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演进视角下的地名文化景观——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竑  周军  王彬 《地理研究》2009,28(3):829-837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对承载历史意蕴和传承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选用1983年版和2003年版1 ∶ 5000荔湾区行政区划图,通过对比来反映广州老城区荔湾区地名的变更,发现经过20年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内部发生的深刻变化,计有437个因各种原因已经消失的地名,348个新增地名,全区地名总体变化比率达到近43%;在变更的地名中,反映广州市荔湾区经济社会变化的地名最多,而消失的地名中则多属于历史街区地名。这些都深刻揭示出在现代化快速城市化变化背景下,大城市发展、更新过程中诸多内在的规律,进而为城市有序发展、历史地段合理有效地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薛光 《中国方域》2004,(2):35-37
近来,南京的《金陵晚报》登载了关于“拯救南京老地名”的系列报道,称15年来有180多条“老地名”从地图上消失;从2001年以来,新地名则以每年200条左右的速度直线递增。紧接着,又适时将报道转移到开展“评选十大遗憾消失地名”的活动上来。由于关系老百姓身边的事,引起不少市民极大关注,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地名  相似文献   

3.
丁辉 《中国地名》2010,(11):22-22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浪潮的到来,旧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地名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批老地名不断消失,成为历史的陈迹;新兴地名不断涌现,成为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地名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摆在地名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雷爽 《中国地名》2010,(2):35-35
老白渡、烂泥渡路、其昌栈,浦东新区一些老地名随着浦东新区开发的深入正逐步消失,是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严重践踏。地名是城市的靓丽名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地名,具有强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各级地名机构,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5.
翁毅  朱竑 《热带地理》2012,32(2):141-146,172
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建国时期和现今时期3个演化阶段“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城市演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时期至今,计有消失地名109个,新增地名78个和保留地名30个,消失比率约为50%;反映商业经济业态、方言特色和居住环境的定名方式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的“城市化”地名,这亦是滨江地域文化的流失.现今“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别以保留地名与内河体系为增长“极核”和“扩展轴”,两者的叠加效应致使其重心向东迁移.现今地名加快的更新过程折射出城市演进和扩展速度超过建国时期和历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名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的代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该文运用文献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2年和2010年南京市主城区城市道路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发现,经过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城市道路地名变化剧烈,总体变化率达82.3%;消失的道路地名主要集中在"老城南"地区,新增城市道路地名集中在秦淮区的西北部以及河西新城地区,呈现团块状分布;城市道路地名主要类型由反映典故故事、建筑和经济活动等,演变为以反映居民区和山水地物最多,各类型城市道路地名的比重变化较为显著。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分析其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城市道路演变过程受到权力主导,是权力的空间表征,资本城市化过程则是推动城市道路地名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促使大量道路地名的产生,而在道路地名命名的过程中,隐含着地方文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商业文化"博弈"。  相似文献   

8.
信息集萃     
江苏将重拾一批被丢弃的老地名江苏将重拾不少被丢弃的老地名。今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在江苏将得到立法保护,一批已经消失的老地名也将再次被启用。记者在《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和1987年出台的规定相比,《规定》首次明确要求,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规划确定保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社会记忆理论,探讨街巷地名变迁的时空格局与动因机制。研究发现:新增地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外围,消失地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内部。老城南既是现存街巷地名密度最大,也是消亡强度最大的地区。新增地名在20世纪50—80年代集聚于下关区沿江地带与明城墙内的老城区,90年代以来散布于老城区外围。民国开始政府成为命名主体,政府主导性与企业自主性不断增强。现存街巷以周边民居、祈愿祝福、异域文化和山水地物类为主要命名依据,既传承老城区的命名传统,也体现新城区的发展理念。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经济活动、市政设施、自然方位类地名易随社会意识形态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转变而消亡。权力与资本的介入催生大量新式地名,记忆的惯性延缓了老地名的消亡,记忆的社会建构性驱动地名的演进。  相似文献   

10.
周祚 《中国地名》2012,(2):12-12
从2010年至今,广州新增地名超过7000个。走在广州的大街上,不时能看到让人惊喜的新地名,例如"广州塔"、"花城广场"、"广州城市原点"等。亚运会过后,这些地名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地标。"广州的地名真的是越来越国际化了。"2010年增600多个道路地名。据统计,广州全市一共有标准地名49565个。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0日,从湖北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上传出喜讯,该省25%的乡镇已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乡镇设标任务,2000个行政村设置了村牌,武汉市、恩施州已通过设标验收检查;全省30%的县市开展了地名规划,其中已有30个县市完成了地名规划编制任务;全省地名数据信息总量达700万字,开通地名网站12个。地名信息在社会交往中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太原市从2002年开始, 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全市六区和古交市的城市地名标志设置任务, 在市区1080条街路巷设置了各种类型地名标志3165余块,更换门牌27128块。新的地名标志,突出体现地名特色,醒目的地名标牌,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创造了良好的地名环境,成为太原又一道靓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献资料与文化符号,老地名往往特别值得品味。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复杂变迁、丰富文化的城市,老地名更是蕴涵着回味无穷的信息。南京,具有2470多年的建城史, 450多年的建都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经南京市民评出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十佳老地名”:乌衣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一些老地名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时刻不可或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记忆。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地名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迅速蔓延,催生了大量没有文脉的新地名,而历史地名却成批量的消失。居民无法认同新地名,削弱了地名的文化归属感;其二,部分城市和景区为了旅游开发、经济效益,不顾巨大的经济成本,随意变更地名,甚至出现较多的社会问题。地名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它不符合人们的口味时,便被丢弃,然而地名在延续地域文化差异、标识多样性的地理空间上,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近日出台《珠海市城市路名总体规划(2008-2020)》,要求道路命名要"尽量选用老地名",更要"尊重群众意愿",同时各区路名也将"各具特色"。地名,尤其是在城市中存在了上百年的老地名,不失为宝贵的"活化石",因为它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具有鲜明的地  相似文献   

16.
地名信息     
全国地名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一年多来,全国已有8个省、129个地级市和868个县(区)初步完成了地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全国已开通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130多条,地名网站60多个,有20个城市已经开通声讯问路服务,全国统一号码的地名问路电话、短信服务系统也正在联网测试。民政部中国行政区划网近期建立的全国地名网站联盟开展了地名服务,目前访问量已突破50万次。同时,各地还采取设置地名位置步行导向牌、触摸屏、地名电子地图等形式提供地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济南市地名录(平阴分册)》编纂完成《济南市地…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城市的每一个地名都维系着历史的记忆,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不仪要在保留、继承传统地名文化,更要在城市建设中把城市的地名命名工作做得更透明、更科学,继承地名文化遗产,弘扬地名文化,才能使我们的城市不断增添时代光彩。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地名小断涌现,有些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逐渐淡出,成为历史的陈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通知》和《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信阳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在河南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本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的原则,在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展后,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信阳市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市地名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斌 《中国地名》2009,(4):46-46
2009年3月24日,辽宁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14个市民政局的分管局长和区划地名科(处)长参加会议。会议对2008年全省区划地名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并对2009年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2008年辽宁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乡地名普查和农村地名设标工作基本完成;一半以上的市已经完成城市地名规划的初稿,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以来南京都市区空间增长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1978年以来南京都市发展区的空间增长模式,并从行政区、环形圈层和方位3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79~1988年间南京主城以填充式增长为主,周围城区以外延式发展为主;1988~2000年间南京主城的空间增长很慢,外围城区以外延增长、线状增长和聚集式增长为主,2000年以后外延式和聚集式增长较其他增长方式更为明显。影响城市空间增长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社会和经济因素外,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建设是推动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