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华国 《中国地名》2014,(10):47-4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一些大型煤矿生产企业纷纷改革原有的生产模式,在生产和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GIS信息管理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优化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
叶雷  张超 《地理教学》2004,(3):39-41
自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以来,GIS产业一直以上升趋势不断发展,GIS专业人员的需求有增无减。在中国刚起步几年的GIS产业化过程中,已经有国产GIS软件进入国外的市场。GIS产业化的良好前景也为普及GIS教育奠定了市场基础,也为发展中国GIS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科学(GISci)尚不成熟,但中国地理信息系统(GIS)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因此GIS学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尝试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GIS学科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数字世界、空间认知、空间表达、空间分析与研究方法,同时从社会实践角度总结了GIS应用中的组织、管理与社会问题。1)系统总结地理空间、空间认知与信息表达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2)回顾GIS的概念与内涵演变,论证GIS概念的多样性与同一性,分析了几个代表性的GIS研究方向;3)在回顾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基础上,探讨空间分析、知识产生过程以及基于GIS的地理学研究范式;4)辨析GIS与组织管理间的关系、GIS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GIS应用面临的问题。建议围绕“空间认知与表达”、“GIS方法论”、“GIS、组织与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完善GIS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格网技术对GIS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的Web技术,必将深刻影响GIS的发展。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格网技术为VRGIS实时场景渲染和海量场景数据存储以及GIS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组装应用软件将对GIS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可以实现中国GIS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面向区域”的GIS控件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正江 《地理研究》2003,22(2):227-236
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区域”GIS控件的概念———即以特定的地理区域为对象,将基础地理信息连同有关的GIS功能操作融合为一个可重用的程序模块,以Microsoft的COM(即“组件对象模型”)技术为基础,组织为“GIS化”的ActiveX控件。这种GIS控件,将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对象”扩展到了整个特定的地理区域空间,其核心思想是不仅封装了GIS的数据模型,必要的功能操作,而且封装了所有的基础地理信息。由于省去了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因而这种GIS控件可被广大非GIS专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者灵活、简便地用于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GIS功能扩充,也可用于构建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因而有利于GIS技术应用的普及。文章最后给出了有关陕西省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白洁  贾亚红 《西部资源》2014,(6):113-11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推动着当代GIS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使得在因特网上实现GIS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立万维网GIS(WWW GIS或Web GIS)是近年来GIS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介绍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现状,到Web GIS发展的特点及其几种构造模式的分析,阐述了Web GIS或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Internet GIS)是当前GIS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综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普通高等院校高考招生信息及研究生招生简章,对GIS硕士及博士点方向的学科取向特征及GIS高等教育的省际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GIS研究布局侧重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GIS设计与应用两大模块;GIS数据采集、管理、地理信息服务有所涉及;在GIS研究前端如GIS空间认知、地理信息本体,及GIS拓展延伸的软科学问题上投入力量不足。综合硕士点、博士点及GIS专业本科招生高校信息,以省域为基本统计单元,基于重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005~2008年,GIS高层次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尺度上形成北京市、江苏省两大中心;区域尺度上2005年与2008年差异明显,广东、云南步湖北、四川、甘肃及吉林之后成为新的区域性GIS教育中心,全国六大区域GIS教育中心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空间科学,以其独特的空间观点和空间思维,从空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出发,揭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所研究的空间对象出发,对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新方向提出思考:1从地球空间拓展到宇宙空间,需要构建宇心坐标系和宇宙GIS、月球GIS等;2从室外空间延伸到室内空间,需要发展室内GIS,并拓展到水下空间和地下空间;3从宏观到微观空间,可以发展面向游戏的体育GIS、面向生命健康管理的人体GIS等;4面向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空间解析的理论和方法,贡献于大数据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格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的Web技术,必将深刻影响GIS的发展。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格网技术为VRGIS实时场景渲染和海量场景数据存储以及GIS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组装应用软件将对GIS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可以实现中国GIS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强科技的利用。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系统是目前重点努力对象,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土地利用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搜集,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按照全局思想来完成,对于各项工作部署和应对,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系统应用、研究,必须不断地创新,在系统功能上持续完善,否则容易造成相反的结果。文章针对"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系统"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汪红艳 《地理教学》2014,(12):47-50
从电子白板、三维GIS地理案例、数字星球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归纳得出结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恰当地整合,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创设高仿真的地理学习背景,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计算模式驱动下GIS体系结构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模式是信息时代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范式,它综合反映了信息科学的理论、软件与硬件等因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相互作用的形式,是与相应阶段主流信息技术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规律模式或构筑范式。该文分析了计算模式驱动下GIS的体系结构从单机模式、局域网模式、广域网模式(WebGIS)到网格模式(GridGIS)的发展过程,指出单机、局域网和广域网模式本质上都具有集中封闭的性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技术、物理、功能和逻辑思维等五大边缘,是典型的空间信息孤岛。网格计算模式是一种彻底的分布式计算模式,GIS的网格模式直接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技术、物理、功能和逻辑思维限制,并面向理论边缘的解决,具有开放、均质、扁平的结构性质,升格为空间信息网格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借助现代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MAPINFO为基本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BASIC为模型开发工具,ACCESS为后台数据库,POWERBUILDER为综合集成工具,在对现有大量泥炭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中国泥炭资源地理信息系统(China Peat GIS)。该系统提供的泥炭资源GIS数据信息、多媒体信息、各种文本信息对于泥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象的GIS时空数据模型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时空数据模型是描述空间实体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的有机体,是GIS存储、再现、分析动态的现实世界的基础.该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地理实体抽象为空间对象,对空间对象的空间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进行封装,提出了基于对象的GIS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重点探讨了基于对象的地理实体描述方法、空间对象的时态特征和时态数据的存储方法,为时空信息的有机集成、共享管理、决策分析与应用提供了关于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地球信息科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每个分支都有许多亟待深入的前沿领域。地球信息哲学中的前沿领域主要涉及数字化世界的本体论问题、地球信息流和地球空间认识论问题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等;地球信息机理中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有地球信息转变机理、地球空间认知、地球信息表达方法的拓展、地球信息的不确定性、地球空间关系、地球空间尺度以及地球信息共享中的标准、规范和立法等;地球信息技术的前沿研究主要包括地球信息的集成和融合、GIS中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地球信息技术集成、地学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GIS的互操作技术、地球信息的分布式计算以及GIS中的面向对象技术等;地球信息工程的热点领域是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球信息科学将保持理论化、工程化和学科交叉领域泛化的发展特点;地球信息理论研究将呈现信息标准化和信息表达多维化的发展态势;地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色;地球信息工程和应用将向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GIS作为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最  汤国安  闾国年 《地理学报》2012,67(7):867-877
地理学语言是人类理解、研究、表达与传播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演进。本文根据地理学语言在结构、功能及其特征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结合地理信息本体论、认知论和语言学理论, 总结了GIS 语言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阐述了GIS作为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本质特征、结构、功能以及内容体系, 明确了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GIS语言实现了地理对象的语义定义、特征抽象、行为表达和时空运算处理过程的高度统一, 是地理学语言的高级形态;通过分析GIS 语言所具有的抽象性、系统性、严密性、确切性、层次性等基本特征。认为GIS语言的概念与体系结构的形成, 将推动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文中从数字技术的影响、学科范式的转变、发展导向和地理表达能力四个方面对GIS语言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实现农用地估价方法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对我国农用地估价现状和估价方法的分析,从农用地估价与GIS技术结合的客观需求与技术可行性出发,总结目前同类系统的开发模式,以农用地价格学、信息系统学和计量地理学为基础,探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农用地估价在方法上的创新,基于组件式GIS平台SuperMap开发经验进一步分析其技术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GIS课程内容的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妙龙  黄佩蓓 《地理科学》2002,22(6):747-752
介绍了作为全球性GIS教材范本的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研究生用“地理信息科学核心教程”的内容体系和结构,介绍了被誉为GIS经典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技术,管理与应用》一书的内容体系,作为对比,介绍了我国最新出版的被誉为“迎接新进展空间时代与信息社会的好教材”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一书的主要内容;对比国内外教材,分析探讨了我国GIS教育、教材与人才培养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当前GIS学科发展迅速、人才培养中教材体系庞杂的特点,提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教材体系框架,旨在为我国跨世纪GIS教育与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产业的涵义,以及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通过扶持国产GIS软件,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和交换格式标准,扩大地理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领域,珍惜人才,重视教育,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地球信息科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每个分支都有许多亟待深入的前沿领域。地球信息哲学中的前沿领域主要涉及数字化世界的本体论问题、地球信息流和地球空间认识论问题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等;地球信息机理中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有地球信息转变机理、地球空间认知、地球信息表达方法的拓展、地球信息的不确定性、地球空间关系、地球空间尺度以及地球信息共享中的标准、规范和立法等;地球信息技术的前沿研究主要包括地球信息的集成和融合、GIS中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地球信息技术集成、地学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GIS的互操作技术、地球信息的分布式计算以及GIS中的面向对象技术等;地球信息工程的热点领域是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球信息科学将保持理论化、工程化和学科交叉领域泛化的发展特点;地球信息理论研究将呈现信息标准化和信息表达多维化的发展态势;地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色;地球信息工程和应用将向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