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大寒岭倒转背斜的影响,大安山煤矿14槽煤后槽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煤层结构,其轴部及附近和两翼形成的急倾斜煤层是高应力区,具有冲击倾向性。首先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括复杂煤层结构在内的矿山模型,利用单元生死技术模拟轴部及右翼开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场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圈定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区域,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测了14槽煤后槽开采的冲击倾向性,并指出在实际开采时,必须采取防冲措施,为避免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村煤矿井田深部区域紧邻F16逆冲断层,构造应力集中,易发生冲击地压。因此掌握断层附近应力集中特点,做好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是杨村煤矿持续生产的保障,根据F16逆冲断层附近冲击地压的发生特点制定防冲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是深井开采面临的一种由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的新的灾害表现形式.微破裂前兆是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变过程显现的共性本质特征,具有微震和声发射活动性.笔者在收集和阅读大量国内外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对煤岩瓦斯复合型动力灾害的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监测技术和微震监测技术的原理相同,不同的是频谱范围有差异.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变过程要经历从微小破裂萌生→扩展→集结和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很好的对灾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是研究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的重要手段,对研究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机制和前兆辨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研制的KBD5矿用本安型电磁辐射监测仪测试了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辐射,分析了电磁信号与采掘工艺及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等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矿采掘过程伴随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平衡的结果;有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时,有明显的电磁异常前兆;采取防治措施后,电磁辐射显著下降。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可以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5.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煤矿冲击地压与岩层在三维空间破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依据岩层破裂规律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防爆型微地震定位监测(MS)系统,基于定位原理,监测了山东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煤层(四层煤)及其解放层(六层煤)开采过程中的岩层破裂过程和二次应力场分布变化的过程,得到了如下结论: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岩层破裂密切相关,四层煤下顺槽处于六层煤顶板破裂区的外边缘时,正处于高应力区内,在此处掘进容易引发冲击地压,必须将六层煤下顺槽位置向实体煤侧移动20 m以上,或将四层煤下顺槽位置内移20 m以上,才能消除四层煤的冲击地压;六层煤和四层煤开采时,工作面前方断层活化的距离分别为250 m和350 m左右,根据这一距离,及时对断层带进行卸压处理,可以消除由断层带引发的冲击地压;监测显示了工作面周围岩层的三维破裂形态和范围,为矿井确定防水煤柱的高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监测证明了厚层砾岩的破裂、断层活化、采场附近关键层的破裂是引起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证明了所研制的硬件和定位软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可以在煤矿和边坡、隧道等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煤矿和深部开采的金属矿常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据此,波兰地球物理部门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经常性的分析和预报,以便迅速精确和可靠地获得记录并形成常规分析。地球物理部门先采集微震的遥测数据,利用在一年内得到了几千次冲击震动,建立丰富的信息库。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处理。计算机的应用保证了采集微震数据和分析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计算机的存贮器中设有专用软件包。“AWIA’87”则是震动分析及其数据库软件包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增加,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等与瓦斯(煤层气)含量有关的安全事故日趋增多.煤的导电性是煤受到的应力大小、煤层瓦斯含量和煤中含水量等多因素的综合反映,由此借助电学方法来建立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导电特性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预测煤层瓦斯含量的目的.通过采用自主研制的煤电阻率测试系统,对大佛寺井田低变质原生结构煤进行了应力大小、恒定压力下作用时间、煤含水量以及煤吸附甲烷量等多种因素对煤电阻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大小是影响煤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煤层瓦斯含量对煤电阻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煤层瓦斯含量进行反演,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对未开采区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岩体间超低摩擦发生机理的摆型波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部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体有明显的错动现象,基于块系岩体中的摆型波传播理论,研究摆型波在块系岩体中传播时诱发岩块间的超低摩擦发生机理。通过分析动力作用下岩块间的相对位移最大值,研究块系岩体的超低摩擦发生规律。当岩块间的软弱介质处于拉伸最大值状态时,在侧向扰动作用下岩体极易发生超低摩擦滑动,由此给出了块系岩体的超低摩擦发生判据。最后,通过计算分析了块系岩体自身特性及外界扰动特性对岩块间超低摩擦的影响。基于摆型波理论的超低摩擦发生机理研究,对认识深部岩体错动型冲击地压启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矿井,特别是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事故频发,因此矿井灾害的预测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预测方法主要是根据矿井中的声响前兆,煤结构变化前兆,地压方面的前兆和瓦斯方面的前兆。1989年笔在《灾害物理学》一书中指出:“月亮的引潮力可调制和触发许多灾害。例如当矿井不稳定时引潮力可以触发其崩塌和瓦斯溢出。”又指出:“日月引潮力和大气压力可以影响矿山坍塌”。  相似文献   

10.
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和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能、减震和阻尼特性。根据多孔金属材料的吸能特性,研究了多孔金属材料耗散能量准则,分析了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的可行性。基于多孔金属材料的耗散能量准则,首次建立了刚柔吸能支护结构模型,将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结构中,并利用FLAC 3D计算软件,对刚柔吸能支护巷道冲击破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刚柔吸能支护可高效吸收冲击能量、缓冲作用荷载及大幅度提高巷道围岩的可靠程度,是防治冲击地压发生和降低动力灾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0—11月间门头沟矿井下的慢速磁带记录系统共记到100多个事件,其中M_L=2.9的冲击地压为最大。通过地震记录图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冲击地压发生时和发生前十几小时,波通过震源区传播,波形发生畸变,S波波速增加、S波到时偏离正常情况。据非线性波动理论,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波通过非线性固体介质的直接效应。这些观测事实将为用微震记录监测冲击地压前的应力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矿山冲击地压和地震都是地壳内部岩体的不稳定性问题。它们有着以连续介质力学规律为基础的共同物理学本质。因此本文的结果不仅对矿山冲击地压的预报甚至对地震预报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煤层瓦斯渗流是煤与瓦斯突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煤层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煤层瓦斯渗流必然受到地球物理场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煤层瓦斯渗流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地应力场、地温场、地电场对煤层瓦斯渗流的影响,以及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煤层瓦斯渗流,并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工程实践论证相结合的角度,展望了该研究领域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有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最严重自然灾害,钻屑量指标法是现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主要方法.考虑深部开采条件下水平地应力作用不能忽略,引入平均有效应力,建立了钻孔周围平面应变力学模型,利用Mohr-Coulomb准则推导得到了新钻屑量公式,分析了钻屑量与平均有效应力、煤体力学参数间关系规律,计算结果与重庆三汇一矿2124工作面现场钻屑量实测值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钻屑量与平均有效应力、煤层深度、煤体容重、泊松比均呈线性递增关系,钻屑量与煤体弹性模量呈幂指数递减关系;采用新钻屑量公式计算结果与三汇一矿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误差为1.9%.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高产高效矿井要求查明煤层中落差5m左右的断层、幅度5m左右的褶曲、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同时查明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煤层顶、底板岩性.本文概述了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给出了利用不同勘探方法查明地质构造、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应用实例,指出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掘进工艺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冰  李野 《地震学刊》2011,(2):180-184,195
井下瓦斯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研究煤与瓦斯耦合作用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考虑瓦斯气体的可压缩性和吸附、解吸特性,假设瓦斯气体在煤体孔隙中的流动遵循D arcy定律,建立了考虑爆破因素的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 so l对其求解。结果表明:炮掘对煤体的破坏能力大于机掘;炮掘工艺下,爆破应力对煤体应力、位移的作用大于应力耦合的作用,机掘工艺应该考虑应力耦合的作用;煤层瓦斯压力随着煤壁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整个巷道附近的瓦斯压力有降低的趋势,呈现漏斗状分布;煤层上表面煤体竖向位移边界呈以巷道顶端为中心的"O"型分布,且以"O"型中心处的位移值最大。  相似文献   

16.
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矿生产的发展趋势,说明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板水问题是当前煤矿深部开采中所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综合论述了煤矿深部开采中所用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矿井直流电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及地质雷达等勘探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矿井微震与冲击地压是矿山的严重自然灾害。开展有关矿震与冲压的监视、预测和防治,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煤矿灾害超前注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瓦斯易自燃厚煤层开采时所引发的系列安全问题,以研究煤层超前注水为切入点,以义马耿村矿12200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展开煤层注水工艺参数及效果的研究。研究发现,采用"多排扇形立体注水"可使煤体含湿率显著增加。对煤体注水前后相关参数的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多排扇形立体注水"的超前压注工艺措施对降低工作面及进回风顺槽粉尘浓度、预防采空区浮煤自燃及抑制工作面瓦斯涌出的作用显著。此研究对高瓦斯易自燃综放面的综合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自学 《地球》2012,(12):91-91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一直以来,煤炭的开采受到多种矿井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煤层底板破坏和矿井突水事故。底板突水的实质是下伏承压水沿底板岩层内部的通道突破隔水层的阻隔涌入到采掘工作面,是地下水和底板岩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隔水层的阻抗性能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开采矿压对底板的破坏尤为重要。煤炭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探讨了煤矿开采对煤层底板岩层的破坏规律以及煤矿开采水害的预防治理。  相似文献   

20.
浅析金属矿山开采对岩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金属矿产开采污染土壤环境,土壤中重金属累积,Fe、Al在表土淋滤,深部富集;膏盐矿开采造成不同程度土壤次生盐渍化。金属矿床酸性废水直接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体,诱发土壤酸化;膏盐矿的咸水、盐泉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