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10月18日在部务会研究“地矿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会议”文件时,朱训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对今后物探、化探、遥感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现征得同意,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2.
第 一 期朱训部长谈物探、化探、遥感工作……………………………·,………………………·(1)十年来物探、化探、遥感工作的进展与令后工作的展望………………………孙文河(3)油气勘查中重力方法技术的新进展。…………………………………………’…周国藩(14)中子和密度测井找气方法的更新—……………………………………………’·’·谭廷栋(22)华北陆台北缘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王官福了张文治(31)简述激电法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邹光华(38)臃态面波测试技术在地基…  相似文献   

3.
《物探与化探》1992,16(1):1-2
1991年10月18日在地矿部业务会研究“地矿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会议”的文件时,朱训部长对物探、化深、遥感工作做了重要指示,经朱部长同意《中国地质》将指示要点整理成文章公开发表,本刊同时转载。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于1991年5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了第一次刊物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8个刊物(物探与化探、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化探专报文集、国土资源遥感、探矿工程—以下简称院办公开出版刊物,物探化探译丛、物探化探遥感文搞、探矿工程译丛—以下简称所办公开出版刊物)编辑部负责人,部分刊物的正副主编,各刊物挂靠单位(成都地院、物化探所、勘探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领导,地质出版社主管成果、期刊的同志,总共22人。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副总工程师宋宝春同志主持了会议,于毅院长  相似文献   

5.
(一)四十年我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经历了早期创业(1952年到1958年夏)、成长壮大(1958年秋到1977年)和全面发展(1978年到1991年)三个阶段,建立了一支方法技术完备,基本能自我配套的队伍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和建设,物探、化探、遥感地质队伍已达到45 000人的规模.物探技术人员9 500多人,综合物化探大队38个;化探技术人员2 000人,专业化探大队4个,遥感地质1 600人,遥感中心和站(室)38个.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六大类40种,常用化探方法有六类,遥感方法有三类.国际上常用的方法技术我们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6.
《物探与化探》于 1979年创刊。原地矿部部长孙大光先生特为刊名提字。本刊现由国土资源部主管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地质出版社出版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 ,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 ,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 ,深受行业内人士的欢迎。《物探与化探》1992年在地矿部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二等奖 ;1997年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5 0周年庆祝大会 (北京 )上受到表彰。 2 0 0 0年首届《CAJ -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物探与化…  相似文献   

7.
题名作者期页综合论评努力把地矿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朱训1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铀矿地质向云长2 5系统的全面发展黄世杰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口快建材地黄郑墉2 2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步伐用好用活国拨地勘费加速推进主宋瑞祥3 1业改革矿产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张文驹5 1务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随记本刊记者.6 1地质勘查活动的经济学特征蒋承菘6 2切实加强矿产普查工作的几个问题张文岳7 1倡廉惩腐为地矿工作改革和发展董道华?5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八五”期间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在航空物探技术、地面物探技术、井中物探技术、化探技术以及遥感地质技术所取得的勘查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在时空上的联系性 ,以板块构造单元为基础 ,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成矿信息 ,将甘肃北山成矿区带厘定为 2个Ⅱ级成矿区 ,3个Ⅲ级成矿带 ,1 0个Ⅳ级成矿带。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发现播卡金矿以后,许多地勘单位在矿区及其外围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物化探、遥感工作,获得了海量地质数据和信息,并形成大量地质勘查资料和研究报告。但由于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矿产勘查工作不规范、矿产地质研究薄弱,造成以往资料的可靠性、矿体的连接和资源量估算的合理性、次生晕化探资料的归纳与整理、勘查工程部署和钻孔化探工作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系统整理分析区内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并对已形成的各类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1.
郭文秀 《吉林地质》2011,30(3):1-11
对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十一五"地质找矿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工作长足发展,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水工环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实现了以地质工作为中心,以地质勘查拉动全局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了地勘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对全局"十二五"地质找矿工作进行科学部署。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以找大型—超大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为目标,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开展综合找矿评价。加强面上的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进一步的筛选靶区,寻找新的矿产地,对有望取得突破的矿产地,加强普查,分国家整装勘查、省内整装勘查、重点勘查3个层次进行矿产资源评价,从整体上推进吉林省地质找矿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物探、化探、遥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辟和扩大了新的应用领域,覆盖了地质工作中区域调查、矿产普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三大方面,取得了一批好的地质效果,方法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物探、化探、遥感要为提高地质调查程度和加深矿产地质背景的认识,提高找矿命中率,加大探测深度,扩大服务领域等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区域性工作要有计划地提高覆盖率,开展综合编图,深化地质解释,为解决某些基础地质问题和矿产普查指明方向。矿产勘查工作要系统开展成矿远景区的物探、化探普查,加强异常查证,提高寻找隐伏矿和难识别矿的能力。水文、工程、环境调查方面要拓宽遥感、物探、化探的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技术进步取决于方法、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进步和方法、技术的优化组合。为使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要组织某些重大的技术课题进行研究和攻关,还要适时制订修订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 ,2 0 0 1年 11月 15~ 16日 ,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专委会、物化探专委会和四川省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地球化学专委会联合在龙泉驿召开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冶金、石油、核工业、环保部门 ,四川省遥感中心、测试中心 ,化探队 ,物探队 ,区调队 ,10 8队 ,4 0 3队和东道主 10 9队。应会议邀请 ,四川省地质学会、中国地调局西南项目办、四川省地调院、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编辑部也参加了会议 ,共有 18个单位 5 3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 36…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 《贵州地质》2009,26(1):F0003-F0003
2009年2月28日至3月4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省遥感学会在贵阳举办“地质和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班”。该局所属地勘单位总工程师(或主持工作的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局第一、二批找矿突破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物探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共135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5.
福建物探、化探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地质工作者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在区域地质,深部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水平和扩大应用领域,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地质勘查工作使用GPS及套合综合资料的方法较为落后,笔者通过近年对奥维地图的使用,利用该软件实现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的高精度套合,将其应用于野外地质勘查并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提高野外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庆生  蔡以评 《福建地质》2000,19(3):161-174
福建物探、化探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地质工作者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在区域地质,深部地质,矿产,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医学,农业地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水平和扩大应用领域,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物探、化探、遥感勘查工作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文根据各省、市、区地勘局及勘查技术院等有关资料 ,分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及水工环三部分简述了这些成果的主要方面。在矿产部分 ,特别列举了自“六五”期间区域化探、区域物探起步以来 ,15年间找矿成果的对比情况 ,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合发展走向辉煌─—祝贺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成立五周年贺振华(成都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的发展与高新技术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趋向于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将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坑探、地质勘查、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和队伍融为一体的中国地质勘查技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勘查技术工程公司是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所属从事物探、化探、航空、遥感、钻探等工作的经营实体,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集中了勘查技术院的优势,从1989年开始自负盈亏面向地质市场。不断创新开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凭借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是公司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