):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当前又处于地震活跃期。村镇建设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房屋、工程设施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每次破坏性地震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使村镇建设具备必要的抗震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现就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寻找极谱催化波新体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士斌 《矿物岩石》1991,11(1):114-118
本文从催化波的基础理论出发,推论出一些寻找各种类型极谱催化波新体系的方法。总结出从已有的光度测定体系中试验新的极谱催化波体系;当一种金属离子与一种有机试剂虽能形成沉淀,但其浓度甚微达不到它们的溶度积时,可能出现用于测定这种金属离子的催化波;变滴汞电极为活性金属电极的方法;一些中性盐在极谱催化波中的应用等实践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