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乔云 《中国地名》2011,(5):74-75
房产地名档案是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房地产发证登记、房地产交易、房屋动拆迁、建设用地审批活动中形成的,以房产地籍为中心,具有地名注记意义的文字、图表、照片、磁介质软盘等材料的总合。房产地名档案形成后,地名则成为房产交易、继承、赠与、房屋的拆迁、翻改、扩建等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空间分析方法在房地产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基于北京市2003年普通住宅数据,利用空间分析中点模式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等,对北京市房地产,尤其是普通住宅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房地产发展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集聚特点,而房价的空间自相关特性也非常明显。空间分析方法提供了准确认识、评价和综合理解空间位置和空间相互作用的手段,为定量研究空间格局提供了支持。在房地产发展等社会经济现象研究中,空间分析方法强调了“位置”因素的重要性,是刻画房地产空间格局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3.
刘珺 《西部资源》2008,(4):37-38
房地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地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要求从事房地产测量及信息管理的各级人员学习新测绘知识、掌握新测绘工具,了解有关房地产测量现代化及应用现代化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4.
高向阳 《中国地名》2011,(3):35-35,37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按照房屋的建筑状况来分,可分为竣工前建筑面积测算和竣工后建筑面积测算两大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预测面积和实测面积。预测面积主要是为房屋预售管理提供依据。实测面积主要是为房屋确权(初始登记)管理提供依据。目前面积纠纷的产生也主要是这两种面积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聚焦于西班牙1996-2007年间的房地产泡沫,此次危机与西班牙前两次经历的地产泡沫有着相似的背景条件:将住房建设作为利好投机性投资。但几次泡沫供给结构却不同:此次住房供给主要为分散式,不同于以往的集中供应;旅游地产大量出现;房屋拥有型社会形成。作者认为供给结构的改变并非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造成房地产泡沫的四个关键要素:符合一定条件的土地、土地规划的配合、充足的资金与可获得的土地所有权。结论是: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金融系统与个人资产、造成住房由使用品变为投机投资的对象、银行体系信用缺乏保障,最终导致了住房库存量陡增,大量房屋拆除事件与失业率攀升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报》2004,59(6):1092-109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是一个文理交叉、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科系。全系现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信息管理与应用和旅游管理专业。城市科学系下设城市教研室、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教研室、旅游规划与管理教研室、城市与区域研究所、燕京房地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升了轨道沿线特别是站点附近的住宅房地产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开发亦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郑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加快城市发展轴的成型,强化城市中心区功能,加快旧城更新和土地置换的步伐,并对沿线土地的升值产生巨大影响。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影响的研究经验,从理论上分析了未来郑州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及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未来郑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的策略,旨在为交通部门及房地产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翁发春 《福建地理》2005,20(4):22-25,29
本文通过对国家有关部门为抑制房价涨幅过快等而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进而对200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走向作出科学的预测.希望能给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房地产政策提供有益参考,也为业界人士进行相关探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五指山市房地产各指标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作用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4年五指山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状态,始终处于中级与良好状态;2014年新型城镇化各指标发展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人口与土地始终是制约五指山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商品房销售均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经济适用房总计划投资额与新型城镇化呈正相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作用依次减小,新开工房屋面积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呈负相关,但影响作用程度较微弱。  相似文献   

10.
翟军 《中国地名》2014,(4):18-19
地名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它涉及内政外交、国防、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新闻出版、工商管理、房地产管理、户籍管理、测绘制图等众多领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家有关部门为抑制房价涨幅过快等而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进而对200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走向作出科学的预测.希望能给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房地产政策提供有益参考,也为业界人士进行相关探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投资驱动机制分析是研究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政策关注的焦点。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的沿海港口城区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定量表达我国沿海港口城区房地产投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理论上判断,影响港口城区房地产投资驱动机制的因素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3种类型,且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20项因子对房地产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连云港市港口城区房地产投资的第一驱动力、第二驱动力、第三驱动力分别为政策导向下的港口城区建设、港口城区中的农业成分比重、港口城区的劳动力供给,影响度分别达到0.372、-0.154、0.058。研究结论能够为房地产投资的预测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时空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聂冲  温海珍  樊晓锋 《地理研究》2010,29(5):801-810
如何定量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对周边房地产所带来的增值效应,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问题。以深圳地铁一期为例,从"区位特征、邻里特征、结构特征"三方面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对其周边房地产增值情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增值效应显著,影响范围为地铁站点距离700m半径内的区域,该区域内房地产平均增值19.5%。增值幅度最大的是地铁站点100m区域内的房地产,增幅达37.8%。时间维度上,地铁建设期间对周边房地产具有明显的负效应,而运营期内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变为正向,尤其是通车后第二年站点周边房地产价格大幅增值。  相似文献   

14.
林梅  李枝 《西部资源》2013,(1):20-20
走近嘉烨能源("内蒙古嘉烨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朝气,感受到它的稳健与担当,感受到这个年青企业的潜力不可估量。作为一家以煤炭生产、销售为主业,兼生态开发、新农村建设、矿山工程与房屋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的现代化企业,  相似文献   

15.
2006 年以来,房地产业成为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集中的主要行业之一。对这一时期中国35 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外资区位进行分析,发现房地产外资集中的地区仍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但同时表现出向长江沿岸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等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面板Tobit 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内资企业的竞争是导致房地产外资区位变化的重要因素。内资企业的竞争优势迫使房地产外资放弃利润率最高的最优区位,转而寻求利润率较低、而市场需求较大的次优区位。各重点城市间土地市场化程度差异的迅速缩小使得房地产外资能够自由选择区位,为房地产外资的这一空间转移策略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级市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耦合发展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房地产业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经济较活跃、环境较适宜、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较完善、人居环境较适宜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地域差异逐渐突出。科学适度的房地产开发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而过度的房地产开发则会抑制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基于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耦合发展视角,建立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发展度模型,对286个地级市单元的房地产开发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① 中国地级单元城市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整体协调度处于磨合阶段,虽未达到协调水平,但相互作用与影响力较强,其中协调度最高的为南京市;② 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整体发展度处于较低水平,且空间分布非常不均衡,耦合发展度最高的为深圳市;③ 基于耦合协调度和发展度可将中国地级行政单元划分为9个类型,政府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差别化的房地产开发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人口城镇化率、产业城镇化率、房屋施工面积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投资额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城镇化率、产业城镇化率、城镇化投资额、人均GDP、绿化面积、房屋施工面积的空间滞后项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需要优化城镇化投资结构,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强化产城融合,促进房地产价格合理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常宏 《西部资源》2013,(1):169-173
2012年上半年,为了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中央政府一方面坚决抑制不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支持自住性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在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国有房地产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就国有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发挥优势,挖掘机会,避开劣势和威胁,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使国有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和房地产开发,既随着城市功能外溢而分化,又随着中心城区的二次开发而重构.以越秀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分别针对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的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街道为基本分析对象,通过空间和行为分析等方法,发现中心城区商业业态与房地产开发具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商业业态空间下商业配套与居住的关系,二是城市化进程下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一层含义看,人口的空间分异和居民的消费习惯,解释了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分异、商业中心的业态构成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社区商业发育程度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二层含义看,地价的空间差异和政府的规划行为导向,成为影响商业与房地产开发关系的深层原因,巨大的经济效益差异型塑了商业业态和房地产空间.特别是在旧城区,商业与房地产一体开发下的商业设施,已经不再是传统单纯的配套功能.以购物中心、高档商住大厦、高档商业办公楼为代表的商业新形态通过引导房地产开发,直接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研究了1990—2012年河南省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而房地产投资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城市化是房地产投资增加的长期原因,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化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采取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房地产投资结构,合理调控房价,使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