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边交会坐标解算的新方法,并推证了计算公式,不仅手算方便,更适合于各种可编程的计算器。  相似文献   

2.
汪善华 《东北测绘》2012,(5):165-166,170
提出一种基于AutoCAD的坐标解算方法,介绍了利用几何作图方式完成测边交会、边角交会、后方交会的坐标解算步骤。该方法简便快捷,克服了因函数计算而造成的误差传播,同时,为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放线的快速设站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后方交会的坐标解算方法,并对计算公式做了简要推导,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的优点是,推导过程简明,计算公式的形式简单,计算工作量小,且便于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4.
我们矿每一个采场的开拓,总有二到三个天井,每个天井又分为5—6个层次,从川脉水平将方位,坐标传递到采场去,必须经过天井、在九一年以前,我们都用J6型经纬仪对天井用联系三角形解算的方法,将方位、坐标传递到采场中去。这种方法精度是可靠的,但占用井筒时间长,解算方法繁杂。  相似文献   

5.
对于海量的GNSS观测数据,常规的集中式数据处理方法面临着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利用Hadoop平台技术分布式解算基线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划分子网,调用GAMIT软件并行解算基线,63个IGS站计算结果表明,3个计算节点的加速比达到了6.67,平差得到的坐标点精度在毫米量级。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测量中,经常需要解算各种形状的物体体积。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体积的数值算法,即用一个数学单元近似表述物体的形状,然后再通过数值积分解算体积。定义数学单元时,要求它们必须经过物体表面边界上预先定义的8个或者20个结点。实现该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数据文件,其中包括结点坐标和结点个数。文中还给出了几个典型问题的解算结果,其精度可精确到3%,较好地满足了限差要求。  相似文献   

7.
地球同步卫星定位是利用三球交会原理精确解算用户位置参数的定位方式。定位的精度体现为解算结果的位置精度,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定位解算所需的主要源是用户观测量(伪距),因此伪距的精度直接影响了定位的精度。在观测到的伪距中包含了多项误差,而地球自转的影响是其中一项主要的误来源,必须加以修正。在实际的定位解算中,伪距的误差将会给定位结果带来相同量级的位置误差。本文详细讨论了地球同点卫星定位中的地球自转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用户接收机只收到三颗导航卫星信号时的二维定位解算模型及其解算方法,重点介绍了解算方法中接收机概略坐标的求法及利用得到的概略坐标求解接收机位置和钟差,并做了仿真解算。从卫星和接收机不同位置的很多次仿真解算结果表明,接收机位置和钟差能够极收收敛,通常迭代两次就能得到非常好的结果,完全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点后方交会的数学模型及解算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祖泽 《四川测绘》1995,18(4):179-181
迄今为止,双点后方交会尚无简捷适用的数学模型。本文推导了双点后方交会四种图形通用的解算公式,并据此编写了适于可编程序计算器fx-4500P的解算程序。  相似文献   

10.
附有约束条件的GPS模糊度快速解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PS相位观测值进行快速定位时,由于坐标与模糊度参数间的强共线性,造成浮点模糊度最小二乘解的精度很差,整周模糊度难以正确固定。在GPS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坐标参数与模糊度参数的约束条件,改善浮点模糊度的解算精度,减小整数模糊度的搜索空间。首先给出了这两类约束的通用模型,然后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约束条件的具体形式,并导出了相应的GPS模糊度快速解算公式。用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约束条件,可排除大量错误的模糊度备选组合,从而提高模糊度的解算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在GPS定位时,应尽可能利用各种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准统一与转换是测量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文中通过数值计算表明,为了克服坐标转换模型中参数之间的强相关问题,采用坐标重心化策略,得到的结果与四参数方法基本相同,重心化方法减小了参与计算的坐标数值,增强数值计算的可靠性,随着现代计算技术(计算设备)的广泛应用,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各种坐标转换算法的可靠性依赖于公共点的精度与公共点的分布形式,在极坐标方法中尤其要避免边长悬殊的短边参与参数解算。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方法,旨在以尽可能少的已知点,求取较多的待定点。其要点:由待定点观测已知点,构成具有重合点相关联的交会网形。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方交会原理,按网中各交会三角形分别列出反求已知点坐标计算公式,通过变换关系得出解算待定点坐标的矩阵表达式。然后应用共轭斜量法编制计算程序进行解算。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距离大型线状工程控制网使用的起算点坐标精度对基线解算结果的影响问题,本文以康定至泸定境内500 KV输变电工程测量控制网作为研究对象,用试验的方法讨论了起算点坐标含有2 cm、10 cm、20 cm、2 m误差时对控制网基线解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算点坐标误差控制在10 cm范围内时,线状控制网GAMIT基线解算结果精度较高、结果较为可靠;当起算点初始坐标精度低至20 cm时,GAMIT软件解算的线状控制网基线在X、Y、Z 3个方向的分量可仍保持在mm级;但当起算点坐标误差达到2 m时,线状控制网GAMIT基线解算结果不再可靠,无法满足线状控制网高精度基线解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获得准确、可靠的GPS单日解序列并提高GPS数据处理效率的问题,该文探讨了不同解算策略对单日解序列的影响,提出了GPS单日解批处理策略,并开发了相应的辅助工具,提高了GPS数据处理的效率且有效降低了人为误差的干扰。对所选择的165个IGS站实测数据的GAMIT解、GIPSY解与联合解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合解能有效抑制、减弱单一模型及策略解算中引入的随机误差,提高了GPS单日解坐标序列的精度,验证了GAMIT与GIPSY加权联合解的最优经验权值为1∶2.4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以虎门二桥为例,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定位技术在特大型桥梁中的具体应用,在基线解算时,通过提高概略坐标精度、选择合适的解算策略、合理的约束条件等提高控制网解算精度,使得控制网成果的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要求.对虎门二桥8期测量成果的统计,进一步验证了控制网的测量精度,通过对部分点位坐标较差的计算,统计了点位的具[JP2]体变动情况,采用单点检验法评定了控制点的稳定性,为其他类似跨海工程控制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平良  文文 《四川测绘》2008,31(6):281-286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所从事的GPS数据处理工作,对于像片控制测量中像控点高程解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及精度情况。  相似文献   

17.
GAMIT软件在解算大型密集测站时一般需要进行分区处理,分区解算对结果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一般分区方法中长短基线同时存在而导致整网解算精度降低的问题,引入了K-means++算法和Hash算法实现分区,简称为K-means++分区法。首先利用K-means++算法对测站进行聚类,再利用Hash算法进行排序组合,这样能得到分布均匀的子网。文中采用整网解算结果作为标准值,分析区域分区法和K-means++分区法的基线长度、基线精度及三维坐标差,然后再将K-means++分区方法与间距分区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区域分区法精度更高,与现有的间距分区方法精度相持,且比间距分区法要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18.
高成发 《测绘学报》2006,35(2):148-148
在GPS事后相位差分定位模式中,基线处理的数学模型和整周模糊度的正确解算直接影响了坐标成果所能达到的精度指标。以土地资源调查和交通工程测量为工程实际应用背景,重点对GPS事后RTK坐标解算模型、GPS外业观测时间的合理确定和GPS工程控制网投影变形的处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观测值权的确定是基线坐标解算过程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在分析常规定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度角定权法”,并以某大型水电站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三种定权方法对基线坐标解算结果精度的影响,数据结果清楚地表明本文提出的“高度角定权”能有…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中,常用各种交会法定点,而计算各种交会点坐标的程序很多.对计算较繁的后交点,一般均单独编制程序.有些前交点程序不能用来计算侧交点的坐标。如果编出交会点的通用程序,一次输入便可解算各类交会点的坐标,那就方便得多了.  相似文献   

20.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静态基线网的解算方法通常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或多基线解算模式。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综合两类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单基线和多基线联合解算模式的两步法。首先基于单基线模式利用多频率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解算监测站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并使用严格的固定准则确定模糊度;然后利用多基线模式进行联合坐标和天顶对流层参数的估计,再结合最小二乘估计解算定位结果。选取国内某水电站静态形变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解算方法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基线联合解算两步法在精度和可靠性上有较大优势,平面定位精度为亚毫米级,高程定位精度提高1~2倍;并可以明显改善基线网的解算速度,在高精度变形监测应用中具有可行性与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