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介绍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相机数字控制器的要求之后,阐述了该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基本结构,并给出了仿真及测试结果。针对仿真及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通过软件仿真及硬件测试,表明其设计是基本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射电天文台址内仪器设备众多,电磁环境复杂,电磁兼容设计、屏蔽设计及辐射评估均依赖基于测试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而程序化是提高测试及数据分析效率的唯一手段。浅析了电磁辐射评估系统的硬件组成、评估流程、软件开发目标及关键技术点;基于软件需求分析及评估过程中的数据传递、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给出了评估软件的设计流程图、数据流图及二维差值算法流程图;分析了电磁辐射评估过程中主要数据特征,开发了基于数据源、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及管理模块。其次,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通过大量的程序调试与界面优化,完成了电磁辐射评估软件开发,能够对仪器设备辐射特性进行快速测试、分析与评估,为射电天文台址电磁兼容性改造和射电望远镜系统兼容性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论证深空太阳天文台的主望远镜桁架结构在火箭发射过程中,能否经受严苛的发射环境,并能继续正常工作,以及经历严苛的发射环境后,望远镜是否需要设置在轨调整系统,使主镜与准直镜的相对位置能够精确地保持,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在轨检测方案,并对主望远镜的桁架结构进行静应力分析、动载荷分析、模态分析及频响应分析,分析了其安全性,发现桁架结构需要减振机构降低跷振造成的响应,从而初步论证了在轨调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初步验证了结构设计及工艺流程的合理性。针对主望远镜桁架的正弦振动试验及在轨检测试验部分,给出了试验的具体步骤及实施方案,为后续试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产生一个标准罗兰—C包络信号及罗兰—C脉冲信号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所采用的线路,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资源卫星地面接收站选址的角度,考虑了对地面站允许干扰电平的规定。叙述了电磁干扰的分析计算的方法及实测方法,阐明了对测试系统的要求,以及就具体频谱仪及常见干扰源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带内干扰电平的归算等问题作了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主要针对陆地卫星地面站,也可供其它人卫无线电观测站及微波接收站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表了对天鹅座32食双星1981年食期间及1982年食外期间,在波段范围λλ3520—4348A及λλ5110—6600A的光谱观测结果.分析了Call K线等值宽度随位相的变化,推算了K型超巨星色球大气的密度分布规律;测定了K星的视向速度;认证及测定了光谱中的发射线和呈P Cyg轮廓的谱线,并估算了K型超巨星的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射电望远镜接收机使用 PN 结隔离中频组件时的故障率、高频特性及稳定性,并和介质隔离组件及分立元件电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话语音报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原理 ,并阐述了系统硬件及通讯接口设计。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报时准确 ,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低频天波信号的将近一个太阳周的实测,分析和研究一跳天波传播时延及场强随太阳活动周、随季节及随周日而变化的规律。在正确分析大气折射效应的基础上,由一跳天波的传播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值推算得到了相应的等效反射高度、电离层反射系数和电子密度梯度参数β(假定为指数模式),并分析研究了它们与太阳活动周、与季节及与周日变化的关系。分析研究还表明:反射系数及场强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太阳周变化与CCIR有关报告所得的活动有所不同。例如,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有效频率14.6千赫而言,根据265—6号报告,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及极大年,晚间、夏季白天及冬季白天的电离层反射系数分别为-0.38、-0.07及-0.21(极小年)及-0.5、-0.11及-0.28(极大年),而根据本工作推算得到的相应的反射系数值则分别为-0.18、-0.11及-0.15(极小年)及-0.16、-0.09及-0.11(极大年)。分析表明:这种差别反映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等效反射区域,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上空电离层D区在电子密度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区域(如欧洲中纬地区上空)的特征,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上空的电离层D区部分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特别是晚间及冬季白天)都可能较欧洲中纬地区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小一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嫦娥二号探测器获得的地形及影像数据,将双目立体显示技术应用于月表形貌三维可视化中,构建了月球三维立体可视化系统。介绍了双目立体显示原理,并对月球三维立体可视化系统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硬件环境;接着论述了月球海量地形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实时渲染方法;最后采用离轴模型的双目立体显示方法,实现了舒适的立体效果。月球科普及科研应用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及宇宙学和高能天体物理两个专业委员会召开的1983年理论天体物理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日至8月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天文台,大专院校及其它科研单位的约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新疆及其它地区高等院校的二十余名教员、研究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各天文台站及天文系的太阳射电小组所组成的太阳射电联测网及研究课题组,这一年来在设备研制,观测资料的取得及分析和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低纬子午环(LLMC)配备CCD后的CCD芯片跟踪运动的控制方案,讨论了CCD芯片的预置位置及跟踪扫描速度的计算问题,并介绍了实现这一控制方案的系统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低纬子午环 (LLMC)配备CCD后的CCD芯片跟踪运动的控制方案 ,讨论了CCD芯片的预置位置及跟踪扫描速度的计算问题 ,并介绍了实现这一控制方案的系统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据记录速率的提高以及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老的采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要求,迫切要求采用新的终端和技术。Mark6是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最新的记录终端,已经用于主要的天文机构,比如JIVE、KASI、Max-Planck-Institute等。首先介绍了VLBI数据记录终端的现状,给出了上海天文台对Mark6软硬件的调试与配置;然后介绍了使用Mark6与CDAS2互连进行数据记录的测试及分析;最后对Mark6系统的应用及相关软件的后续研发进行了简洁阐述。可为后续终端采集系统的安装、配置及升级提供指导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正在研制的太阳磁场望远镜中由窄带双折射滤光器作单色器,分别用电视-计算机和光电倍增管作接收器时,运用KD~*P电光调制器及相应的锯齿波和矩形波高压电源,测量矢量磁场及视线速度场的原理和方法。研制了宽视场KD~*P调制器,并讨论了高压电源波形误差的影响。KD~*P调制器与高压电源联试表明,调制器及电源的有关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恒星微波激射源的基本分类。总结了恒星微波激射源的微波和红外发射的特点,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文中也简要介绍了恒星微波激射的动力学状态及抽运模型。最后提出了今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初步打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世界各国日像仪的天线阵性能汇集,包括日、俄、法、中、美等专用日像仪及美国、印度、巴西等兼作日像仪的天线阵,列出了几个典型天线阵列排列及接收系统。附录中列出了等口径及不等口径天线阵列的灵敏度及动态范围计算公式,同时列出了视场、角分辨率等公式。便于读者自行分析,计算,比较各天线阵列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通道滤光器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磁场观测定标及掌握(所采用的)谱线特征之需要,取VAL宁静太阳大气模型计算了7条Fel光球线的Stokes轮廓、形成深度、贡献函数分布,从而较为系统地对多条反常及正常Zeeman线的特征及性质作出了分析与总结,解释了在磁光效应影响下Stokes Q,U参量的形成深度曲线在近线心区域处出现陡峭峰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S140中的红外源用北京天文台1.26米红外望远镜进行了近红外测光,获得了J.H.K三个波段的流量值,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及地面红外和亚毫米波观测资料作了光谱综合分析,得出光谱斜率、红外光度和红外源的壳层结构。 本文还结合CO及NH_3等观测结果分析了红外源成协气体的供热,除了通过尘埃的作用,中心源还可能通过激波对气体输入能量;我们还讨论了外部热源及光电过程和宇宙线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