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论确定地震震源深度的地震宏观方法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在近场震源不能视作点源的认识,分析导出了相当于线、面源幅射场的深度公式,进而对源的类型不予作假定,将源指标的几何扩散率n作为待定参数,导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且普遍化的震源深度公式。该公式的诸种解法中,以计算方法较准确,精度高;作图求解有较直观的优点,但准确性差,精度低;图算法仅作为获取粗略值和考察数据的均匀性用。用该公式对我国发生的一些不同震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计算,经对比,效果很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初步研究了这些地震的震源几何学,并且首次给出了宏观地震震源深度测定值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2.
宏观地震方法考虑吸收确定震源深度问题的通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每个地震都有震源,而震源类型则各式各样,震源幅射能量到地面所产生的宏观场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近场,描述宏观场物徵的两个参数: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和吸收系数A/km^2也因地震而异,它们的量值完全由实际的宏观场确定。由此导出完整宏观地震震源公式获得宏观地震方法考虑吸收确定震源深度问题的通解,对比能解和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各提出三种计算方法,以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经过四个实例两公式的几种算法相互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在近场吸收系数A/km~2和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都因实际地震而异的认识,导出了完整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获得确定震源深度考虑吸收的宏观地震方法的通解。对此通解及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各提出三种算法以满足三种需要,经过三个实例,两公式六种算法对比计算结果都很好,并利用所得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探索了震源几何学,为钻探地震直接观察震源的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段星北 《地震工程学报》1997,19(1):76-82,90
根据震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和近场吸收系数a/km^2都随实际地震而异的性质,导出了完整震源深度公式,并获得K-G问题的通解。对此通解及震源深度公式分别提出3种算法,效果都较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粗略地探索了震源几何学,为直接观察震源的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震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和近场吸收系数α/km2都随实际地震而异的性质,导出了完整震源深度公式,并获得K-G问题的通解。对此通解及震源深度公式分别提出3种算法,效果都较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粗略地探索了震源几何学,为直接观察震源的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震源深度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星北 《地震学报》1997,19(6):590-599
利用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和完整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计算了中国地震目录等书刊上的宏观地震场(等震线图)资料,得出震级为8.6~3.0的200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了它们的地理分布,可见中国地震以浅源地震为多.震源深度<9 km者在200次中有162次(81.0%).其中深度<5 km者有111次(55.5%),此种浅震多分布在南北地震带邻近各省,少数散布在除浙江省以外的各省.深度在10~20 km的中深地震较少,仅32次(15%),多半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及新疆西部、陕西、山西和山东(沿郯庐断裂带并过海至东北).深度超过20 km的深源地震很少,散见于云南南部及内蒙东端.   相似文献   

7.
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及其精确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星北 《地震学报》1998,20(3):255-263
在I1=I0、r1=r0时证明了h=r0,即极震区成为震中区时震源深度恒等于震中区等震线半径.它是震源深度的理论标准,并由此演译出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的精确计算方法.对比计算表明,完整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及其常规计算方法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孔隙介质地震电磁信号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最近开发的孔隙介质震电波场算法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探讨不同结构模型中双力偶点源以及有限断层面源作用下产生的地震波及其伴随的电磁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考察了不同震源时间函数类型对震电波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并以Ricker子波为例讨论了震电波场的频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震电磁信号的波形、振幅和持续时间等都不同程度受到模型结构的影响,结构越复杂,波形也越复杂;不同震源(双力偶点源与有限断层面源、震源时间函数类型、Ricker子波峰值频率)产生的位移场和电磁场在波形和频谱响应方面整体上呈现相似的特征,但在波形和频谱的幅度和复杂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胥广银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7,29(3):275-285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 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 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 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 ②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单纯形法计算了阿克陶M_S6.7主震的震源深度,结果为7.5 km,但单纯形法对设定的初始深度依赖值过高,震源深度值不一定可靠。用PTD法计算了阿克陶M_S6.7主震的震源深度,结果为9.4 km,且用了44个台站的震相数据共组成99个有效样本数参与了计算,不仅样本数多,而且震源深度样本数的集中度也比较符合高斯分布的特征,所以震源深度值可信度高,也非常接近国内和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给出的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当主震的震源深度已知且适合单纯形法设定的初值时,用单纯形法来计算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不仅残差小,而且软件实现简单,确保了地震序列的按时提交。再用PTD法来检验该地震序列震源深度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差值不超过10 km,符合中国地震台网对震源深度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MacroseismicformulafordetermininghypocentraldepthanditsprecisecalculativemethodXINGBEIDUAN(段星北)4EntrancetoNo.110ofBuilding...  相似文献   

12.
The differential similarity transform of a magnetic anomaly i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its intensity and gradient components. This transform is sensitive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a chosen central point of similarity and the source and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homogeneity of the field. Taking advantage of this property, a new field inversion method resul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source position and shape type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he field gradient components are measured directly in magnetic gradiometry, or they can be calculated from the measured field data. Regional and local linear backgrounds are accounted for by the method.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on either regularly or irregularly-spaced data sets, on even or uneven surfaces of observation. The solving of the systems of equations is not necessary. A semi-automated inversion for both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sources is implemented. Model and field tests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inversion technique for depth and shape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3.
用位错模型研究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根据位错模型导出了震级不仅与震中烈度和震源深度有关,而且与极震区面积有关。震中烈度通过应力降和震级联系起来,而极震区面积则通过位错面的面积或震源体积和震级联系起来,使震级与烈度的物理联系更加明确。 用我国的61个浅源地震资料,用逐步回归方法计算出震级M与震中烈度I0、极震区面积(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A0的关系为: M=3.53+0.039I02+0.0178(Ig A03,还分别计算出震级与6-8度区面积A6、A7、A8的关系为: M=3.63+0.72 Ig A6, M=5.34+0.718(Ig A7)·(IgIg A7), M=5.92+0.104(Ig A82。并外推出震级与5度区面积A5的关系为: M=3.03+0.72 Ig A5。 利用这些关系式来确定历史地震震级比仅考虑震中烈度来确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urce characteristics (depth, distance, type and azimuth) on the site effect in Acapulco and the Valley of Mexico. Site amplification was estimated by means of spectral ratios (both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and standard spectral ratio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from earthquake recordings at soft and hard sites. In Acapulco, 125 Mexican earthquakes covering a hypocentral range of 7–290 km and a depth range (H) of 3–61 km were analyzed in three different groups of hypocentral distances. In the Valley of Mexico, we estimate site effect at five locations using recordings from shallow-coastal interplate (200?Δ?570 km; H?35 km) and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inslab (132?Δ?738 km; 32?H?178 km) earthquakes, as well as from teleseismic events. Our results seem to point to negligible dependence of site effects on the source location and type.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历史大地震的矩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把地震矩和地面加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与地震烈度和该加速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结合起来,导出了使用Ⅵ度等震线平均半径估算我国历史大地震矩震级的公式。 我们使用这一公式给出了53个大地震的矩震级,并对其它震源参数作了计算和讨论。从本文的结果来看,板内地震的矩震级不大于9.0。  相似文献   

18.
从波动方程出发,推导出平面波场传播基本公式,阐述了利用地表观测波场反演地球内部波速结构的理论关系.观测波场可通过-p 变换分解为地表平面波场,其最大振幅的轨迹能稳定地反映出地球内部波速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这一特征可用来对反演解空间进行约束.波场延拓技术可以充分地利用观测波场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在迭代反演中不仅能简单快速地得到反演解,而且所得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少受主观因素影响,这是一种很好的反演技术.对波场延拓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采用了同态反褶积等改善资料信噪比的措施,使解的分辨能力得到了提高.文中对南海北部一个声纳折射剖面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区1.4km 深处,存在一个从1.76km/s 到2.21km/s 的速度间断面.间断面上下两层的速度梯度分别为0.54kms-1/km,0.63kms-1/km.最后,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对浅海构造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长白山火山区的水平运动缺乏中心对称性分布特征,本文采用同一深度沿三个互相垂直方向拉张的点源模式模拟了长白山火山区的岩浆囊压力变形源. 在介质参数为Vp=6.700 km/s,Vs=3.8700 km/s,ρ=2900 kg/m3的均匀弹性半空间中, 联合利用2002~2003年长白山火山区的GPS观测数据和水准数据, 结合PSGRN/PSCMP代码和遗传算法反演长白山火山区的压力变形源特征. 反演结果表明,由三个垂直的不等量扩张方向确定的椭球状点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白山火山区岩浆囊压力变形源. 岩浆囊深处9.2 km,在走向为34.4°,倾角为82.2°的断层面的法向方向体积扩张量最大,达到7000000 m3;在走向为3028°,倾角为78.5°的断层面的法向方向体积扩张量次之,达到6598071 m3;在走向为337.7°,倾角为14.0°的断层面的法向方向体积扩张量最小,达到5220160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