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钦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水、温资源丰富是水稻的良好适生地。水稻在钦州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 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亩产由解放初期400多斤提高到1000多斤,亩产逐年递增15斤左右。但是年际产量不够稳定。造成年际产量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社会因素、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早造我所种植的杂交水稻常优7号结实率92.9%,亩产1008.3斤,首次突破千斤关,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结实率提高15.3%,每亩增产135.8斤,增产15.6%。种植的常规品种珍珠矮结实率为77.0%,亩产800.0斤,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结实率提高7.0%,每亩增产180.0斤,增产29.0%。桂朝2号结实率为86.2%,亩产887.0斤,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结实率提高6.7%,每亩增产47.0斤,增产5.6%。(见表一)水稻结实率的高低与产量成正相关。因此,分析造成水稻空秕粒的原因以及研究提高结实率的措施,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九七九年,我地区水稻结实率普遍比一九七八年同期提高,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稻产量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对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断增长,全省水稻平均亩产,五十年代为384斤,六十年代上升到450斤,七十年代上升到545斤。水稻最大可能产量能达到多少?这是农业生产规划中想要了解的问题。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从各个方而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大小和能量转换模式,提出估算江苏省各种类型水稻光合潜力经验公式并对全省水稻光能资源、光合潜力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1975年冬到1976年春我省在海南岛南部崖县、乐东、陵水一带,搞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不育系种子(以下简称冬季南繁)三万三千余亩,获得全省平均亩产70多斤的好收成,其中十二个县和农场的育种队平均亩产过100斤,慈利县育种队50多亩突破亩产200斤大关。冬季我们从大陆到海南岛的目的是加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水稻是丹东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44.5%以上,平均亩产不足400kg,在省内属中低产量。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提高粮食产量的商品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水稻生产年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产年景气候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已达830万亩,是解放初期的8.5倍,占整个粮豆播种面积的17.8%,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平均亩产为解放初期的3倍多,收购价格指数和商品率也逐年提高。水稻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气象条件的波动直接影响水稻的播种育苗、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因而形成较大的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8,(2):23-23
发展杂交水稻是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新途径。为了大力发展杂交水稻,首先必须搞好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而在杂交制种工作中,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工作的主攻方向。1976年全区各点制种经验证明,凡能花期相遇的,都是成功的,制种田亩产达90多斤;花期严重不遇者,亩产仅有几斤,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8.
田林县浪平乡近几年来平均亩产600多斤,从81-85年测产知道,每年都有亩产超千斤,实测亩产高达1298斤。可见,中稻生产潜力还很大,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现从气候方面分析浪平乡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浪平乡中稻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一)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中稻生长 根据水稻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日平均气温大于12℃才能开始生长发育,大于21℃才能正常抽穗开花。浪平乡地域目前中稻常用品种需要大于0℃积温和生育期,见表一。  相似文献   

9.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7,3(11):21-2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高瞻远瞩地预言:“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高产量。”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华主席亲切关怀下,1973年我国成功地育出了杂交水稻。经过鉴定和示范,效果良好,大面积一季亩产1,000—1,300斤,小面积可达1,500—1,800斤。实践证明,杂交水稻蕴藏着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1984年黄岩县气象站在县科委组织下与平田乡农科站合作,在海拨400米高的山地进行杂交稻(汕优6号)旱栽试验。旱栽播期分六期,从4月15日起每隔10天播一期。当年该乡668亩旱栽杂交稻获平均亩产858.5斤的收成,比蕃薯多142.1斤,高产地块亩产1414.4斤,增产显著。该成果已得浙江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现根据其观测资料分析杂交水稻旱栽的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严华生  卞福久 《气象学报》1988,46(1):127-128
本文试图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寻找对云南省水稻气象产量有影响的环流因子,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模型建立起相应的预报方程组,然后外推1982—1985年预报来检验实际应用效果。 1.方法 采用1962—1981年20年的历史资料,分别把云南省17个地、州的水稻平均亩产用1—4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拟合时间趋势产量,分离出气象产量。  相似文献   

12.
我所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北,松花江北岸冲积平原上,46°53′N,130°18′E,海拔在76—83米之间。在水稻栽培20年的历史中,曾先后出现5次低温冷害,如1964、1969、1971、1972、1976年等,几乎每3—5年出现一次,冷害年份约占25%左右,冷害年水稻亩产比正常年份减产30—45%,不仅当年减产严重,还影响稻种质量和数量,给次年水稻生产亦带来很大被动。  相似文献   

13.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光,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根据光能资源的理论推算的结果,我国长江下游和华南广大区域水稻亩产应为1137.4市斤,加上一般含水分14%左右则为1296.6市斤,如设法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据计算则每  相似文献   

14.
安图县的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图县位于东北亚北纬43°,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由于地处长白山脉腹地的东北坡,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500M左右的山坡或山谷之中,气温的垂直梯度大≥10℃活动积温不足2500℃,是农业热量条件最差的县份之一。县内东部主要产粮区域(明月镇地区)由于经常受北日本海回流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温的年际变化十分剧烈,夏季频繁发生农作物的低温冷害,导致粮食产量极不稳定。对于气温条件十分敏感的水稻而言,在高温年份,亩产可达700多斤,遇到典型的低温冷害年份,则亩产降到200来斤,年际亩产差异达三倍以上。不难看出,安图县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山是一个人多田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县.50年代中期,水稻种植一季改两季,后来又大力引进甘蔗生产,发展制糖业.但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低,缺乏种植经验,管理水平跟不上去,产量很低:早稻亩产100公斤左右;晚稻产量更低,如遇到秋季低温偏重的年份,则成了一把草.60年代,甘蔗种植虽然发展到近2万亩,工业蔗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县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对粮食增产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繁殖制种的产量很低,大量种子靠外调。如1977、1978年县农科所早稻繁殖平均亩产都在50斤以下,晚稻制种全县平均也不超过65斤。影响繁殖制种产量的因素很多,幼穗分化和抽穗开花期受到不利天气影响也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继田  和治城 《气象》1986,12(9):37-37
我国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高度最高的地区,种植的极限高度在这里的宁蒗县永宁乡上瓦都村海拔2710m处。这一地区的绝大多数水稻品种为黑谷。抽穗开花期在8月中、下旬,多年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7.1、17.0℃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8℃,全年无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的时间,稳定通过15℃的结束日期,80%保证率多年平均为8月24日。高原水稻何以能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开花结实?这是农业和农业气象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弄清高原水稻开花结实的气象指标,研究这类水稻的生态适应性,对引种、育种及农业气候分析利用都是很有益处的。 一、观测地点及方法 观察地点选在海拔2400m的滇西北丽江坝太和村。此处历年水稻产量不稳定,大田平均亩产200斤左右,暖年200—300斤,冷年百斤上下,已属水稻分布的温度下限地区,水稻开花时期易遇到不利气象条件。 观察品种为黑选5号,采用编号挂牌定穗观察,每10穗1组,从8月29日至9月7日,每日定10穗,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1975年全县种植36万多亩后季稻,平均亩产513斤,涌现了一批亩产较高的单位。据调查有26个大队亩产超过600斤,98个生产队亩产超过700斤。 后季稻生长发育是处在由高温到低温,日照由长变短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76年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劳模种的4.3亩“友谊麦”田,平均亩产806.1斤,创造了我省小麦生产历史上的单产最高记录,比1975年平均亩产729斤增加77.1斤。在他所在的庄家桥大队117.2亩移栽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0.
蔡永鲜 《气象》1975,1(11):17-18
北方的晚秋,严冬和早春寒冷季节,露地蔬菜难以生长。近年各地蔬菜塑料薄膜覆盖生产蓬勃发展,在冬春淡季成功地生产出二十多种蔬菜,使多种蔬菜的上市时间春提前秋延后2—3个月,并创造了黄瓜亩产33,000斤、青椒亩产22,000斤、茄子亩产13,000斤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