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论评》第23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2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主编任纪舜院士主持,副主编周新民教授、韩家懋研究员、聂凤军研究员,编委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郑绵平院士和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中国石油总公司、国防科工委、有色工业协会和高教系统等的十几位编委(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江峰、邓起东、董树文、杜乐天、侯增谦、刘敦一、乔秀夫、王驹、王京彬、王铁冠、赵越、赵一鸣等参加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研究员和副秘书长郝梓国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地质论评》编辑部主任章雨旭研究员、编辑刘淑春研究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9,65(1):65010014-65010015
正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第40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及进一步提升三刊质量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金发,三刊主编杨文采院士、侯增谦院士、杨经绥院士,三刊第40届副主编及编委金之钧院士、郝芳院士、李家彪院士等,三刊编辑部编辑以及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共12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主持了三刊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92,38(6):569-572
1992年7月16日—18日在北京举行了由中国地质学会第34届常务理事会于1984年聘任的《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第34届两刊编委会全体成员是由第33届编委会连任的。出席会议的有:《地质学报》主编程裕淇,副主编杨遵仪、孙枢;《地质论评》主编郭文魁,副主编姚培  相似文献   

4.
《岩矿测试》2011,30(3):247-248
根据编委会的组织原则,《岩矿测试》每5年换届一次,2010年11月26日,第七届编委会在北京成立。新组建的编委会共90人,顾问为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马光祖研究员、李家熙研究员、邵济馨研究员、尹明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岩矿测试》2011,(1):3
2010年11月25—26日,《岩矿测试》期刊出版与学术发展论坛暨第六/七届编委会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别由第六届编委会主编、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尹明研究员和第七届编委会主编、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立强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66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岩矿测试》2012,(1):9-10
2010年11月26日,《岩矿测试》第七届编委会在北京成立。编委会组成为:顾问是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马光祖研究员、李家熙研究员、邵济馨研究员、尹明研究员,主编是罗立强研究员,副主编是胡勇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禾高级工程师、帅琴教授、詹秀春研究员,国际编委6人,编委77人(包括主编和副主编)。我刊2011年第3期已对顾问进行介绍,自2012年第1期起,陆续对主编、副主编、编委进  相似文献   

7.
黄敏  章雨旭 《地质论评》2014,60(1):6001021-6001021
正2013年12月25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论评》、《地质学报》(中文版)第39届编委会成立仪式及进一步办刊问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两刊前主编陈毓川院士、任纪舜院士,两刊新任主编莫宣学院士、杨文采院士及两刊部分新编委60多位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主持了成立仪式。过去十几年中,《地质学报》(中文版)在主编陈毓川院士的领导下,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再到月刊,发表文章数量成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质》第三届编委会全体会议于1988年3月28日在江苏省地矿局东会议室召开。《江苏地质》主编朱恒鑫主持了会议。会议气氛活跃,先后有14位编委发言(5人因故缺席)。《江苏地质》编辑部成员列席了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江苏地质》编委会工作条例及其附件。围绕这个主题,编委们就如何办好《江苏地质》发表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设立专栏编委审稿组;明确编委会成员与  相似文献   

9.
2014 年起,杨文采院士担任《地质论评》主编,2019年连任,他认同“科学无国界”的理念,认为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但更认同“科学家有祖国”的事实,认为中国人的科技成果应该首先应用在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在第40届编委会2019年新年献词中呼吁写中文论文, 让中国人民首先受益,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在担任《地质论评》主编8 年多的时间里,亲自撰稿30余篇,以实际行动支持中文期刊的发展。在杨文采院士的带领下,在各位编委的大力帮助下,《地质论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保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光荣传统,学术地位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学会的奖励,得到了地质行业同仁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24日,《岩土力学》换届会议暨第九届编委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岩土所薛强副所长(主持工作)、陆凯阳书记、盛谦副所长、安骏勇纪委书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编委及编辑部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岩土力学》主编孔令伟研究员主持。薛强副所长致辞,对此次编委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肯定了《岩土力学》学报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并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当前的重点任务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寄望《岩土力学》  相似文献   

11.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16,62(5):62051270-62051271
正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银牛奖颁奖大会于2016年7月10日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地质学报》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郝梓国研究员,《地质论评》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章雨旭研究员分获金牛奖和银牛奖。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银牛奖是为表彰长期从事科技期刊的编辑而设。金牛奖一般编龄25年以上,银牛奖一般15年以上。郝梓国研究员1988年7月博士毕业后进入《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编辑部,1991年任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副  相似文献   

12.
在我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期间,于4月28日召开了我刊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新组建的编委会30位编委与会,编辑部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在主编欧阳自远院士的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我刊顺利完成了编委会的换届工作,组建了第三届编委会。这是第三届编委会组建以来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刘丛强副主编主持。他首先肯定了前两届编委对本刊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感谢他们为我刊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16日,《岩土力学》编委会会议在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召开,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李海波所长、汪大国书记、孔令伟副所长、盛谦副所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编委、优秀审稿专家、编辑部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岩土力学》第七届编委会白世伟主编与孔令伟副主编共同主持。会议完成了以下议程:1、编辑部主任周平作了“2008~2012年《岩土力学》工作汇报”,系统回顾总结了《岩土力学》四年来的运行状态、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2、对三位“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的作者进行了表彰,他们是:青岛理工大学的张黎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的谭忠盛教授,河北科技大学的张春会教授。3、对2011~2012年度60位优秀审稿专家进行了表彰。4、编委会换届选举。孔令伟研究员介绍了编委新增条件和退出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岩土力学》第八届编委会,共85名。5、确立新一任主编,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李海波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宣布了孔令伟研究员为《岩土力学》为新一任主编。6、新一届编委对如何进一步办好《岩土力学》展开了发言。编委的讨论与建议涉及期刊国际化、网络化、工程化、选题组稿、编辑规范等议题。卸任主编白世伟研究员回顾了多年来办刊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新任主编孔令伟研究员希望新一届各位编委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报的发展,为期刊多审稿、多投稿、多提宝贵建议,使《岩土力学》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正>8月24日,《地球科学进展》第八届编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30位编委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主任、《地球科学进展》主编傅伯杰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5.
《地质学报》2006,80(12)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并互登详细摘要,极少数论文可在两刊同时刊出。除非作者特别申明,编辑部有权根据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并征得作者同意,决定稿件最终登载于《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或《地质论评》。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22,68(5):2003-2004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和新技术、新方法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均改版为大16开(210 mm×297 mm)。《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2006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改为月刊。《地质论评》2014年起每期页码增加至236页; 2016年起每期页码为256页。  相似文献   

17.
《地质学报》2007,81(8)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并互登详细摘要,极少数论文可在两刊同时刊出。除非作者特别申明,编辑部有权根据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并征得作者同意,决定稿件最终登载于《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或《地质论评》。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  相似文献   

18.
《地质学报》2003,77(4)
《地质学报》、《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论评》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互登详细摘要,少数论文可在两刊同时刊出。除非作者特别申明,编辑部有权根据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并征得作者同意,决定稿件最终登载于《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或《地质论评》。  相似文献   

19.
《海相油气地质》首届编委会会议于1996年4月23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编委会顾问、中科院院士李德生教授,编委会顾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李国玉教授,负责石油期刊管理的陈宝厚副处长,以及来自地质系统、石油系统、高等院校的本刊部分编委参加了会议。《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小型油气藏》等兄弟刊物主编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围绕办刊形势、办刊方针、海相油气地质方面的学术和勘探进展以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2006,52(6):792-792814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并互登详细摘要,极少数论文可在两刊同时刊出。除非作者特别申明,编辑部有权根据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并征得作者同意,决定稿件最终登载于《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或《地质论评》。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