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沈阳城名记     
今天的沈阳,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谱写了光荣历史。 公元前 299年,燕国名将秦开率大军破东胡、筑长城、建四郡,其中辽东、辽西二郡,即现今辽宁之地。秦汉时辽东郡不变,其属下 18县,其中候城县 (今沈阳地 )乃重要军事重镇之一。乃边防斥候之城,故冠以“候城”名之。据考古资料证明,当今沈阳城就是在战国候城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一座古城。 辽称“沈州”系沈水之阳城也, (古时山之南曰阳,水之北为阳 )。金继之,金末毁于兵火。元推行行省制,辽阳行中书省下辖七路,其中“沈阳路”于 1296年 (元成宗元贞二年 )在历史文献上始出现“…  相似文献   

2.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邓庆 《中国地名》2010,(3):63-64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逐溥仪出紫禁城;北京、沈阳两座皇宫已不再是清朝的皇室产业。而归属了民国政府。翌年,沈阳故宫脱离了皇产事宜处的管理,被奉天省政府接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下的奉天省政府,也非常注重对东北人民的“文治”。聚集在其旗下的一些有识之士,诸如莫德惠、冯广民、仇玉埏等,借鉴北京故宫成立博物院的做法,同时又受到张学良被聘为该院临时董事之影响,提出将沈阳故宫辟为博物馆的建议。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一月,东三省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东北第一座公立博物馆正式诞生。此前,奉天省政府对这个“前清皇宫”的使用并无长远规划。而主要被军队和一些社团组织所占用。这是清末民国时期在沈阳故宫发生的一段重要史事。本文根据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及相关文献的记载,对沈阳故宫宫殿被占用情况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政府根据不平等的《东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在奉天(沈阳)修建了火车站(今沈阳站北货场),同时把铁路两侧(东起今徊平大街,西至兴工街东侧,北起北七马路,南至南八马路)约6平方公里土地,划分“铁路用地”,归俄人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2):19-20
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代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属东京道贵德州贵德县,元设贵德州巡检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修筑抚顺城,设抚顺干户所,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  相似文献   

6.
沈河区是沈阳的中心区、古城区,是沈阳的胚胎。远在公元前300多年前.燕国大将秦开在这里建侯城,形成沈阳城的雏形。历史沧桑朝代更换,此地皆为重镇。17世纪20年代,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地位却始终没有变在此建都,称盛京。  相似文献   

7.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建瓯传统茶业的盛况综述赖少波(建瓯市第二中学)建瓯植茶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202-300年的战国末期和秦汉初期。至唐中叶,建瓯已盛产茶叶。陆羽(729-780年)在其所著的(茶经)“八之出”中就提到建州(即今建瓯)...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沈阳的大东区珠林路南有一家门口高悬“龙吐天浆”巨匾的酿酒厂:沈阳市老龙口酒厂(现与新加坡一家公司合资成立“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它是沈阳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沈阳城建为夯筑的土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在元代旧土城基址上,将其改筑为砖城,内辟十字街,设城门四座与街连通,东为永宁门,西为永昌门,南为保安门,北为安定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将都城迁到沈阳,此后,城的建设也继承了汉族传统建筑成就,以都城规制进行。  相似文献   

10.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0):64-65
《晋书·地理志下》:“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妹书·州郡志》:“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立。”又云:“澧阳令,晋武帝太康四年(283)立。”这为石门县建县之始,县治驻今治。隶天门郡。辖境当与今石门县同。因县治驻澧水北岸,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故名。郡、县同治。“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建石门县,隶澧州(旋改澧阳郡)。”自此,石门县,名列国史。  相似文献   

11.
鹿鸣春饭店,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大西路。是沈阳一家大型高级饭店,经营山珍海味,各色宴席,菜点风味绝伦,声誉闻名遐迩。鹿鸣春取名于《诗经·小雅·鹿鸣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性善良温顺,好客喜群,每觅美味,从不独食侵吞,总是哟哟鸣群邀众,同食共尝。故云:“蜂遇花聚众,鹿得草鸣群”。鹿呜春借此得名。鹿鸣春饭店为过去沈阳著名的“三春”(鹿鸣春、明湖春、洞庭春)之一,并名列三春之首。由于烹调技艺精湛,驰名东北,曾于长春、佳木斯设有分号。昔日的鹿鸣春,店堂之中悬挂“别有洞天”扁额…  相似文献   

12.
感受世园     
会标以玫瑰花、地球、机床为基本元素,整个造型似盛开的玫瑰(玫瑰是沈阳的市花)。红色向绿色的过渡象征着沈阳已由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发展成为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地球代表着世界,蕴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沈阳通过世界园艺博览会走向世界。吉祥物为世博园内栖息最多的鸟类——灰喜鹊,名字叫“阳阳”,充分体现了它的真实性、自然性和本地性。喜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展开双翅的“阳阳”象征着沈阳的活力和热诚,也象征着沈阳愿把吉祥如意带给全世界的美好愿望。会歌感受世园  相似文献   

13.
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清末遗老郑孝胥来沈阳(当时称为奉天)小河沿消遣游玩,兴之所至,写了一首七言古诗,其中两句说:“北俗虽豪缺风雅,唐集屠沽作都会。”此诗以尖刻甚至污辱,性的语言嘲讽沈阳人没有文化,沈阳人尤其是文化人士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贲懑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的23岁青年金毓黻。  相似文献   

14.
沈阳初名沈州,后改称沈阳,从县发展为市,今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关于“沈阳”地名历史沿革,过去考证众多,说法不一。为解众家之疑惑,本人愿再度考证,对此做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09,(6):F0003-F0003
由沈阳市文联、和平区人民政府、辽宁省展览贸易集团共同举办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民间艺术精品”第二届中国(沈阳)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于2009年5月26目至5月31日在沈阳辽宁工业展览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6.
中街,沈阳著名的商业街,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中街,为城市中央之街,其时,沈阳只有一座方城,中衔位于其中央,于是得名。这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一条街。在沈阳古城的中心地带,有一个由东、西、南、北顺城街路围成的区域,被称之为“方城地区”。  相似文献   

17.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18.
喀左全称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是我国北方历史名城和贡醋之乡。“喀喇沁”是蒙语,意为 “保卫、看守”。是历史上元朝蒙古败退草原后,时为北元喀喇沁部落之兀良哈氏蒙古人的辖区领地。“喀喇沁左翼”之名始于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是关外女真人(满清政府)诏编左领,将北元的喀喇沁部分划出左、右两旗。喀左位于今辽宁西部;而 “喀喇沁(右)旗”至今仍旧隶属于内蒙古(赤峰市)管辖。 喀左最早的名城当属“鸽子洞”,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科研第四号,位于水泉乡境内大凌河西岸的悬崖绝昼上。这一天然石洞不但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ESDA的辽宁省县际经济差异时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关伟  朱海飞 《地理研究》2011,30(11):2008-2016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采用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的方法对2000-2009年辽宁省县际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认为辽宁省县际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区县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的区县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地区并有向沿海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  相似文献   

20.
邓庆 《中国地名》2009,(8):50-51
沈河区作为沈阳中心城区.与古城同龄,已有2300年的历史。因此,她甚至被称为“沈阳的胚胎”。其诞生地就是今天的以沈阳故宫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所在,也就是最初的沈阳古城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