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邱 《地理教学》2010,(15):59-60
地理学科思想是人地相关、统一整体和谐发展的思想,地理的味道应该是开放综合、社会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课的味道首先在于探讨生活实例,解决社会问题,明辨人地关系,其次在于应用生活实例综合教学,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用大自然的美和广阔天地的空去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书面考试本身并没有错,特别是大型的中考、高考必不可少,但冷峻、神秘不应是它的全部。对试卷设计进行改革,赋予试卷温和可亲的面孔,使试卷透溢人文关怀,有助于调适学生的应试心理,减轻心理压力,把紧张的考试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之旅。我的建议是: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对我国近代的科学与教育,有卓越的贡献。在科学方面,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还创立和领导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他亲自讲课,编写教材,创立了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地理系。在浙大  相似文献   

4.
万程 《地理教学》2011,(22):11-12,17
新课程理念认为,初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性格、气质、动机、兴趣、喜好、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评价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就会多一份成功。但是现在的许多试题在编制时常常忽视这一点,在试题中过分强调统一,不管什么能力和水平的学生,不管什么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管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无差别,反正他们面前摆着的就是一份一模一样的试卷,完成一模一样的答题要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遇到一些困难,只能“望题兴叹”。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2):F0002-F0002,1
辽宁省孤儿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来信收悉.得知你们国庆期间就要搬进新校园,这使我回想起在辽宁工作期间决定掩孤儿学校从朝阳市搬迁到沈阳市时的情景.如今,在各方面努力下,这已成为现实,同学们将有一个更宽敞、更温暖的新家,更多的孤儿将得到呵护关爱,在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扬起希望之帆,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相似文献   

6.
地理界的一颗巨星、一代宗师、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施雅风院士93岁高龄辞世了。施先生对华南地理学的发展一向给予极大关怀、支持与很多具体帮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谨追忆数宗往事,纪念施雅风院士对华南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小媛 《地理教学》2010,(13):26-27
一、案例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了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影响大的自然资源和优势产业,了解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本节所讲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占有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崛起和振兴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9.
李国红 《西部资源》2013,(3):131-131,158
执行力是一个单位能否高效完成工作的一个前提,不管有多么完美的计划,多么成功的模式,没有执行全是空话。  相似文献   

10.
曹军 《地理教学》2013,(2):45-46,30
正忧患意识是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原动力,它包含着清醒的危机意识、深切的责任意识、昂扬的奋进意识和赤诚的爱国情怀等。世界许多国家十分注重忧患意识教育,如日本一直都教育学生本国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2,(2):66-66
气候特征和气象变化,是一个地方的自然因素之一,因此气候特点也成为一个地方地名的来源。人们只要闻其名便知其气候特点,这是十分有趣的事。因云雾而命名的地名。广东西部有个云雾山,因其主峰四时云雾不散而得名。贵州省贵定县也有一个云雾山,是因其常年云遮雾绕。台湾省台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活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理论创新成为一个时代性课题,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3.
腐败,本是生物学里的一个名词,它是指有机体的腐烂变质过程。阳光是万物之能源,万物生长靠太阳。不仅如此,"阳光"还是最好的"防腐剂"!反腐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它关系到一个政权乃至一个制度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4.
一、地名规划工作的意义 1.地名规划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其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可提供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创新服务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是全社会参与经济建设的平台之一;二是社会及边界稳定的保障。发展经济的前提是稳定,没有一个稳定环境,“一心一意搞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小到一个乡(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09,(3):64-71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盛典,也是党和国家举行重大节日庆典的一种隆重仪式,某种程度上集中体现了一个政党或国家的威势和军事实力、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除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约8%,居住面积却约占全国面积的50%到60%,由于他们居住的地区地形、气候、植物、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城市系统     
城市系统是指特定地区城市居民点网络。每一个城市居民点及其周围地区又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各居民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完全自给自足的,或多或少不同程  相似文献   

18.
栗宁 《地理教学》2010,(1):58-58
承转是指课堂教学中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或从一个教学内容到另一个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转换。不少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之后,千篇一律地说:“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问题(或内容)”,这样使得知识之间缺少联系而显得“琐碎”,整堂课也会给人以“拼盘”之感。  相似文献   

19.
地名要讲文化,地名文化的核心是地名的由来含义以及历史演变。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已经考证过的村名来历,还有没有必要重新进行考释?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伟 《中国地名》2011,(3):58-59
马克思认为: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它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是随着手工业的出现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而逐渐形成的,它出现后便成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成了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城市文化的本质来自城市,没有文化的城市足没有灵魂的城市。世界上的城市千差万别,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