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认为,分维及无标度区是地震分形自组织两个重要特征参数。讨论了两个层次关联维特征及关联维 D_2计算的基本限制。初步探索了强震序列生长结构与分形原理间关系。提出地震分维函数与地震时序分布律新的研究方法及课题。分析了分维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震研究及其预报是多学科的交叉,而非线性科学即分形学和混浊理论给人以新启示。本文叙述了地震的广义能量分维,广义时间分维和广义空间分维,探讨了三种广义分维在地震的前兆和余震中的变化规律,进而指出三种广义分维由主震前的低层异常变为震后再度回升现象,作者对第5个地震活跃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记录的广义分维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分形理论,对不同信噪比地震记录的分维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震记录中噪声背景与信号部分具有不同的分维尺度,地震道时间序列的分维数值与计算时所用的测量尺度有关,因此,可利用广义分维的概念计算地震记录的分数维.地震记录广义分维大大提高了分形算法在计算机自动识别地震波震相时的抗噪声能力.最后用本文方法对实际地震记录进行了有效的初至波自动拾取.  相似文献   

4.
李东升 《地震研究》1993,16(2):162-168
本文提出形成地震序列的多分形断层模型并利用分形分维理论讨论该模型及其序列。给出本模型的震级—频度关系、余震序列中强余震预报公式和多分维D_q—q关系式,探讨了利用多分维预报地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的分形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破裂是一个自相似过程,地震作为地壳岩石破裂的结果,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基于系统科学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本文采用标度变换法和嵌入空间法,分别研究了唐山7.8级、海城7.3级和松潘7.2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分维数,同时分析了宁夏灵武5.5级震群和澜沧5.0级前震序列的时间分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初步结果表明:大震后余震的分维数明显增大,无标度区范围减小,展示了震后地震活动随机干扰背景增强!前兆性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数相对偏低,有序性增加。此外,文中还研究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破裂声发射序列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声发射序列亦具有自相似性,在岩石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序列的分线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单调的。最后,籍助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简要地探讨了地震时间、空间分维与地震活动熵的关系。提出了地震时、空分维作为表征地震孕育系统演化过程的序参量之一,应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能途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地震前后地震活动信息熵及分维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令人  龚宇清 《内陆地震》1990,4(3):193-200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及Mandelbort提出的分形几何学观点,研究了玛纳斯5.8级地震前后地震(M_s≥1.5)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震活动信息熵及分维的动态变化。发现玛纳斯5.8级地震前存在减熵和降维。认为,地震熵或分维可以定量描述地震时空分布变化过程,并量度变化过程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一个能产生分形结构的地震活动性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地震活动性的层次结构模型,它所产生的地震活动性是分形的。根据该模型本文导出了Gutenberg-Richter统计关系式,并建立了分维数D与b值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还导出了不同震级地震间的平均震中距公式,该公式表明分形几何学在地震预报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强地震前山东地下流体地震前兆模糊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杰  魏焕 《地震研究》1997,20(3):311-315
采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计算山东地下流体在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的变化。分析结果认为,模糊分维值反映了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为从复杂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值中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对某些台、测项而言、必须具体分析其模糊分维变化特征及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断层系、地震及其关系的分形研究——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 《地震学报》1998,20(3):295-299
运用分形理论以中国为例对断层系、地震及其关系进行了分形研究,探讨了断层系分维值D和地震活动分维值D的意义,并根据D,D的差异进行了断层系、地震综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大陆及青藏高原、新疆、华北和东北各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论证了区域地震活动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利用分形理论中的粗视化网格法,研究了中国大陆以及各构造区断层系的分形特点和分形结构的跨尺度特征.开展了组构具有分形特点的沙堆模型实验.结合断裂力学理论,认为地震的自组织临界现象源于分形几何断层系的自组织临界性动力学过程,地震分维数和断层系分维数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明确了断层系分形和地震活动性分形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组构的分形是系统输出能量的分形的根源的观点,并进一步利用已有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这个观点和区域断层分布可以通过常规的航卫片分析、地面调查和地质勘探等手段确定的事实,提出了利用断层的分维数与地震的分维数的相关关系,对区域地震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行估计的观点,可为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次大震及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留藏  蔡相展 《地震研究》1993,16(3):229-238
本文根据Mandellrot提出的分维理论,对我国三次大震及四次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时间分维的总体特征:大震前分维较低,震后分维升高。2.时间分维的动态变化特征:火震前的分维呈现一总趋势的降维过程,且幅度较大;而震群的时间分维变化较平稳。3.对同一地震序列,起始震级愈低,计算出的分维值愈高;起始震级愈高,计算出的分维值愈低。笔者认为,地震序列起止时间的选取对计算时间分维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震震级-频度关系式及其非线性项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震级频度关系式中非线性项产生的原因,指出由于地震孕育过程是非线性的,很多地震现象都服从分形和混沌规律,因此传统的震级频度关系式中应含有非线性项,才能全面描述地震过程的非线性规律.得出了新的含有非线性项的震级频度关系式.讨论了该公式中非线性项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研究》1997,20(1):132-137
本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地震的动力学参数与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震源机制和动力学参数方面讨论了北部湾地震的震源应力场,结果表明,主震是在北东东向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同时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如破裂长度,地震矩,应力降,破裂面积和平均位错等,并探讨了非线性地震与较大余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长岛附近地区地震分维结构及月频度趋势性变化与渤海、山东及邻区大范围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得出:大区中强以上地震活跃阶段,研究区存在分维结构,小震活动频度出现趋势性增强;中强以上地震活跃期间分维值较低,活跃阶段将要结束时分维值较高,进入地震平静阶段分维结构不存在。还研究了长岛小震月频度变化的短临前兆特征,得出长岛区地震活动对本区Ms4级以上地震、200公里范围内4.5级以上地震及主震为4.0级的震群、600公里范围内5.5级以上地震,长岛月频度一般在震前1至5个月内会出现8或14次以上的异常现象。反映了长岛小震活动对监视渤海及邻区大范围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唐山地震昌黎等七个台的地电阻率日均值时间序列进行了关联维计算.取每年为一个时间段,其目的在于探索分数维对地震各个阶段的反应,以便达到利用分数维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电台的地电阻率在地震前有明显的降维特征。通过地震前后七个台的地电阻率分数维的变化,得到了地震前后前兆场的分布特征,这一结果对于未来震源区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地震预报中常用的分形几何中的几个数学概念做了简要的介绍,包括测度,豪斯道夫维数、计盒维数等,并介绍了有关维数的性质和估计方法。作者试图通过了这些数学概念的简要介绍,使读者对分维有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震级—频度关系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时军  陶九庆 《地震研究》1997,20(3):303-310
在假设地震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特征前提下,推导出非线性震级-频度关系公式:LogN=a+b△M-C/△M,作为示例,用此公式对一些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最小二乘拟合,效果明显好于线性公式。  相似文献   

19.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冉勇康 《地震地质》1998,20(2):40-145
阐述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了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可能的发震断层,认为本次地震是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北西端最新活动的结果,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