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煤中有机硫的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90个煤样中有机硫的质量分数测试及研究,发现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基本分布在0%1.0%范围内。在低硫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高硫煤中以无机硫为主。中、高硫煤中,广西、湖南等地区很大一部分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所采集的样品中,高有机硫煤(有机硫>1%)均分布在华南、华北两大聚煤区,属于石炭、二叠纪煤。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变质程度无明显关系。煤炭形成过程中海水作用的影响,是导致煤中有机硫含量偏高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煤或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在水等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从其中析出随水体进入土壤环境中,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其迁移的能力受土壤环境的制约,本文通过对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迁移的能力,根据对煤矸石堆周转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含量变化,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富集能力及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评价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奥陶系铁矿     
我队在本区工作中,曾发现了在奥陶系地层中有一层铁矿。分布也较广,现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总结归纳,以便今后工作研究中参考。 在我队工作地区中,在公坪市、界牌垭、百城老关庙、郑家坪附近一带。在灰黑色的含矽质成份的中厚层灰岩中(下奥陶系的红花园地层中或在扬子贝层下部)夹有一层铁矿,位于层面间或节理中的土和黄土中间,成团块状和鸡窝状出现在地表,它的上层面是扬子贝层成中奥陶系的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4.
煤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迁移与富集。大部分元素在煤的燃烧产物中得以富集,一些挥发性强的元素将扩散到大气中。在飞灰中,大部分环境有害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其粒度成反比,即在细粒飞灰中更加富集,由此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更大。在我国,大型燃煤电厂的环境问题值得重视,同时大量的民用炉灶产生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5.
湖南七里坪-半边街接触交代型硼矿,矿体产于中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产状受岩体顶板形态的控制,多为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一般离岩体较远的部位硼矿石的品位较富,但靠近岩体的部位矿体较厚大。据微量元素相关系数聚类谱系图分析,B元素在岩体中呈分散状态,在高温热液中易于聚集,在矽卡岩中富集成矿,在蚀变的白云岩中有轻微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翁礼巽 《地质科学》1960,3(3):137-147
一、引言世界上超基性岩的分布同不同时代的褶皺山带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的超基性岩都产生在地槽中。根据不完全資料,中国主要的超基性岩也分布在地槽中。如中国北部超基性岩产在古生代地槽华力西褶皺带中;西北超基性岩产在加里东褶皺带中;西南超基性岩侵入于中生代地层中(属于中生代末期燕山褶皺带);也有侵入于新生代可能属于喜馬拉雅造山期的地层中。超基性岩在我国地盾区中也有分布,如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某些超基性岩均产在震旦纪地盾中。  相似文献   

7.
在金矿床中,金、铋常常相伴产出,在金矿体周围存在明显的铋异常,它可作为重要的指示元素。笔者研究了玲珑金矿不同岩石中铋与金含量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基岩地球化学剖面中两元素的相关性,采用电子探针分析了主要矿石矿物中铋和金的含量,发现不同类型岩石中铋含量差异明显,铋在矿体中含量远高于围岩,在矿区中铋与金呈幂函数正相关,铋原生晕规模大、衬度高,与金都是以独立矿物相形式存在。在玲珑金矿化探找矿中,铋含量高,与金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是最佳指示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更生  刘长学 《化工矿产地质》1996,18(4):271-275,283
湖南七里坪-半边街接触交代型硼矿,矿体产于中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产状受岩体顶板形态的控制,多为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一般离岩体较远的部位硼矿石的品位较富,但靠近岩体的部位矿体较厚大。据微量元素相关系数聚类谱系图分析,B元素在岩体中呈分散状态,在高温热液中易于聚集,在矽卡岩中富集成矿,在蚀变的白云岩中有轻微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怀化是我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在加快发展中,把保护生态摆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融合。——湖南省省长徐守盛  相似文献   

10.
在对秦沉高速铁路建筑中某段地基的可靠性分析中,对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勘测设计资料不符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决。在分析过程中,把地基可靠性放在结构整体可靠性的概念中来研究,使地基设计安全的“富余”程度得到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偏压分岔隧道施工过程损伤破坏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汉鹏  李术才  郑学芬 《岩土力学》2009,30(6):1705-1710
正在施工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八字岭分岔隧道属于偏压隧道,而且分岔隧道包括连拱段和小净距段,施工过程转换复杂,因此,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案对于隧道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为更真实地模拟岩体的力学特性,研究施工过程中岩体的损伤破坏,根据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并编制了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程序D-FEM。建立了分岔隧道大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弹塑性损伤有限元D-FEM模拟了分岔隧道不同的施工过程,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和损伤屈服区,最终确定采用左洞超前右洞32 m,左右洞同步开挖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条件公路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弱围岩条件(Ⅳ级围岩)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安全和围岩稳定问题,结合工程实际,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连拱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对比了中导洞一核心土和三导洞先墙后拱施工工艺下隧道的位移特征、点安全系数、二次衬砌应力、锚杆和钢拱架轴向应力。实际工程研究表明,中导洞一核心土施工工艺开挖软弱围岩条件大跨度公路连拱隧道是可行的,对类似软弱围岩条件的隧洞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15.
 Before tunnel construction began, the ground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levels around the tunnel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if water compositions could predict whether surface water will be influenced by tunnel construction. Wh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well and springwater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unnel seepage water, and the altitude of the well and spring was above the tunnel level,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well and spring was influenced by draining tunnel seepage water. Therefore, compar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may be used for predictive purpose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ere was no notice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 in springwater prior to changes in groundwater level at a particular site. The changes in the hydrology of the plateau caused by tunnel construction were also studied,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changes in groundwater chemistry as well as changes in groundwater levels. Prior to tunnel construction, river discharge was greater. Following tunnel construction, some river discharge decreased because springwater was drained as tunnel seepage water and the spring in the catchment dried up. Tritium concentration indicated that 3 years after tunnel construction, surface water did not reach tunnel levels in spite of groundwater level lowering and remaining unconfined groundwater being drained. Received: 17 January 1996 · Accepted: 10 July 1996  相似文献   

16.
隧道围岩强度不均地段塌方成因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以及风化作用,工程场地岩体中多存在围岩强度不均地段.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就经常遇到软硬岩石交汇而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很多不利情况,并且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原因之一.2006年1月,承德韩郭线二级公路工程,喇嘛梁隧道软硬岩石交汇地段由于地下水作用导致围岩风化程度不均,产生软弱结构面并造成了大面积塌方.基于现场的追踪调查与考察,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拱顶架设工字钢梁并配合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支护方法来处理这类围岩.  相似文献   

17.
双连拱隧道施工偏压力学特性的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申玉生  高波 《岩土力学》2006,27(11):2061-2065
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工程,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进行现场监控测试与分析,获得了隧道支护结构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锚杆轴力、中墙内力以及隧道支护结构中的内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不利于隧道结构受力(关键是中墙受力)的施工工序发生在隧道由单侧施工过度到双侧施工时;中墙弯矩的方向一般是由后施工洞室向先施工洞室偏转。现场测试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望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分析与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42,自引:11,他引:31  
于宁  朱合华 《岩土力学》2004,25(8):1330-1334
随着地表建、构筑物密度与日俱增,在地铁建造过程中对地表环境的保护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难题。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地铁施工之后,如何合理预测和控制盾构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盾构隧道工程进行了三维的变形模拟分析,与实测的数据比较计算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苟奇 《探矿工程》2012,39(11):78-84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以及各种配套法津法规日趋完善,隧道施工分工序承包组织模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根据建设项目实行过程以及管理的现状,对隧道施工生产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整理了一套相对合理的经验,使隧道施工分工序组织模式的管理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现代遥测技术,把选测断面传感器(频率类、电压电流类、开关量类、数字类等)数据采集、三维激光扫描、地质超前预报、爆破振动监测以及可视化监控融合在一起,实现隧道施工掌子面可视化实时显示与分析、隧道施工监测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隧道施工多元信息监测系统TIS(tunnel intelligentized monitoring system),确保复杂围岩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该系统测试项目的全面性、实时性和预警性对隧道施工的动态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