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场高填土地基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强康  李宁  黄文广 《岩土力学》2009,30(12):3865-3870
以威斯特卡德板中受荷计算刚性道面PCN值的理论为基础,考虑刚性道面接缝传荷能力和山区机场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立了基于“地基-道面-飞机荷载”相互作用的足尺9块板道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该方法,根据统计的国内主要民航运输飞机ACN值,确立了15组计算分析模型。经威斯特卡德理论和Bisar软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高填土机场道面板底最大拉应力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呈线性关系,高填土机场工程中对于1‰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比较合理,对于设计强度为5.0 MPa以上的道面结构,允许地基最大不均匀沉降值为1.2‰。  相似文献   

2.
道面地基工后沉降是机场建设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根据飞机主起落架构型确定基础底面的受力范围和附加应力大小,在此基础上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计算工后沉降量.计算结果表明,经过置换处理的道面地基工后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机场场道地基经强夯处理试验后,在道面载下对地基的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浅层沉降,分层沉降等进行了将近2.5年长期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强夯加固后地基的沉降固结特征,对比采用不同强夯加固方案各小区沉降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查明地基岩土体结构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地层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结构勘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加固和设计方案的选择。通过引进、介绍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察的原理和方法,本文以一城建地基岩土结构勘察工程为例,开展了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工作。根据瞬态瑞雷面波勘探结果和少量钻孔资料,对场地内存在松散层和空洞等不良地质结构体的分布进行了识别。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瑞雷面波勘探结果与工程钻探数据相结合,提高了面波反演解释的准确性,达到综合勘探的效果,最终解释地层松散层、空洞结构异常10处,其中有6处为钻探工程所验证,研究结果为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机场场道地基经强夯处理试验后,在道面荷载下对地基的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浅层沉降、分层沉降等进行了将近2.5年的长期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强夯加固后地基的沉降固结特征,对比采用不同强夯加固方案各小区沉降的差异。结论认为,从减小沉降量考虑,较低夯击能的处理效果优于较高夯击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数字钻孔图像分析技术的不足,提出新分析方案以实现数字钻孔摄像技术(BCT)所采集钻孔内壁图像的自动化、定量化结构面检测、识别与分析.首先,对数字钻孔图像进行预处理,设计特征信号DH,检测并获取兴趣区域;然后,使用低精度Hough变换快速检测结构面兴趣区域内的结构面分布特征,利用聚类算法分离出单一结构面后,针对单一结构面进行亚像素级Hough变换,以获取结构面的正弦参数;最后,根据结构面正弦参数,计算出结构面的倾向、倾角等信息.通过对如美水电站左坝肩数字钻孔图像实例进行分析,利用本算法完成图像中结构面的自动分割与特征识别,成功获取其几何信息,并与传统人工辅助方案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小湾水电站坝址区结构面发育,特别是高陡倾角的节理裂隙和Ⅳ级结构面(f、gm)。因结构面强度控制岩体的强度,故研究坝址区各类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制样难度很大,特别是高陡倾角的结构面,在制样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岩体的挠动。为此采用了静态爆破方法,成功解决了制样问题。通过大量的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提出了小湾电站坝址区各种类型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为小湾电站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体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面的强度,板理化岩体尤其如此.通过原位测试直接获得岩体结构面的强度参数对于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板理化岩体板理结构面的强度性质,选择北京房山区晓幼营白云质板理化岩体进行了结构面强度的原位测试研究.鉴于传统岩体原位直剪试验成本高和操作难的情况,在掌握北京地区构造应力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多道瞬态面波探测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地质调查工作中,文中开展了黄土塬区多道瞬态面波的数据采集参数论证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震源激发,对数据采集的接收道数,道间距,最小偏移距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采集参数对数据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确定黄土塬区的多道瞬态面波数据采集方法和参数的一般原则。实际资料的处理成果较为精确地反映了工区近地表的速度结构和黄土类型特征,表明了本文数据采集参数选择方法的合理性,为该方法在黄土塬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吕梁机场黄土滑坡特征及其三维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天峰  王家鼎  王念秦 《岩土力学》2013,34(7):2009-2016
吕梁机场滑坡是机场建设前期发现的一处大型黄土滑坡,由于滑坡的东北侧为机场主跑道,因此,该滑坡对机场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测试分析工作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勘察认为该滑坡为黄土层内发育的多层滑坡,在地貌上呈3级台阶,主滑坡滑动面位于离石黄土的古土壤层内;最后,利用GIS建立了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析,分别评价了吕梁机场滑坡不同滑体的稳定性。三维极限平衡结果表明:该滑坡大多数分级、分块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强度折减分析得到的整个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26,最危险区域出现在 II级滑坡后缘以及I-3滑坡,在上部加载或降雨情况下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总之,三维稳定性分析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滑坡的真实状态,尤其是对于条件复杂的滑坡。  相似文献   

11.
对西北地区五个机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采用岩相分析、化学分析、电子显微镜、X光衍射等手段对砼集料、已腐蚀砼新生物及土、水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实验检测, 并进行了在水泥中掺用粉煤灰抑制碱集料反应试验。初步认为工程地质条件是砼腐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设置隔离层, 对场地不良地质进行治理和改良是防治腐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南省普-宣(普立至宣威)高速公路某顺层岩质边坡现场工程地质特性,按形成将结构面划分为4种类型。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对自然状态下的一类结构面进行压剪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值,同时与基于JRC-JCS等效摩尔-库仑抗剪强度法分析结果的对比,数据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根据边坡结构面不同类型分别考虑填充厚度、填充物含水率等因素进行了多次剪切试验研究获取抗剪强度参数,结果表明,结构面强度参数在饱和状态下比自然状态偏小,随填充厚度增加c逐渐增大, 减少。试验结果对正确评价结构面特性及在后阶段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提供参考数据,研究成果为现场结构面强度参数取值提供了简便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场获取岩体结构面三维形貌对于边坡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受限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等精密设备高昂的使用成本、繁琐的操作过程以及对测量对象的严苛要求,使其在工程现场难以被广泛应用,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曲线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获取方法。以重构结构面与原始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相对误差是否小于5%为标准,采用Tatone提出的峰值剪切模型评估岩石结构面的剪切特性,以确定合理的采样间隔;在此基础上,通过轮廓曲线仪绘制结构面二维轮廓曲线,并根据图像数字化矩阵与实际长度的大小关系提取每条轮廓曲线的坐标数据;利用Griddata函数对已有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重构的三维结构面,从而进行相关粗糙度研究。根据理论分析、直剪试验两方面检验,求得重构结构面与原始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相对误差均小于5%,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取结构面三维粗糙度,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受测量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可为相关结构面粗糙度分析及抗剪强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面波在浅部土层中的传播特性以及面波相速度与岩土力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对勘察场地进行探测,通过数据处理获得场地的面波相速度剖面,根据面波相速度结构来推断场地内回填土的分布范围。钻探资料表明,多道瞬态面波法探测结果可靠,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其质量情况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强度等级是衡量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需对混凝土结构体的强度进行检测。基于超声波检测仪得到面波数据,获得目标混凝土结构体的面波频散曲线,并使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实现面波速度反演,从而获得目标混凝土结构体的横波速度结构,基于弹性模量法和幂函数方程拟合法计算出强度值,进而实现对混凝土强度的评价。结果表明:①采用超声面波法可有效获得混凝土结构体横波速度结构;②弹性模量法和幂函数拟合法均能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弹性模量法能够达到实际精度要求,为混凝土质量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机场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在修建过程中实施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填方边坡形成的沉降变形和滑坡成为机场主要的工程病害。本文阐述了机场北东角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综合反分析演算和试验结果确定了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滑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滑坡整治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而确立了以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削坡减载和地表防排水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反分析法是视滑坡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瞬间为极限平衡状态,求解滑动面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其普适性较差,对反分析法的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对该方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准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反分析和室内试验两种方法确定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发现对于单滑动面岩质顺层滑坡,直接采用滑坡断面进行反分析获得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室内试验结果相近,可用于评价同一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岩体结构面强度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升  张浪  宋强辉  杨凯 《岩土力学》2009,30(2):328-332
基于岩体结构面破坏的Mohr-Coulomb准则和可靠度理论,视结构面和岩块强度参数以及结构面倾角为随机变量,分析了结构面强度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面破坏概率的影响,探讨了结构面破坏概率随结构面倾角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结构面和岩块破坏概率的计算公式,找出了影响结构面破坏概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岩体结构面强度的可靠度分析比传统的定值分析方法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西部某高速公路宜昌—恩施段主要岩体结构面(层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岩体结构面的野外地质调查、岩体结构面原位直剪试验、结构面室内模拟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估值等。通过对各种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最后在岩体工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Hoek-Brown经验方法对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进行了估算。综合以上多种数据,并考虑岩体结构面所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了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岩石结构面注浆加固抗剪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破裂岩体结构面的注浆加固效果,并揭示其加固实质和作用机制,对单轴压缩试验形成的破裂岩样结构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与研究;通过破裂岩样结构面注浆加固的剪切试验,分析了注浆对结构面强度和刚度等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通过锯齿形模型化结构面注浆前后剪切试验,分析了锯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及注浆加固对模型化结构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种岩样压裂后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相近,其数值约为8~10,具有可复制性;注浆后结构面残余强度、剪切峰值强度及上升段斜率均有明显提高;注浆后岩体中结构面的刚度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结构面刚度的理论拟合公式;结构面的剪切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随着锯齿形齿数的增多明显提高,注浆加固后,结构面剪切峰值强度、黏聚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内摩擦角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