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书编者认为,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昌平、密云、蓟州等处地震,是北京王恭厂火药库爆炸引起的振动。该书说明中指出:“更有某些记载把不是地震破坏也当作地震影响。例如1626年(明朝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的火药库爆  相似文献   

2.
1 蓟门地震发生日 蓟门地震的发生日,各种文献的记载不尽一致,有记为七日的,有记为六日的,<天启实录·卷七十一>前面记为:"天启六年五月戊申巳刻王恭厂灾.……是日,蓟门地震.  相似文献   

3.
尝稽史策地震之事,三代以前所罕闻者.自汉以后,代代有之.从未闻有若元之大德七年、明之嘉靖三十四年、隆庆五年及今康熙三十四年如此之甚者也.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路一境房屋尽皆塌坏,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震频频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再考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亥时地震,蒲州墙垣倒塌,地震数十余次;隆庆五年地震,蒲、解二州倒塌房屋十分,襄陵等处止 二分,地震昼夜不止.若今康熙三十四年之地震较元之世稍轻,较明之时又似略重,何也?本年四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府并东关城垣崩圯,官衙民舍神佛庙宇一概塌毁,压死男妇二万有奇.有阖门尽毙不留一人者.浮山、洪洞亦然.本县城内并三关亦然.阖县共压死男妇七千有奇,牲畜无数.惟本庄稍轻,本庄倒塌房屋百有余间,其未倒者墙垣俱坏,压死男妇二十余人.地震历有数月,昼夜不止.村内三圣楼卧倒,村外玉皇庙(塌)献殿三间,老君庙塌献殿五间,关帝庙塌舞厅三间.今因三圣居村之中心且为一庄之保障,先议修葺,因备述其端末以识之.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十月朔旦  相似文献   

4.
1786年四川康定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发生于川西地区的一次大震,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及有关现场巡视奏折、县志等史料记载,震区内康定“城垣倒塌不存一雉……”、“沈边所属老虎岩地方因初六日地震,大山裂坠,壅塞河流……”,十日后”决堤势如山倒,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沿河两岸居民一扫俱尽……”并造成了有名的”水打嘉定府(今乐山)”  相似文献   

5.
公元462年8月17日“兖州地震”震中的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元462年8月17日(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兖州地震"地裂泉涌"等史料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重点考证这次地震时"兖州"、"鲁郡"的治所,认为:(1)当时兖州的州治在湖陆,即今山东微山县昭阳湖内,不是以前认为的瑕丘(今兖州东北)或鄄城(今鄄城东);(2)鲁郡的郡治在驺县(今邹城峄山南故邾城),不是以前认为的鲁县(今曲阜)。在此基础上,利用确定历史地震基本参数的方法,结合地震破坏情况和余震活动等,校订了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35.0°N、117.0°E,参考地名为山东省微山滕州交界一带,定位精度为3类)。  相似文献   

6.
1915年12月3日在西藏原拉加里(今曲松)和沃卡宗(今沃卡区)境内,发生一次强震.据原西藏地方政府档案和近年调查校核,这次地震震中烈度达九度,造成房屋倒塌110户、寺庙塌毁5座,有200余人死亡,1100余头牲畜被压死.并且在山区发生崩塌、泥石流.压环水渠和农田.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很大,六度影响区达到拉萨(如图).  相似文献   

7.
公元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凌晨,在陇南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8级强震.因震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缺少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至今仍存在对本次大震认识的模糊之处.笔者近年来利用地缘之便收集了20余条与该次地震相关的碑刻、题记史料.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大约在洋汤河流域的桥头、屯寨(今天池乡),极震区则要延展到四川九寨沟县郭元乡、武都两水镇及石门乡等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地震史料的发掘和地震现场考察,学术界对明代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地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着重史考并试图对琼山地震的类型、震害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还将估算其宏观基本参数。 一、震群型的琼山地震 明《万历实录》中记载:“万历三十三九月辛丑(十三日)礼部言:比年灾异,地震独多,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京师地震,至今未三年也,其间南北两直隶以至闽、蜀、山、陕、宣府、辽东无处不震。今年则湖广武昌等处,山东宁海等处,而广东琼、雷等郡,广西桂平等郡,至有陷城沉地水涌(山)裂,屋宇尽倾,官民半死者,其为变异亦匪细矣。”  相似文献   

9.
公元1303年9月17日晚9时左右(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戍时),中秋的黄土高原,显得格外寂静。忽然间大风骤起,声如重雷,须臾地震发生,山崩滑坡、地裂渠陷、村堡移徙、城陷屋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洞县8级大地震,也是我国有地震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最强烈的地震。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公元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强烈地震.康熙《平阳府志》记曰:戌时地震,有声如雷.城垣、衙署、庙宇、民居尽行倒塌,压死人民数万.近期在临汾及其邻近地区.多有记载此次大震的碑刻题记等史料发现.《重修平阳府城大云禅寺碑记》,见于临汾铁佛寺(即大云禅寺)塔内,这是一块镌刻因地震而重修大云禅寺的功德碑,记述了大云禅寺的历史沿革及遭康熙三十四年八级大震的灾害诸情.重修后的大云禅寺,至今仍矗立于平阳古城,颇为壮观,本期封面所刊照片,可见其雄姿,堪称临汾城内的名胜.《临汾县坡子里村地震碑记》,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专门记录.坡子里村,今属临汾县大阳公社,靠近当时的平阳府城(即今临汾市),地处震中区,死伤惨重.为昭后人,专门刻石以记之,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震碑刻.这块碑刻,为确定此次大震的震中,划分其烈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笔墨虽然不多,实属难能可贵.这两通有关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碑刻,为研究临汾盆地的历史地震,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至七日在安徽省太平县召开。会上就本届前兆专业委员会如何推进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现将部分委员的发言摘登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各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及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将于2008年9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新疆召开。征文通知也已经发出。鉴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现决定在征文主题中增加“汶川地震讨论”的专题。二O O八年五月十三日关于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一三○三年九月十七日(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山西省中南部发生一次八级大地震,余震不止,人心不安,皇帝不宁,元成宗不得不于大德九年(一三○五年)下诏改平阳路为晋宁路,太原路为冀宁路,可见地震之强烈,余震延续之长久.大宁县桑俄木牌地震题记,为墨笔题书,名曰《桑俄村河白(伯)将军为记》,共一百三十七字(其中有六个字辨认不清).大宁县昕水南岸有南桑峨村,这可能是元大德七年大震震毁桑峨村河神庙河伯将军塑像,后于大德十一年(一三○七年)重新打塑时的题记.其中记述了这次八级大震的详细伤亡数字和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米麦的确切价格,是了解研究元大德七年大震的极好资料.现全文录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岛东北部发生了本岛有史以来的最大地震——琼山地震(震级7.5级,震中烈度十度)。对于这次地震,各种史料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述。《文昌县志》中的“万历三十三年地震尽圮唯文庙独存”,引起了地震学者和建筑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现存的文昌文庙就是琼山大地震前建造的文庙。  相似文献   

15.
1303年山西赵城8级地震及其有关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03年9月17日在欧亚板块内部的中国山西省发生了一次毁灭性地震。它是地震界迄今所公认的8级大震中年代最早的,也是15世纪以前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记载较完整的一次特大地震。该震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遭到了严重破坏,陕西、河南、河北等省的一些州、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共死亡27万至47万人,伤者数十万众。经考查,发震时间在1303年9月17日地方时间晚8时左右(即元朝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震中位置在北纬36°18.5′,东经111°46.5′(即今洪洞县和霍县之间,元朝时为赵城县境);震中烈度为11度,震级8.1级,震源深度29公里,发震断层的走向为 N13°E 倾向 S77°E。  相似文献   

16.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南川县陈家场(今南坪镇)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和1975年《四川地震目录》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七度,震级5 1/2级。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在1980年第4期《考古与文物》上撰文,提出“1854年陈家场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工作会议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西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Ⅰ类台和Ⅱ类台的代表,有关省、市(自治区)的台站管理人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地震地磁资料汇编牵头单位——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同志共160人。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陈鑫连同志和陕西省地震局李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六时十四分在北部湾(北纬20.5°东经108.5°)海域里发生4.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我县沿海几个公社有感。发震前的一个月,曾出现井水异常现象。 一、大番坡公社井水异常情况 1、大番坡公社院内井水(北纬21°50′53.5″,东经108°38′43.5″)一九六四年建井、同年使用、井深7米(经常水位6米),该井水源充足,可供公社、农机站、兽医站及部分居民150多人饮用,水位无多大变化,水清凉有点甜味。地震前一个月,即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七日,井水突然变浑变色、发臭(臭污水、臭鸡蛋及鱼腥味),水位下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地震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于五月十九日在广州召开,来自30多个会员单位的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省民政厅、省科协、省地震局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华南六省(区)的地震科研、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工作和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广东、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等六省(区)地震局(办)在国家地震局支持和指导下,于1991年9月25—28日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华南地区地震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华南六省(区)地震局(办)的领导和地震科技人员80余人。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李宣瑚副司长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朱启淦同志到会指导并讲了话。会议由福建省地震局袁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