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道路绿地优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道路绿地的研究现状以及福州道路绿化的背景、绿化树种和群落结构的概况,指出福州道路绿化的现存问题,提出道路绿化的总目标和指标,完善生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建议以中心城市四大城门及各组团主要出入口的绿化作为主要节点,结合城市景观节点,构建道路绿化生态节点,保证绿化面积和群落的总体绿量;最后根据城市道路宽度的不同等级提出相应的乔灌草配植模式和群落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
昆明城市主要街道绿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昆明城市11条主要街道的绿化状况的实际观测和563名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发现:在所调查的主要街道中已有72.7%兴建了绿化带,大多是改造后的街道,显示了城市道路加大绿化的理念已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但是城市街道绿化仍存在较多问题:绿化程度不尽人意,特别是城市中心的繁华街道绿化程度仍较低,绿化树种单一,缺乏具有特色的本地树种,树龄老化现象也较突出,绿化树木种植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等等,距市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昆明城市街道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名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的代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该文运用文献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2年和2010年南京市主城区城市道路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发现,经过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城市道路地名变化剧烈,总体变化率达82.3%;消失的道路地名主要集中在"老城南"地区,新增城市道路地名集中在秦淮区的西北部以及河西新城地区,呈现团块状分布;城市道路地名主要类型由反映典故故事、建筑和经济活动等,演变为以反映居民区和山水地物最多,各类型城市道路地名的比重变化较为显著。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分析其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城市道路演变过程受到权力主导,是权力的空间表征,资本城市化过程则是推动城市道路地名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促使大量道路地名的产生,而在道路地名命名的过程中,隐含着地方文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商业文化"博弈"。  相似文献   

4.
从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视角,观察广州BRT试验线建成后实际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分析了其在改造后存在的道路绿色空间减少、道路与路缘近地面层的空气温度升高、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道路站台、天桥、阻隔栏等设施的景观与生态绿化改进方案。此外,从道路景观和生态价值出发,根据广州气候特点,拟定了植物筛选应遵循的原则,并依此原则选择出适合BRT道路绿化的24种攀缘植物,用于对BRT道路的不同设施进行改造,以期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5.
道路选取是进行道路网地图综合及多尺度表达时的基础。现有的道路选取方法大多是以道路的语义特征和几何特征作为道路选取的依据,较少考虑道路的拓扑特征。基于此,该文以城市道路网为例,综合考虑道路的语义特征、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并以道路综合性能作为城市道路选取的依据,提出一种城市道路选取的新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浅论广州城市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文翎 《热带地理》1999,19(1):76-82
分析广州市的城市景观存在城市建筑群急剧膨胀、城市道路增长迅速,而耕地、水面与绿化面积出现不断减少的劣势,指出这种景观退化带来的城市气候劣变、城市大气恶化以及城市洪水灾害的加剧等的环境变化是广州市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保持广州城市环境景观持续发展的政策策略和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交通方式单一,机动车是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道路坡陡、路窄、弯多,机动车所产生的交通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并具有与平原城市不同的道路环境特点。从山地城市道路的坡度、线形、宽度等技术特征方面,研究机动车尾气及噪声污染与道路等级、坡度、曲度的关系,提出合理确定道路纵坡与曲线半径的建议;从山地城市道路的流量、速度、密度等交通特征方面,研究机动车尾气及噪声污染与交通流的关系,提出合理确定道路服务水平与设计速度的建议;从规划、管理、政策、技术等方面,提出山地城市机动车尾气与噪声污染控制和引导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手机基站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健生  黄力  刘瑜  彭建  李卫锋  高松  康朝贵 《地理学报》2012,67(12):1657-1665
基于移动定位数据的城市内社会经济活动特征分析是人类移动性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交通流量更是这些特征的基本反映。为还原城市道路网络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本文从产生交通流量的个体出发,对包含基站位置的手机话单数据进行系统抽样,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个体的出行起止点,并结合当地道路交通网络求得最短路径,最后估算出一天内道路交通网络上的流量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城市内大部分道路的流量小,使用率低,大部分交通流量集中在小部分主干道路;进一步统计分析可知,当地道路交通流量符合20/80规律,即大约20%的道路承担着80%的交通流量;而对不同类型的道路,流量分布也反映出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此研究对于历史交通流量分布的重现、城市道路交通模式的研究以及基于此的道路网络规划情景模拟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临沂市东风东关片区改造为例,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到园林景观建设中。通过对临沂当地降雨量的分析,制定区域降雨控制管理目标,采取了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渗井渗管、车库顶板处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和植物绿化等措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工程完成后,通过夏季的几场大到暴雨的检验,实现降雨后片区道路雨水下渗明显、无积水,基本达到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该方法将有助于海绵城市在临沂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1,10(1):95-102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