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阳得名考     
辽阳得名于唐代辽阳,古称襄平,曾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都邑,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关于今辽阳(1)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在辽代。这种说法系根据《辽史·地理志》中有“天显(辽太祖年号,太宗继位后沿用)十三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的记载。但在笔者看来,这只能说是辽阳在历史上的正式命称,却不是辽阳得名之始。虽然唐辽东都督高藏反唐后建府易辽东郡故城为辽阳之说没有明证,但唐中宗时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及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长吐于被封为辽阳郡王事则在《旧唐书·李多祚传》及《新唐书·契丹传》…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12):19-20
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代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属东京道贵德州贵德县,元设贵德州巡检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修筑抚顺城,设抚顺干户所,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1):96-9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经当时辽宁省委、辽宁省革委会决策,中国石油辽阳化纤公司最终选址在辽阳市兰家公社石场峪村。作为我国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建设的四大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大项”(辽他建设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12):24-25
关于锦州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锦州之名始于辽代,起源小凌河。据《奉天通志》载:“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日参柳水,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县,迳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北宁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日锦川,县名亦取于此”。据《明一统志》记载: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2,(4):10-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洽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务”,元代发音为vu,但蒙古语没有辅音v,所以用一个读音相近的qu来代替,后来转写成“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6.
奉国寺始建成于了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据寺内老僧讲,光绪八年修正殿时,从梁上坠下一根丈余长的“八门尺”上书“辽开泰九年正月十四日起工”。诗曰:“借问老僧何代寺?有辽开泰九年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12):21-23
丹东市,原名安东市。“安东”一名源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 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唐朝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辽建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属婆速府路(今振安区九连城镇)管辖,元朝时沿袭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相似文献   

8.
沈阳城名记     
今天的沈阳,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谱写了光荣历史。 公元前 299年,燕国名将秦开率大军破东胡、筑长城、建四郡,其中辽东、辽西二郡,即现今辽宁之地。秦汉时辽东郡不变,其属下 18县,其中候城县 (今沈阳地 )乃重要军事重镇之一。乃边防斥候之城,故冠以“候城”名之。据考古资料证明,当今沈阳城就是在战国候城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一座古城。 辽称“沈州”系沈水之阳城也, (古时山之南曰阳,水之北为阳 )。金继之,金末毁于兵火。元推行行省制,辽阳行中书省下辖七路,其中“沈阳路”于 1296年 (元成宗元贞二年 )在历史文献上始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1,(12):37-38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宁远”卫条目下有关于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的记载。《奏报关东情形疏》(明天肩三年(1623年)年间刊行)和《建同大纲》等文献均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  相似文献   

10.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以其西北部宽阔无垠的大草原和东南部层峦叠嶂的大山脉(大兴安岭尾脉、七老图山山脉)相结合的特殊地貌,哺育了她特有的古代文明。《荀子成相》载:“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水经注》云:“砥云,辽水所出。”今克旗的西拉沐沦河的白查河都是辽水的主要上源。1975年在百岔川下游天宝同出土的商代铜(?),它们同近年来先后发现的克什克腾岩画一起,共同证明了克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据《蒙古游牧记》和《热河经棚县志》载,自周秦至汉初,克旗均为匈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12):36-37
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北岸,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内设置房县,西晋撤销。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营州,后为高句丽侵占。唐平定高句丽后,归渤海国显德府。辽代,本境属显州奉先军。  相似文献   

13.
辽阳古有襄平、昌平、辽东、辽州、东平、铁凤、天福、南京、东京等名称。初称为襄平始于战国时期的燕昭王,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以上是学术界人所共知的常识。 据考古工作者发现,远在六七千年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那么,襄平以前辽阳地区冠何之名称则是学术界应该探讨和研究的。这也是本文之宗旨。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去辽阳,只要远远望到辽阳市区,你就会看到一座古塔巍然屹立的雄姿,这就是著名的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体态雄伟、端庄,结构严整、匀称,是辽代以来砖塔 较为出类拔萃的古建筑。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达71米,逐层稍内收,塔身八面有坐佛、胁侍飞天等砖雕像。各层悬有风铃、铜镜,塔顶有刹杆、宝珠和相轮。整个建筑的造型和局部雕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志文 《中国地名》2009,(8):102-103
以前盛京(今沈阳市)皇城外曾有“四城”之说,亦称“四扇御门”,即南有辽阳城,北有铁岭城,东有抚顺城,西有新民城。这四座城池距盛京的里程虽然备不相同,但却因地依势而成为盛京皇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门户,它们恰如布置于京畿要地周围的四名守护“卫士”,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1,(12):27-29
阜新市名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设置的阜新县。其含意有二说:一说是“山阜日新”,一说是“物阜民丰,焕然一新”,当为此地“物产丰富,逐年兴旺”之意。1940年置市时,以此得名。  相似文献   

17.
去辽阳,最想知道什么,是历史?是文化?是经济?是风俗?是特征?是变化?是魅力?在东北,辽阳的名字很响,人们常说“先有辽阳,后有沈阳”,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曾到过黑龙江的“爱辉公社”,那里曾是中国被迫和俄国签订卖国条约的地方,在那里的纪念馆里,第一张大照片就是辽阳白塔,可见当时的地方管辖权已经延伸到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2):63-65
《宋史·卷四九三》:“初,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总二十州,皆置刺史。”国史始载“下溪州”。古丈县域,战国属酉阳邑地,汉为酉阳县地,隋唐为大乡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溪州治所从老司城迁今会溪坪,改名下溪州,又称誓下州。元为保靖州和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地,治今永顺县王林(芙蓉镇)。明置田家润长官司,治今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清初为永顺县地,道光二年(1822)析古丈坪厅,治今古丈坪(古阳镇),属永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古丈县。县治古丈坪。民国二十三年古丈坪改为古阳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12):33-35
“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据民国二十年(1931年)出版的《朝阳县志》记载:“因城址东邻凤凰山脚下,山形如青凤昂首展翅对城似鸣状”,即取储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命名。  相似文献   

20.
汉赋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地名赋在汉赋中则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专就汉代地名赋的基本情况、文学成就、历史影响谈以下浅见。汉代地名赋的基本情况刘勰在其专论《文心雕龙·诠赋》中曰:“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当代著名学者王力先生赞同并发挥此说云:“《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王力《古代汉语》)而汉赋的兴盛,除了上述文学的继承规律、作家的艺术追求等因素外,还有汉代鲜明的社会、政治背景。由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汉王朝经济、军事实力十分雄厚。汉武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