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这钱花得值     
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规范土地登记、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地籍更新调查、强基固本为保障,以加快地籍信息化建设、提高地籍管理水平为手段,努力推进地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地籍成果的产权优势、技术优势和数据优势,为严格土地管理和参与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这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武大吉奥结合此精神,从地理信息工作者的角度给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以资源为对象,以时空为手段,以管理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空间化(时间、空间、状态)、智能化(感知、预警、处置)和生态化(低碳、绿色、循环),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打造资源集约、智能环保、自然宜居的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3.
《地图》2014,(1):142-142
我国在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与朝鲜以黄海为邻,与韩国以黄海、东海为邻,与日本以东海为邻,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以南海为邻。其中,朝鲜、越南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是我国的海上邻国,其余6个国家则与我国隔海相望。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区为例,以MapGIS K9组件为平台、以Visual Studio 2005中的C#编程语言为开发工具,设计了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库动态管理为一体,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分析、管理和维护的抗震救灾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为救援点、物资分配中心和交通路线的规划和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的振兴苏北和徐州老工业基地、开发东陇海经济带以及南北共建开发区等战略的直接辐射下,丰县开启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为破解“两难”命题、化解“双重”压力,丰县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为载体,以耕地保护为重点,以土地执法监管为手段,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的,突出深化共同责任机制、持续强化土地执法监察,  相似文献   

6.
以珠三角平原区为例,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平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指数为0.70,等级为Ⅴ级,说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用途差异较大.按规划符合性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肇庆、江门、广州、惠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东莞,分级标准等级为Ⅲ级的仅有肇庆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厅按照“统筹规划、立足应用、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思路,坚持以规划为引导,以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以实际应用为核心,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一套以政务信息网络为平台,以网上审批和在线监控为核心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体系。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针对上海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加大等实际状况,为了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全市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守住耕地红线和保障发展为目标,以"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原则,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安徽省合肥市为全国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近年来,合肥市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制度、机制、技术、措施等方面,结合实际,在土地管理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形成多达34项创新成果,建立起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为核心的顶层设计,以多规融合为核心的空间统筹,以双向约束为核心的政企联动,以阳光地产为核心的市场配置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合肥市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呈现叠加发力、强力渗透的良好态势,管理责任由虚到实到人,管理状态变缺位为归位、由越位到回位,已经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规范、运作有序、公众参与、上下同心、责任明确”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蓉 《北京测绘》2021,35(5):699-702
以工程测量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总结了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证书四个核心,明确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导的双主体,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双导师教学团队的构建、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式等,构建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双元学徒制培养模式,为工程测量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深入,国土信息化建设也面领着新的问题:数据没有进行有效地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散、信息应用比较局限。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建立集信息集聚、预警监测、辅助决策、在线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和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转变,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有力数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档案管理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档案在线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构想。、在介绍平台总体框架、功能框架和运行框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提出平台深化建设、推广应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规划网络信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正在全球得到飞速的发展,在信息管理方面,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相结合即所谓的W ebGIS技术,为GIS信息的获取、发布和共享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基本农田整理与规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对基本农田整理的数据资料的处理、建库以及利用ArcIMS平台建立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规划网络信息应用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城市用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QuickBird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对惠州市的城市用地信息提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分辨率影像而言,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该技术进行城市用地信息提取是可行的,而且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巡查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传统土地资源调查周期长、精度低、现势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巡查方法,并利用组件式GIS开发技术、空间数据拓扑分析技术、多源数据集成技术、软件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发完成了土地利用巡查系统,并在东南大学和天津市北辰区进行了试验,基本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土地利用巡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土地资源巡查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现有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技术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业务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机制,研究了该机制的技术实现方法,提出了通过捕获土地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变化来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技术,基于Oracle GoldenGate进行了技术实施,开展了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可驱动日常性野外实地核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变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是城市化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研究,为城市有效控制城市扩展规模、合理分配土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土地政策指明正确的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有效地加强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动态监测,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论文基于2003年、2005年和2013年三期珠海市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使用剔除法提取珠海市建设用地信息,探究珠海市建设用地扩展特点和扩展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目前的部分云计算的相关实现研究,对基于主流云平台打造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效率,对未来基于云计算来快速实现更大规模的、更有伸缩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信息化建设要求,提出了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总体框架,重点研究了基于面向对象实体模型构建方法与基于分布式技术的土地调查信息管理与共享方案,为土地调查信息管理服务与土地调查信息共建共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效机制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龙妹  刘仁义  刘南 《遥感学报》2005,9(6):634-639
地理特征对象是时空数据组织的基本单元,而事件是导致时空数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分析、借鉴前人的时空数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事件驱动的特征对象数据存储与管理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和事件双效机制的TG IS时空数据模型。同时结合土地利用的时空数据特点,设计了基于该模型的时空数据的快速索引机制和时空数据库。实际运行表明基于该模型的TG IS系统设计方案能高效、快速、全面地实现时空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