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分析,论证了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作为井下高程控制的一种手段。并通过一些三角高程测量在实际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井下水准测量实施井下高程控制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EGM2008重力场模型辅助跨障碍GPS高程传递控制网布设方案进行研究,分别对GPS高程传递控制网进行不同点数的椭球高约束计算,将传递高程与实测高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跨越2~3 km的障碍GPS高程传递的精度能够达到0.010 m,GPS高程传递控制网中以约束一点椭球高为宜,增加椭球高约束个数并不能提高高程传递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GPS进行大型桥梁控制网测量时,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得到控制点的高程,同时还需要利用跨河水准测量联测两岸的高程点。结合黄河某大型桥梁的高程控制网的实例,对含有跨河水准测量的大型桥梁高程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并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曲面拟合法对武汉市区4座桥梁工程的施工高程控制点进行GPS高程拟合,并与常规水准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曲面拟合法进行GPS高程拟合,推算出的水准点高程达到相应等级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可用于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复测及监理复测。  相似文献   

5.
管道桥的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而其高程控制又是施工技术控制的关键之一,本主要论述了如何根据高程控制的精度要求和采用的施工方法,分析施工对高程控制的影响,制定合理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案和程序,进行高程控制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和商榷。  相似文献   

6.
杨渊  施昆 《测绘文摘》2013,(1):96-100
在野外水准控制点遭到破坏,缺乏足够高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可以先布设GPS控制网,GPS控制点应包括稳定的可用高程控制点。然后以一个高程控制点为起算点,实施三角高程闭合水准导线测量,水准路线包含所有的GPS控制点。在小区域范围内,假设该区域高程异常值为常数;从而可以在实施三角高程测量外业时使用高精度的WGS84大地高数据对测量数据进行实时的检核。实践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高且工作效率令人满意,完全能满足山区的工程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了京沪高速铁路(上海局管内)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的方法以及精度分析,并针对高速铁路精密高程控制测量的特点,提出了测量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重力场模型高程拟合残差求定GPS正常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GPS高程异常拟合精度并减少已知点的数量,以提高流域规划高程控制测量工作效率,文中利用重力场模型高程拟合残差建立区域较高精度的线状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模型。该方法在联测较少高等级水准的情况下,区域高程拟合精度满足流域规划控制测量对高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库勒河治理工程GPS控制网为例,介绍了采用GPS高程拟合方法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原理、作业方法及精度评定。结合生产实践,论证了该方法应用于水利工程高程控制测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天(水)定(西)高速公路高程控制测量实例,分析了起算点对高程控制成果的影响,论述了路段、标段接合处进行高程联测时,起算点选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高速铁路CPⅢ高程控制网建网时普遍采用的德国测量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上更为合理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矩形法测量方法。通过对矩形法相邻点高差相对中误差和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估算以及实验验证,认为矩形法可以用于CPⅢ高程网的建网测量。研究结果对于目前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相关规范的制订和在建高速铁路CPⅢ高程网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依据灭点理论,推导了空间铅垂线与航空影像的空间姿态角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误差方程式,并分析了铅垂线辅助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单模型绝对定向中所需的控制点数。最后,通过实际数据的试验研究了铅垂线辅助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单模型绝对定向的精度与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单模型绝对定向中引入铅垂线约束条件,不仅定向精度与传统的基于控制点的绝对定向精度相当,而且可以减少所需的控制点数以及定向精度对控制点分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附加深度差和水平距离约束的深海控制点差分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方法确定海底控制点(应答器)三维坐标垂直解偏差大的问题,提出了附加控制点间深度差和水平距离约束的差分定位算法。首先研究了声速剖面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声速剖面的不确定性对测距误差的影响。其次,根据测距误差的变化规律设计了相应的测线,并提出了适合这种走航策略的差分算法。仿真试验的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方法(圆走航),控制点垂直解的偏差由30多个cm减小到了10 cm左右,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控制点定位垂直解偏差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区铅垂线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灭点理论建立了铅垂线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理论模型,讨论了控制点的分布和旁向重叠度对附加铅垂线约束的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与可靠性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数据对上述铅垂线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铅垂线约束可以作为一种控制条件,引入城区航空影像的空中三角测量,以减少传统空三所需的高程控制点数,为城区航空影像的空中三角测量解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SRTM约束的无地面控制立体影像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平  唐新明  曹宁  王霞  李国元  张恒 《测绘学报》2016,45(11):1318-1327
针对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数据在平坦地形或局部区域的高程精度远远高于其标称精度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无地面控制条件下利用SRTM作为高程约束的立体区域网平差方法。通过构建一个较大范围区域网并匹配密集连接点,将SRTM作为连接点物方高程初值,并在平差解算过程中确保分布于地形平坦区域(根据经验,在该类区域SRTM精度较高)的连接点的物方高程严格趋近SRTM高程,最终实现大范围区域内影像高程精度的整体提升。通过以覆盖湖北省全境的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立体影像作为试验影像的试验验证表明,采用该平差方案,在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资源三号立体影像的高程中误差从7.2m提升到2.0m,其中地形平坦区域高程中误差1.44m,山地区域高程中误差3.0m,达到了我国1∶25 000比例尺测图应用的高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超高层建筑动态特性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超高层建筑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展开研究,重点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网竖向传递倾斜偏差改正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结果表明,数字正垂仪法、CCD法、倾斜仪法均可准确获取超高层建筑的周日摆动规律,为投点时机选择和投点纠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海底控制点定位的半参数平差模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圆走航确定海底控制点三维绝对坐标存在垂直解精确度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半参数平差模型处理测距系统误差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声速变化对测距误差的影响,其次在圆走航观测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下控制点三维坐标解算的半参数平差模型,分别给出了观测时长为测距误差长周期项整数倍与非整数倍时的解算方法。仿真试验表明,当内波存在且观测时长不足测距误差长周期项的整数倍时,该方法相比于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可明显提高水下控制点垂直解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竖向传递的方法,介绍了数字正垂在测定超高层建筑倾斜偏差的具体应用,实现了用全站仪法和GPS法来检核控制网竖向传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地球重力场模型正演计算软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正演(计算高程异常、重力异常、垂线偏差等)计算软件—EGMCAL,给出了该软件的整体设计框架和功能。利用GFZ(德国地学中心)研制的相关软件验证了该软件的正确性,并利用EGMCAL对我国东部某大桥高程控制网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三种精度最高的模型在此区域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patial coordinates of the points of a net-work a local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is introduced, whoze z-axis coincides with the true vertical of an arbitrarily selected central point in the net-work, and whose x-axis is oriented to astronomical north. The observed horizontal directions and vertical angles, which refer to the local verticals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reduced to parallels to the z-axis and the x-axis. For this purpose the direction of the local vertical in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and at least the astronomical azimuth of one side of the net-work need to be measured.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 that the number of unknowns for one observation station is reduced from six fo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o four, and that, if the vertical angle and the astronomical azimuth of a line are measured from both sides, a simple control of the measured values is possible before the adjustment. The formulae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measured quantities and the observation equations for the adjustment of reduced azimuths, reduced vertical angles and of distances are derived. The method is checked in a quadrilateral in the Swiss Alp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llipsoid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