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是第四纪萨伦托型铝土矿的矿源层,但是其具体成矿地质过程并不清楚.在矿带东部平果矿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针对性地对二叠纪铝土矿床进行了合山组含铝岩系基本层序、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古喀斯特地貌对铝土矿的控制作用及含铝矿物生成顺序的研究,并阐述了该类型铝土矿从源岩风化到搬运沉积的具体成矿过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的四阶段成矿模式,分别为孤立台地隆升接受火山喷发沉积物阶段、原地深度风化阶段、积水潜育化阶段和埋藏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
铝土矿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细粒终极产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母岩的类别及作用过程,风化作用进一步分为铝硅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红土化作用和碳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钙红土化作用。在强烈的化学风化过程中,地表的原始沉积物(母岩)的原生矿物发生溶蚀、水解、水化、碳酸化、氧化,破坏原始的矿物结构,形成新的细粒矿物(主要是黏土质矿物)。在适合的地质条件下,持续的强烈化学风化作用会造成大部分活动的元素(如K、Na、Ca、Mg、Si)的流失与Al的残留富集从而形成铝土矿。现在观察到的沉积型铝土矿,虽然与古风化壳具有密切联系,但沉积型铝土矿多数是由沉积过程搬运到沉积盆地中所形成的强化学风化产物的沉积层,与古风化壳的残坡积层具有显著差别,只有少数工业价值不大(品位低、品质差)的残坡积相铝土矿。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与铝土矿(尤其是高品位、高品质的铝土矿)的成矿环境不尽相同。铝土矿主要形成于暴露于大气中的陆表环境(而非水下环境),由地下水淋滤作用形成(在渗流带由活动元素流失、Al等稳定元素残留富集而成)。本研究在铝土矿成矿作用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以铝土矿沉积物等物源和沉积、成矿作用为依据的中国铝土矿床分类方案,包括原地或准原地残坡积物成因的红土型和喀斯特型,和异地物源沉积成因的沉积型。  相似文献   

3.
山西本溪组铝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石炭系本溪组铝土矿,即华北G层铝土矿形成的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及铝土矿床的分布分析,指出了山西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在各古陆、古岛边缘的成矿盆地中,且成矿盆地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成矿.古陆上广泛出露的铝硅酸盐岩经过风化分解,其中的K、Na、Ca、Mg等元素大多数被淋失,Fe、Al、Ti、Si等元素相对富集,残留在红土风化壳中,经海侵短距离机械搬运至沉积盆地沉积.通过对铝土矿成分及其围岩物质组分的分析,进一步确认沉积在古陆边缘的原始铝土矿层埋藏于潜水面以下的还原环境中,经地下水、地表水等酸性溶液的淋滤脱硅后沉积成矿,后经地壳抬升,通过对原始铝土矿的渗流作用、氧化改造而达到铝土矿的富集,且铝土矿多分布在靠近古陆边缘的缓坡一侧,在沟谷两侧的高山低洼处矿体较富,而埋藏越深越则不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4.
仙人岩铝土矿床是遵义铝土矿中规模最大、以高铁铝土矿为主,产于碳酸盐岩古岩溶侵蚀面之上的沉积型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本文对仙人岩铝土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在大塘期前,由于加里东运动,息烽-遵义上升成陆,致使基底地层(∈-S)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较为丰富的风化残积物和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5.
山东淄博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淄博铝土矿,是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它在本区有两个层位,一个是中石炭世的浅海和滨海相地层,另一个是早二叠世的陆相湖沼沼沉积地层.通过分析该区铝土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本区的铝土矿的成矿作用,认为该区铝土矿经过红土风化成壳、密度流搬运沉积、矿质定位成矿、后生蚀变改造和表生氧化富集等五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铝土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成矿物质来源入手探讨河南省铝土矿成因,认为河南省铝土矿是在碳酸盐岩遭受长期强烈化学风化剥蚀而形成大量富铝、铁物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由于海侵作用,并接受陆源物质的汇入,而在海湖盆地中逐渐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甘德清 《地质论评》1958,18(2):138-144
大家熟知的,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有广泛的分布,凡是在奥陶系石灰岩侵蚀面之上的石炭系岩层中都有其存在。过去,许多调查者和研究者,对G层铝土矿一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G层铝土矿和下伏岩层中很难发现化石,更不用说决定地质时代的标准化石,G层铝土矿究竞属于那  相似文献   

8.
贵州猫场超大型铝土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志贤  陶泳昌  周安乐 《贵州地质》2016,33(4):272-277,283
猫场铝土矿床位于大威岭背斜北东端猫场穹窿背斜。由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古喀斯特侵蚀面,经长期风化溶蚀淋滤作用,在古喀斯特正地形上先形成粘土层,粘土层进一步风化溶蚀经脱硅、脱铁形成三水铝石的矿源层,而古喀斯特负地形则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场所。本文通过对含矿岩系的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相与古地理环境等研究,揭示了猫场铝土矿床的形成严格受大地构造和古喀斯特地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遵义铝土矿的分布及对基底的依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庆  朱成林 《贵州地质》2007,24(4):278-281,286
遵义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乌江两岸,成矿远景区面积3000余km2,包括了后槽、仙人岩等大、中、小型矿床(点)共32处。均为铝土矿底板的粘土页岩经风化后原地堆积或近距离搬运后的产物。其沉积或堆积作用,与基底的古岩溶溶蚀坑、(洼)密切相关,并使铝土矿沉积在平面上或纵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沉积铝土矿床。根据成矿地质特征分别建立了高铁铝土矿和低铁铝土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河南石炭纪铝土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南铝土矿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的G层铝土矿,分布在三门峡—郑州—平顶山这个三角地带。底板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化学成分以高铝、高硅、低铁、中低铝硅比为特征。全省平均Al2O365.28%,SiO211.57%,Fe2O34.14%,铝硅比5.64。总体上讲,化学成分比较稳定,(Al2O3+SiO2+Fe2O3)一般为80%~82%,铝土矿的形成明显受岩溶古地形的控制,矿体厚度变化很大。全省平均含铝岩系厚11.42m,铝土矿厚3.83m;但含铝岩系最大厚度为68.34m,铝土矿最大厚度为57.95m。溶斗中的厚大矿体一般铝硅比较高。在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作了分区描述后,对铝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含铝岩系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铝土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做了总结归纳,并建立了成矿模式。作者认为:要把“G层”铝土矿归结为由某一种方式形成的意见是不可取的。铝土矿的成矿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残留下来的红土风化壳型,也有钙红土-沉积型、浊流堆积型和胶体化学沉积型。以钙红土-沉积型为主;钙红土风化壳形成之后,受到破坏经过短距离搬运再沉积下来。浊流堆积是钙红土-沉积型的一种特殊类型,胶体化学  相似文献   

11.
张崇淦 《地质论评》1958,18(4):314-316
地质知识1955年第6期发表了张文堂同志的“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及其时代问题”一文后,在该刊1956年第10期上又相继发表了周祖勋、真允庆二同志对该文提出的不同看法。关于G层铝土矿及山西式铁矿的地质时代问题,大多数地质工作者虽然都将它们归入中石炭纪本溪系,但不同的意见仍然存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甚有必要,通过充分的事实及合理的分  相似文献   

12.
甘德清 《地质论评》1964,22(3):181-185
渭北地区系指渭河以北陕西省中部而言。解放后,有不少地质人员相继来此进行工作,对含煤地层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但对G层铝土矿却重视不够。他们有的将其时代划属晚石炭世;有的与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对比而定其时代为中石炭世。1957—1959年我们在该区进行工作时,在铝土层及其下伏岩层中找到许多植物化石,有助于进一步确定G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3.
黔中地区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沉积的铝土矿,是“黔中隆起”区的碳酸盐岩,经历漫长地质时期的钙质红土(terra rossa)化形成的古风化壳,在半封闭的泻湖沉积环境中,由于水体的渗入而促使分解、结晶、搬运、沉积 成岩等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铁质岩系——铝质岩系的一部分。生物作用构成了铝质岩系中藻铝土矿的形成,藻铝土矿是典型的“修文式”铝土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崔来运 《物探与化探》2011,35(1):131-135
自加里东运动以来,华北陆块南部处于长期的隆起状态,寒武—奥陶系及其以前的不同类型基底剥蚀达1.4 Ma之久,这为铝土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物质来源。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有2种:碳酸盐岩基底和硅酸岩基底。化学习性活泼的元素在风化、迁移、沉积过程中会产生变化,而稳定的化学元素则在风化前和沉积成矿后具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氧化物对比值。通过对不同地质单元的常用氧化物对比值进行讨论与数学模拟,揭示了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判断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数学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6.
中朝准地台中石炭统本溪组可分上、下两段,上段属海陆交互相夹沼泽相沉积,含不稳定的黄铁矿一层;下段则为陆相,其底部奥陶系风化面上分布生物成因的沉积型硫铁矿或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三矿种间有内在联系,其中,深部的黄铁矿在临近地表处往往变为山西式铁矿。硫铁矿和G层铝土矿的远景区为山西中南部及河南西北部。  相似文献   

17.
豫西铝土矿物质来源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于豫西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古侵蚀面上的中石炭统G层铝土矿和山西式铁矿,即统称的“铁铝层”,一致认为与古风化壳有关,属胶体化学沉积.但是,对于铁铝层的物质来源,却有不同的认识.按成矿原地与蚀源区的相对位置区分,主要有以下两种论点: (1)来自就近结晶古陆(秦岭古陆、中条古陆等)的硅酸盐岩风化产物,即成矿流体经过长途迁移的异地风化壳来源——古陆蚀源说. (2)来自基底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产物,即成矿流体非长途迁移的原地风化壳来源——原地蚀源说. 笔者属于第二种观点.首先将顶、底界限清晰的铁铝层,看成是同一溶质组合连续沉积的地质体,通过Al_2O_3-SiO_2-Fe_2O_3(FeO)三组分系  相似文献   

18.
科甲地区铝土矿是由多阶段、多因素形成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为上石炭统都安组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或铁铝岩层。通过对科甲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源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区铝土矿成因,认为岩溶作用是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必要条件,矿源层及其上下岩层经长时间岩溶而发生崩解、坍塌,形成初始堆积体,在地表再经淋滤、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省砚山县红舍克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区沉积型铝土矿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基岩升隆、剥蚀,含铝矿物风化堆积;(2)切割、夷平和喀斯特化,含铝矿物迁移、脱硅,形成红土化堆积;(3)沉积、海解、去硅、铝土富集.而堆积型铝土矿床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经近代岩溶化阶段所形成的次生淋滤矿床.地层层位、古侵蚀面、褶皱构造及地形地貌是该区寻找铝土矿的重要标志.该区铝土矿资源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隐伏铝土矿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中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3):421-429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铝土矿床成矿时代、成矿物源、成矿环境、控矿因素等分析,认为郁山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成矿物源主要为古陆铝硅酸岩风化物,少量为豫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产物,成矿环境为渑池泻湖东北边缘的潮坪-沼泽环境,由长期的沉积间断、特定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构造变形和表生风化作用共同控制矿床的形成。认为郁山铝土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期五阶段冶:“三期冶包括铝土矿体就位、埋藏、改造保存三个成矿时期;具体可划分为“五阶段冶,包括物源准备和搬运、同生、成岩、后生、风化和表生五个成矿阶段。提出了郁山铝土矿矿床为“古陆风化+碎屑和化学沉积冶的成矿模式。其主要成矿机制为机械和化学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