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Pb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筲箕湾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相邻铅锌矿集区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垭都―蟒硐断裂带,是贵州省有色金属及核工业地质勘探局近年发现的中型矿床。对该矿床原生矿体中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矿床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 Pb/204 Pb的分布范围分别在18.616~18.686、15.682~15.728和39.067~39.181之间,在206 Pb/204 Pb-207 Pb/204 Pb和206 Pb/204 Pb-208 Pb/204 Pb图中,样品投影在上地壳铅平均演化线附近的狭小区域和区域基底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范围之内,靠近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以及川滇黔相邻矿集区滇东北成矿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黔西北成矿区天桥铅锌矿床,与震旦纪灯影组白云岩和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存在明显差异。推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以基底岩石为主,区域上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纳雍枝铅锌矿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东南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矿体产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矿区主要有2层铅锌矿体,为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类型主要有浸染状铅锌矿石、脉状铅锌矿石、条带状铅锌矿石,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8.0‰~23.8‰,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ΣS)大于+19.7‰,富34S,具典型壳源特征,与海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接近,可能主要来自容矿地层寒武系及其下伏地层震旦系海相硫酸盐岩的热化学还原;206Pb/204Pb为17.849~17.973,207Pb/204Pb为15.640~15.733,208Pb/204Pb为37.932~38.246,主要分布于上地壳演化线上方,部分位于造山带和上地壳铅演化线范围内,μ值9.61~9.79,Th/U比值3.81~3.89,指示铅来源于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与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相近,矿石铅的单阶段模式年龄为591 Ma~636 Ma,与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时代一致,推测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矿层下伏地层上震旦统灯影组。  相似文献   

3.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接触界面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CO_2的碳具有多元性,主要来源于幔源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硫以岩浆硫为主,可能混有其他硫源(可能包括地层硫酸盐),铅同位素表明赋矿围岩、玄武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多源混合后的产物;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3.2±3.4)Ma,指示荒田铅锌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荒田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右江褶皱带在中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有关。而晚二叠世海相喷发火山岩对矿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盖层、赋矿层及矿化作用。综上,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来源不同,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亚段,矿体发育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菇组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内的矽卡岩中。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对矿区控矿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前人数据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表明矿区矿石硫同位素分布范围较窄,呈塔式分布,总硫同位素值约为5.21‰,具有岩...  相似文献   

6.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克拉通的西南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带之一,相关成矿物质来源认识长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黔西北云炉河坝矿集区为研究对象,对矿集区内典型的铅锌矿床(包括,昊星、富强、顺达和狮子洞等)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成矿物质的来源。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昊星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很小(-1.5‰~2.7‰),且集中于零值附近,暗示矿区硫可能主要来自于幔源岩浆硫的贡献,另外还发现一件黄铁矿样品具有较低的δ34S值(-18.1‰),反映矿区可能还存在细菌还原硫的贡献。铅同位素数据表明,不同矿区不同类型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十分均一,206Pb/204Pb介于18.196~18.525,207Pb/204Pb为15.645~15.731,208Pb/204Pb为38.415~39.058,且不同样品之间的Pb同位素不存在明显差别,表明云炉河坝矿集区中的众多铅锌矿床(点)可能具有统一的铅金属来源,且后期的氧化淋滤作用并未导致明显的铅同位素分馏。通过与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以及邻区铅锌矿床综合对比,我们初步认为矿区铅可能主要源于该区基底岩石,而非其赋矿地层和二叠纪玄武岩。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一滇一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重要的Pb、zn和Ag生产基地。虽然前人对该区铅锌矿床成因做过许多研究工作,提出过多种成因模式,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找矿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前人提出的成矿模式都很难系统地解释该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机制,严重制约了找矿预测研究。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黔西北铅锌矿床成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藏北部舍索与拉屋铜矿床硫化物铅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舍索与拉屋矿床的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示踪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舍索矿区矿石硫化物铅的206Pb/204Pb值为18.517~18.776,207Pb/204Pb值为15.671~15.756,208Pb/204Pb值为38.955~39.33;拉屋矿区矿石硫化物铅的206Pb/204Pb值为18.651~18.757,207Pb/204Pb值为15.707~15.823,208Pb/204Pb值为39.183~39.561。研究表明,舍索与拉屋矿床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含量比值具有明显的上地壳特征,指示两个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其中舍索矿床成矿物质富集受燕山期岩浆作用影响,而拉屋矿床部分成矿物质由晚石炭纪地幔物质的喷流沉积作用提供。  相似文献   

9.
湘西—黔东下寒武统铅锌矿床位于湘西—鄂西成矿带西南部湘黔边境地区,是一类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藻灰岩中的铅锌矿床。对李梅、狮子山、嗅脑、卜口场4个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及硫、铅、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石流体包裹体具有低温、中-高盐度特点;硫化物δ34S值较高;围岩及方解石的δ13C、δ18O组成均为正常海相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矿石与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不大,所有铅同位素数据在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中呈线性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湘西—黔东下寒武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为区域迁移流体与地层封存水构成的混合流体,成矿物质大部分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地层,可能有部分Pb、Zn等金属元素随区域迁移流体带入,矿床的形成可能为两种来源流体混合后Pb、Zn等金属元素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沉淀成矿,矿床成因类型应为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西藏墨竹工卡县洞中拉铅锌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6件金属硫化物样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4.8‰之间,显示硫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6件金属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628 0~18.629 6、15.698 0~15.699 9、39.077 5~39.082 4,平均值分别为18.628 70、15.699 02和39.079 37。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洞中拉铅锌矿床的硫主要来自沉积围岩,主要为无机还原成因,有少量硫来自本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洞中拉铅锌矿床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1.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林敦化大石河钼矿床成因与辉钼矿Re-Os 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石河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成矿带南缘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钼矿床。深部矿体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体顶部,呈细脉浸染型; 近地表矿体主要呈含辉钼矿石英脉,赋存于浅变质岩中。钼矿化受隐爆角砾岩筒及构造裂隙控制,矿化与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属斑岩型钼矿床。对采自矿区浅部矿体中的5 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 同位素测年,获得模式年龄( 182. 1 ± 2. 7) ~ ( 191. 9 ± 2. 6) Ma,加权平均年龄( 186. 7 ± 5. 0) Ma,MSWD 值为11. 8,表明大石河钼矿形成于燕山早期。结合近年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成矿带上所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认为160 ~ 190 Ma 是该钼成矿带的钼矿成矿作用的集中期。辉钼矿样品中Re 含量为3. 549 ~ 4. 362 μg·g - 1,指示成矿物质为壳源。综合分析认为,大石河钼矿床为该区燕山早期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期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The Fule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rovinc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and giant low 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domain in China. In our research area, the Pb–Zn deposits are mainly hosted in the Permian Yangxin Formation and are composed of dolostone and limeston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e bodies and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ranged from 50 to 160 m. In this study, the nickel rich minerals, including vaesite, polydymite and millerite,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Fule deposit. These minerals occurred as xenomorphic mineral aggregate and were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sphalerite–galena–calcite vein, which is the main ore type in the deposit.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aragenetic sequence of minerals in the Fule deposit is the following order: polydymite?→?vaesite?→?millerite?→?sphalerite?→?galena?→?tetrahedrite (tennantite). The geologica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nickeliferous minerals suggested that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is a possible barrier layer of Pb–Zn ore-forming fluid,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Ni and part of the Cu in the deposit.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is a world-class production base of Pb and Zn, in which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and Pb–Zn deposits have uniformly spatial distribution, but the relationship of 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m is still under debate. This report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Zn mineralization and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大明山钨矿床是一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为确定钨矿床的成矿时代,对钨矿床中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97.10±0.86)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6.6±1.7)Ma和(96.5±1.1)Ma。结果表明,钨矿矿化年龄为97Ma,为燕山晚期本区成岩成矿活动的产物。该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大明山钨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Pb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阶段演化正常铅用H-H法可获得高准确性的模式年龄,在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中采集16件矿脉和围岩样品,测定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206 pb/204 Pb为18.5346 ~ 18.7294(均值18.5935),207pb/204 Pb为15.7408~15.7603(均值15.7519),208 pb/204 Pb...  相似文献   

16.
杨锋  冯佐海  康志强  肖荣 《地质通报》2011,30(9):1429-1433
大明山钨矿床是一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为确定钨矿床的成矿时代,对钨矿床中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97.10±0.86)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6.6±1.7)Ma和(96.5 ±1.1)Ma。结果表明,钨矿矿化年龄为97Ma,为燕山晚期本区成岩成矿活动的产物。该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大明山钨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MVT型铅锌矿由于成矿温度低,目前没有发现十分合适的定年矿物,此外,由于多期成矿作用叠加以及成矿物质存在多元混合,严重制约了对此类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前人对云南金顶超大型MVT铅锌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对其形成时代各有所云,至今仍未定论.笔者在总结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跑马坪和架崖山矿段沥青样品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古油藏形成于59.1 Ma,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可能为27.7 Ma.早期的油气藏为后期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穹隆构造为金属成矿提供了储矿空间,由于遭受构造及热液作用的破坏,油气裂解释放大量的还原性物质,为Pb、Zn等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重要载体,进而形成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沥青Re-Os同位素不仅能够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同时还能够为油气藏的生成、破坏等事件发生时代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五龙沟金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中段北缘,是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收集五龙沟地区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成矿特征方面的资料,首先采集同位素样品并用α石英活化定年(HAESRDQ)和Ar-Ar法对韧性剪切带围岩和金矿石进行了测年,对韧性变形时代、同构造碱性岩浆岩活动年龄、成矿物质源区年龄、金成矿年龄进行了逐一分析和研究,然后通过本次测得的数据年龄结合前人成果对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进行了综合确定.研究认为五龙沟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年代大致结束于240 Ma,即早-中三叠世的早印支期;金矿成矿的物源区年龄在235~179 Ma间的晚印支-早燕山期;成矿年龄为91~21 Ma的晚燕山期-早中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9.
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成矿带东侧和东缘成矿带南段的黔西北、黔东铅锌成矿区广泛产出碳酸盐岩容矿的铅锌矿床。成矿地质及成矿作用对比研究显示,2个成矿区铅锌矿床具有成因与岩浆岩无直接联系、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断裂、褶皱构造和碳酸盐岩是主控因素,成矿流体中S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C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H2O主要由建造水和变质水组成,同时有少量大气降水参与,Pb、Zn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地层,赋矿层位提供了部分物源,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围岩蚀变强度较弱,后生成矿特征明显等共性特征。也存在矿床分布分别受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别主要呈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主要伴生元素分别为Cd-Se(局部Ge)和普遍伴生Ge-In-Ga-Ag、成矿时代分别集中于510~410 Ma和230~190 Ma、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等显著差异。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勘查现状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贵州铅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勘查和研究程度总体较低,找矿空间和潜力大,圈定的矿化富集区是有利的找矿远景区,已知矿床深、边部是重要的潜在找矿靶区,强化MV...  相似文献   

20.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石英ESR法对冈底斯北带中的蒙亚啊铅锌矿床进行了年龄测定。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矿区的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14.3±0.3 Ma(MSWD=2.6);矿石中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ESR测试结果指示矿床大致形成于(10.0±1.0)Ma~(13.6±1.4)Ma。两种年龄结果比较相近,且与冈底斯巨量斑岩铜矿化时间一致。据此,蒙亚啊矿床很可能为岩浆热液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冈底斯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