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乐中的体育 在桂西北一带的彝族,每到彝年或火把节等节庆,彝家村寨总要举行一种叫做"磋逻磋"(打磨秋)的娱乐活动. 彝族打磨秋,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彝族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彝家村寨一连几个月乌云遮天,不见太阳,也不下雨,草木干枯,河水断流,瘟疫流行.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家兄弟想出了个办法,拿来两根木头做成磨秋,兄弟俩坐在磨秋上向老天说情,求老天爷开恩.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黄佩华现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是文学影视创作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著作颇丰,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长篇传记等等文学著作和剧作。本刊曾经连载过他的地理文化散文《话说壮族》,那独到的文化视角和散文化的语言,深受本刊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他以同样的文风,以不同于社会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的语言话说彝族的新作《彝风异俗》。八桂大地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有11个少数民族,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身处华南沿海的广西一直与祖国的大西南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因缘。彝族的祖先曾经雄踞西南数千年,创造出了与黄河长江文明媲美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彝族以其令人炫目的色彩丰富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人文版图。《彝风异俗》就是以浩瀚深邃的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从地理人文、经济文化、风物习俗等方面,简要介绍广西彝族的文化与生活。希望读者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 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4.
风情与礼仪虽经数千年历史文化演变与传承,分布在各地的彝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情趣,但当今彝族的生活方式,仍然弥漫着古夷(尼)民族浓郁的遗风,这些风俗,充满了彝族式的古朴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少女"换裙"的习俗,普遍流行于各地彝区。彝族少女成年时,父母要为她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叫"沙拉洛",意为脱下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换裙"意味着少女跨入了成人的门  相似文献   

5.
正盛夏时节,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的庄稼长势正旺。一年前,纳家村迎来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大家都说,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派驻纳家村的"第一书记"王瑞"中奖了"。而王瑞却很平静:"两批‘第一书记’白天黑夜在这里奋战,终于要接受考验了。"纳家村是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联点帮扶的18个贫困村之一。以前,纳家人种地,农机到不了地里。2018年3月,纳家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工程勘察院的推土机、挖掘机在哪施工,纳家人就把饮料、馍馍送到哪里。"王书记,你给村干部开个会,让村民们不要送东西。"施工  相似文献   

6.
盛装的虎节     
在跳虎节这天,人们选中运气最好的8个人当场化装成"虎",用黑毡裹身为虎衣,头上捆扎出两只虎耳,身后腰部用黑毡捆成粗壮的尾巴,露出的脸部和手脚都画上黑、红、黄三色条纹,额画"王"字,颈系铜铃. 虎节又称跳虎节,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最高形式. 清乾隆《南安州志》载:滇中楚雄的彝族支系罗罗每年正月过虎节,村民化装为虎,跳虎舞.如今,这种奇风异俗在一些彝区依旧以鲜活的形态比较完整地继承下来.其实,过虎节的习俗始于何时已无法考究,但比乾隆时代更早那是肯定的. 每年一度的虎节开始于农历正月初八.当天日落时分,历时8天的虎节就开始了.这时候,全村的男子都集中到土王庙,观看毕摩主持的请虎神仪式.  相似文献   

7.
在汝州城南约17公里的蟒川镇半。扎村有一处风景旖旎的古村寨遗址——半扎古寨,古寨又名万泉寨,因寨子建在万泉河的北岸,寨内的街道北面有宅院、店铺,南邻寨墙,无法建房居住,形成了半拉(个)街,半扎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资源八角寨,又名云台山,海拔818米,座落在湘桂边陲,越城岭和雪峰山余脉交汇的地方.因其位于群山拱卫之中,横空出世,独占鳌头,寨顶飞出8个犄角,形似8条峥嵘的巨龙远翘,故称八角寨.  相似文献   

9.
以康熙三年(1664年,朱彝尊入曹溶门下为幕僚)和康熙十八年(1678年,朱彝尊入朝应"博学鸿词"科考试)为界,将朱彝尊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朱彝尊是在曹溶的引导下开始填词的,他从爱情词入手,作品集为《眉匠词》。受当时词坛风气的影响,他路子较杂,小令大抵学《花间集》,长调则兼学周、柳、秦、黄。中期,朱彝尊的主要词集是《江湖载酒集》,词作多寄托,体现了他在审美风格上崇尚醇雅、在源流上宗法南宋、在具体取法对象上推尊姜夔和张炎的创作主张;后期,朱彝尊醉心咏物词,主要作品集《茶烟阁体物集》是唱和宋末词集《乐府补题》而成,其中词作无所不咏,开创咏物词新风尚,而此时朱氏已认为词应"歌咏太平"。  相似文献   

10.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11.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郏县李口镇东北村村民王某在李口镇昝家村北山上非法开采建筑用砂岩,不听执法人员劝阻,围攻阻挠正常执法,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今年2月29日,郏县国土资源局接电话举报,称郏县李口镇昝家村有人开采红石(建筑用砂岩)。局稽查队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台挖掘机正在昝家村北山上挖红石,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当事人王某  相似文献   

13.
补过的年节     
和许多地方的彝族一样,广西那坡彝族也过补年节,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十、十一两天。  相似文献   

14.
不朽的诗篇 彝族是拥有大量史诗的民族,其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史诗. 彝族的史诗,源于其充满着苦难的历史.彝族众多的传说故事,都记叙了发生在数千年前的那场大洪灾.  相似文献   

15.
<正>"又有6头土猪马上出栏了,端午节期间西宁的订购家庭就能吃上我们绿色纳家的土猪肉!"说这句话的,不是生猪养殖户,而是一名探矿高级工程师。青海互助县纳家村,一个贫困人口高达116户418人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已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土法压榨纯菜籽油、手工制纯土豆粉、八眉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些产品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叫"绿色纳家"。品牌创始人,正是纳家村的第一书记刘维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核工业地质局的探矿专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4日,谷雨刚过,中原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在永城市李寨镇苏里家村苏里家村民组拆旧复垦现场,记者看到,一台推土机正在将一堆黑土推到低洼处填平——一片正在整理的土地已见雏形。市国土资源局主抓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负责人王登峰介绍,苏里家村民组老村盘共占地98亩,村民逐渐迁出后,形成了空心村。第一期复耕的58亩土地即将完工。全部复垦工作完成后,可新增耕地80余亩。而这仅仅是李寨镇建新拆旧,以空心村整治推动美丽乡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12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代表带着一面印有"惠民工程暖人心结对帮扶亲上亲"的锦旗来到省自然资源厅,对省自然资源厅、核工业地质局在纳家村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核工业地质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风情与礼仪 虽经数千年历史文化演变与传承,分布在各地的彝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情趣,但当今彝族的生活方式,仍然弥漫着古夷(尼)民族浓郁的遗风,这些风俗,充满了彝族式的古朴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0.
酒茶飘香     
彝族称得上是酒的民族,其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夷(尼)系部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支的流向,彝族的饮酒习惯与方式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喝酒仍然是彝族一种常见的社交形式.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依"这是彝族的一句谚语,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汉人以茶为尊,彝人以酒为敬".彝族认为,酒是珍贵的饮品,凡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设宴待客,调解纠纷,驱鬼求神等等,都离不开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