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保护湿地的主要模式。分析"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指标频度,阐释与国家湿地公园命名相关的关键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命名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利用建立的国家湿地公园命名指标体系,计算出新疆伊犁可克达拉湿地公园的命名得分为79.671分,表明新疆伊犁可克达拉湿地公园可以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公园。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注重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湿地合理利用,是缓解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的可行举措,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有效缓解了湿地保护的压力。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发展速度过快,也出现了"重申报、轻建设"、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在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科普及宣传和教育能力建设、生态旅游竞争力提高、科研监测和成果转化4方面挖掘国家湿地公园的供给潜力;提出总体布局结构优化、培育投资参与新主体及推动管理改革、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学、合理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对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5个方面25个指标。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结果为(0.080 7,0.351 6,0.423 3,0.132 1,0.012 4),处于"中"的状态;其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中"、"良"、"中"、"差"和"良";地表水水质、旅游人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和收入支出比值是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梁平都梁新区,2017年获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河流-湖泊-稻田等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与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龙溪河一衣带水,肩负着保护和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湿地恢复学理论,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西北干旱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恢复模式,阐明在西北干旱区发展湿地公园,应以"生态节水"为主,推广低碳运营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5类项目22个因子作为指标体系,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81.4分,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说明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湿地齐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2013年的最后一项专题展览,此次展览以"湿地、生命、人"为主题,"低碳、环保"为设计理念。同时,设计材料以"瓦楞纸"为主,巧妙运用几何体的元素组合拼装,充分体现出"易拼易装、循环利用"的展示手法。展览将展出包括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等2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展出区域包括博物馆的中庭、回旋长廊和三楼专题展厅。  相似文献   

8.
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依法立园、依法护园"的实践入手,简要回顾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的出台和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法保护湿地和弘扬生态文明"对西溪湿地的价值导向及实践意义,从而提出"依法保护、依法管理、依法利用、依法行政"的四大举措,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历史与现实和谐、政府与群众和谐"的"和谐西溪"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已指定国际重要湿地57个,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98个,湿地保护率在过去5年间增加5.52个百分点,达到49.03%。李春良表示,国家林业局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要求,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一是建立湿地保护管理制度。提高湿地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抓好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遂宁市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遂宁拥有丰富的城市湿地资源,具有建设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遂宁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遂宁的湿地保护乃至整个西部的湿地资源保护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地处西南地区腹心地带,是集天然河流与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西南丘区河流湿地特征。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水质保护、水质净化、鸟类生境保护、河岸多塘系统恢复、河岸林网络系统修复、河岸廊道修复等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湿地保护成效,为西南地区丘区河流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部,是典型的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公园采取水体修复、水岸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优化了采煤塌陷区湿地的生态环境,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对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的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 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境内,2007年1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成为山东省首家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护和  相似文献   

14.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注重生态修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基石。阐述了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及其成因和演替过程,以及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万余m~2,200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开馆7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坚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以湿地保护利用为担当。正如它高达30 m的"湿地新芽"观光塔,占据着全国湿地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7.
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与县城水乳交融,是集天然河流与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水体生态保护与恢复、湿地植被生态保护与恢复、栖息地恢复与系统招引等工程建设,形成了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协同共生的金乡特色湿地景观,对华北平原地区湿地保护恢复与城市建设和谐共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湿地公园兼具湿地保护与旅游文化功能及价值,我国于2004年开始建设湿地公园,截止2018年,我国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 912个。利用核密度、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等计量地理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全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综合密度指数和基尼系数比较各省市湿地公园的差异;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种群分布理论研究全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东密西疏"特征,86.9%的湿地公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南侧,全国湿地公园最近邻指数NNI为0.459 4,空间呈聚集分布。18个省市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13个省市呈现离散或随机分布;经济总量、公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和湿地率成为影响各省市湿地公园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河流性湿地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了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和湿地休闲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的保护与恢复、植物景观规划营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吕咏  陈克林 《湿地科学》2006,4(4):268-273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湿地保护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是:选择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类型的湿地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建成具有指导性的样板。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合理利用湿地环境和水禽资源的示范点,借鉴示范点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其它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国家的湿地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湿地公园作为新生事物,把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赞誉。湿地公园的发展,为湿地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必将推动湿地整体保护事业的更好发展。通过分析浙江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并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出了镜湖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