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参考译文     
《地图》1992,(2)
哪种地图最好? 为求变形最小,地球仪上的地图是最好的一种,因为它正确地显示了所有地理关系。但地球仪笨重、昂贵,而且缺乏一览性。平面地图则对大多数用途都更适用些。哪种地图投影对世界图最好?冒失的回答是“没有任何一种”。但这不是一个恰当的提问。较好的提问是:对给定用途的地图哪种投影最好?人们可以通过若干决定因素使选择范围缩小一些。这包括:他是否希望尽可能显示要素的形状或真实情况,或较好地兼顾形状与大小,或者显示地球的圆形特征,或者易于显示由此到彼的距离,或者满足其他什么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蔡跃宏 《地图》2006,(1):46-48
新直辖市重庆地跨北纬28°至北纬32°, 神秘的北纬30°线从正中横穿重庆地图, 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这个伟大艺 术家的作品。 神秘的北纬30° 根据国内外科学家长期的考察和研究.发现 在地球的北纬30°线附近的区域,地质地貌最纷 繁多样,自然生态最奇特多姿,物种矿藏最丰富 多彩,水文气候最复杂多变,自然之谜、神秘现  相似文献   

3.
沙中土 《地图》2011,(1):8-1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标志性生态部落,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是科学家从卫星遥感图中却看到了令人沮丧的迹象。由于被砍伐用来作为食物、燃料和药物,这种重要的滑海树林在很多地区已经日渐稀少。为了继续保护红树林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专门利用卫星遥感图编纂了这张范围最为广泛的全球红树林分布示意地图。  相似文献   

4.
§11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猫写(投影)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这个曲面在几何学上称为不展面。而表示地球表面现象的地图必须是平面。要想在这个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的东西,如不经过投影,将会产生像吃橘子将橘子皮剥开铺在平面上那样,东一缺口西一裂缝,或者某些部分重叠在一起;就是表面上看来像没有缺口与重叠,但实际仍存很大误差,所有这些都不符合地图要求的。或许有人要问,我们测量某一块农场、矿山或工厂的基地,不经过投影,也不是制成地图吗?而且精度还是很好。当然,这是由于面积很小,地球表面曲率亦小,才显示不出来。如果你测制很大地区的地图时,仍旧这样做,那末误差就将大大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双月纪事     
《地图》2006,(3)
Google登陆火星2006年3月13日,在纪念文学家罗威尔(Percival Lowell)诞辰的这一天,Google正式发布了Google Mars(Google火星),把地球搜了个够的Google终于开始搜索这颗红色星球了。Google所使用的火星地图全部来自于美国国家宇航局“火星奥德赛”号探测器、“火星全球调查者”号探测器所拍摄的图片。3月1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已成功进入环绕火星的大椭圆轨道,人类火星探测史上又增加了一颗火星人造卫星。值得一提的是,它获得的数据最终将同Google火星结合在一起。这次推出的Google Mars(Google火星)要比先前推…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曾试验利用地球资源卫星象片修编地图。(主要用于修编1:100万地形图)。通过对卫星象片上的图象进行判读解释,掌握地表各要素的成象规律,可以为编绘地图提供正确的综合依据,修正地图表示上的错误,增补一些资料不足的地区等。现将其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图》1986,(1)
地图是地球按不同的地图投影要求,将地球表面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要想知道图上某段的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缩小的倍数。因此,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地图上通常所标记的比例尺是主比例尺,它代表了整个地球的缩小倍率,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只有沿标准纬线或其他个别线或点上的比例尺属主比例尺(等于1),标准纬线之  相似文献   

8.
李光茂  岳春生  王万请 《测绘科学》2012,(1):198-200,197
在硬件资源有限的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地图快速显示是个技术难题。针对连续地图操作时地图显示延迟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多任务模型下的消息驱动机制,运用将一个显示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子任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消息序列化的地图显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连续地图操作情况下的地图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9.
地图,是地球缩小的表象,是按不同的比例尺和不同的投影法绘制而成的。在地图上,可以反映出地球上各种事物及其空间关系,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精心组织教材,使课本和地图有机地加以结合。教材内容,绝大部分要通过地图(也就是要从空间位置上)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讲地图,不是讲书本,把学生的视线引入祖国锦绣河山,带到色彩绚丽的世界各地。纠正以往学生丢开地图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近日,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的科学家们共同完成了一份报告,核心内容是两幅地图———《人类足迹》与《残存荒野》。地图启示,需要改变人类的足迹,保护残存的荒野,从而呵护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发现火星上有类似地球运河的河道,开始兴奋地幻想“火星人”的存在,还有一部《我的火星叔叔马丁》的电影。可以肯定地说,火星上是没有地球人这样的高级生命体存在的。有没有低等动物或动物化石呢?这还要继续进行科学考察。比较登月,登陆火星显然困难很多。月球距离地球只有5日之遥,而到达火星则需要500天。但是,我认为,再过20年,人类是可以像登上月球那样登上火星的。  相似文献   

12.
《地图》1992,(4)
一些投影以更为有限的方式,如地图上沿着一个单一方向或一二条线上,把大圆表示为直线。例如正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把南北方向的大圆(子午线)表示为直线,圆柱投影上赤道形成的大圆也显示为直线。要“强迫”两点位于在投影上成为一条直线的大圆弧上是可能的。这就需要把“地球倾斜”,使得地图对投影的正常赤道定位呈横轴(90°)或斜轴(小于90°)的关系。例如图3(见上期64页原文,图4、图5同)展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地图的功能和特征谈到地图制图的一些新分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较通俗的语言比较现代地图与过去地图的异同。指出现代地图已超出研究地球的范围,还要研究其它星体,星际之间关系,以及在地图上显示各种飞行器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同时说明现代地图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静止状态,而且可以表示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现代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地理信息的通道。本文还对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式理论、地图感受理论和制图语言说等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仪,首先离不开地球仪的数据制作。因为地球仪是球体,目前还不可能在曲面上印刷地图,所以地球仪的数据制作也必须是制作平面地图,印刷成图,然后再附着在球体上。本文讨论了制作地球仪数据的投影类型,并介绍了制作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球气候与冰冻圈研究的深入开展,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寒、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与西安地图出版社合作,在吸纳前人的测绘成果并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共同编制出版了1:2000000中文、英文版的《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冰川湖泊图》,首次为青藏高原冰冻圈与环境效应的研究、揭示地球第三极自然环境的变迁等提供了一个透明的、通用的地图平台。从西安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冰川湖泊图》中地图“三性”(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与地图美学谈起,详细论述了地图“三性”之间的关系与实现提高地图审美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制图学是保证一个国家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很难说出哪一个科技或实践活动领域中不使用地图。 “标准”文献中将地图定义为:用地图投影将分布在地球及其它星球表面的或天体上的客体用特定的系统图例表示,从而编制出缩小的、概括的图形。在当今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这就拓宽了制图学的发展领域和使用范围,使其负有重要使命——解决一些科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地图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图是反映现实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7.
赵娟 《地图》2019,(4):108-111
作为国内地图行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中国地图出版社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在20世纪60年代初先后研制出了多套世界地图投影方式,以满足我国世界地图编制的需求。地球是一个不规则椭圆球体,要将其绘制到二维平面地图上,需借助科学合理的转换方法,即“地图投影”。但是地球是一个曲面,不可展,所以无论采用哪种转换方式,都必然会产生变形和误差。  相似文献   

18.
《地图》2008,(6):12-12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科学家于10月9日通过位于乌克兰的一个大型射电望远镜,向太空发射了501张照片、绘画和文字信息。这些二进制格式的信息将在太空中旅行,于1.7秒后到达月球,4分钟后到达火星,7个小时内脱离太阳系,最终在2029年到达既定目标——距离地球20.5光年远的行星Gliese581C。  相似文献   

19.
最早提出火星存在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机会,用口径24厘米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线条,这些暗线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他经过继续观察又发现有的暗线宽达120公里,长4800公里,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并发现有两条晴线相互平行,还有季节变化。他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20.
公元2176的火星上已居住着人类这个与地球离得最近的红色星球已成为地球人口饱和后的移居地。64万居民生活、工作在火星的各地开发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们在一次矿产开发活动中发掘出个致命的远古明遗址:长期蛰伏的马尔迪安(MARTIAN)明。这些火星幽灵被释放了出来,很明显人类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幽灵们的生存就是要侵入人类的躯体,摧毁这个星球上来自地球的入侵——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