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白垩纪粮船湾组流纹质碎斑熔普遍发育完整的柱状节理,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石柱群。在详细野外观察与测量基础上,了粮船湾组石柱群柱状节理构造特征,探讨了成因。石柱截面形态以六边形为主,少量五边形及不规则状,直径以13m为主;完整的单个石柱高一般2030m;石柱整体向NW和SW陡倾。粮船湾组火山岩非全部发育柱状节理,按发育程度可分为极发育、一般发育和不发育三种类型通过统计大量原生柱面产状,各个方向的柱面均有发育,其无序性符合冷凝收缩成因模式后期次生构造及海蚀作用对原生柱状节理有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西贡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区,白垩纪粮船湾组发育有目前世界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的次生节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柱状节理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过程。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主要包括陡倾的纵节理及缓倾的横节理。前者多具有共轭剪节理的特征,形成于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环境下;后者切割早期构造面理,形成于重力垮塌的构造环境,多发展为正滑断层。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总体上受次生节理改造明显,共轭节理反演的构造应力环境表明石柱区在140 Ma左右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转换,主挤压应力由近NE-SW向转换为近NW-SE向,可能与莲花山断裂的构造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3.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万宜水庳周边、粮船湾海诸岛屿、清水湾半岛东南部等地,连续出露粮船湾组火山岩,因其优美的火山岩石柱景观(柱状节理)而成为公园的核心景区,尤其是万宜水库东坝一带的火山岩石柱景观,曾被评为"香港十景"之首,六边形石忭也被选为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徽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柱状节理流纹岩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营城组出露柱状节理流纹岩。柱状节理属于原生构造节理,岩相为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亚相-侵出相,柱体排列方式为近水平式、倾斜式、近直立式,截面为不规则的四方柱、五方柱、六方柱,柱体规模属于中小型,流纹岩中常发育隐爆角砾结构。通过对柱状节理流纹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研究,表明本区的流纹岩柱体直径与其对应的显微组构斑晶大小成正比例相关。柱状节理的成因是熔岩冷却收缩形成的,由于受到种种内外因素制约,形成的柱状节理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玄武岩中普遍发育柱状节理,表现为岩体破碎不完整,其明显受各种原生构造、表生改造、构造的影响.文章结合拟建的西南某水电工程对玄武岩柱状成因分析及性状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对岩体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2015年第1期介绍了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大面积出露的粮船湾组碎斑熔岩共有的特征之一为普遍发育柱状节理,本文继续介绍其共有的其它特征:(1)与围岩呈侵出接触关系。.碎斑熔岩本质上属熔岩,但其下部通过火山通道与岩浆房相连,因而与围岩呈侵出接触关系,接触面内倾,不同于侵入岩的外倾接触面。在清水湾半岛的龙虾湾等地,可见粮船湾组碎斑熔岩(Kkh)与槟榔  相似文献   

8.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在岩性、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产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孔隙和裂缝发育特点等6方面有显著区别。陆上喷发火山岩包括各种熔岩、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熔岩流纹构造发育,火山碎屑岩除发育常见层理外,还可见反丘构造;同生蚀变弱;与下伏地层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风化壳常见,常含有陆相植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冷凝收缩节理缝、次生溶蚀孔、矿物解理缝和构造裂缝。水下喷发火山岩多为具玻璃质结构的熔岩和含晶屑玻屑的层/沉凝灰岩、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常具枕状、球状构造,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变形层理;蚀变强烈;水下熔岩呈穹隆状、透镜状,凝灰岩为层状,近火山口的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呈松散团窝状并夹有火山弹;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假整合或侵蚀接触;原生气孔、杏仁体内溶蚀孔和炸裂纹,岩球岩枕间孔和粒间孔,基质和斑晶蚀变孔缝,后期构造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松辽盆地营城组陆上、水下喷发火山岩均有发育。其陆上喷发火山岩的典型标志为流纹构造、柱状节理,含炭化木/硅化木,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水下喷发火山岩典型标志为珍珠岩、玻璃质结构、枕状构造、纹层状凝灰岩和膨润土。松辽盆地营城组的储层火山岩以陆上喷发火山岩为主;水下喷发火山岩中侵出相内带亚相珍珠岩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位,研究火山岩在地层分析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盆地东南缘九台营城组出露区的流纹岩是本次的研究对象。可以根据岩石中发育的原生构造将流纹岩划分为流纹构造流纹岩、气孔流纹岩、石泡流纹岩、块状流纹岩4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并可以从野外露头、手标本以及岩石薄片对其进行区分。流纹岩作为流动单元的组成要素,其理想序列从下至上依次为气孔流纹岩-石泡流纹岩-流纹构造流纹岩-块状流纹岩-流纹构造流纹岩-石泡流纹岩-气孔流纹岩,但实际中常有缺失。根据流纹岩序列确定的流动单元可以作为火山岩地层研究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0.
柱状节理是基性熔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火山碎屑岩则仅见于酸性熔结凝灰岩中,如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伐耶斯山和我国浙江衢县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发育有较好的柱状节理为造.而玄武质熔结凝灰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本文以前未见有报道.1981年,作者在海南岛文昌蓬莱岭火山锥公路北壁(人工剥露面)的中更新世玄武质熔结凝灰岩中,见有柱状节理构造.玄武质熔结凝灰岩是近水平状产出,灰黑色、紫红色,块状构造、局部见假流动构造,较新鲜者镜下呈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省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分别发育于早侏罗世藩坑组,早白垩世石帽山群,二者在剖面上均表现为流纹质火山岩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两个时期的双峰式火山岩均发育于断陷带上的火山构造洼地(盆地)内,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玄武岩是上地幔经10% ̄20%部分熔融形成;流纹质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经15% ̄23%部分熔融,并有较多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分别发育于早侏罗世藩坑组、早白垩世石帽山群,二者在剖面上均表现为流纹质火山岩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两个时期的双峰式火山岩均发育于断陷带上的火山构造洼地(盆地)内,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玄武岩是上地幔经10%~20%部分熔融形成;流纹质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经15%~23%部分熔融,并有较多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3.
在北梁火山机构中首次发现瘤状流纹质淬碎碎屑岩,产于晚侏罗世张家口组酸性火山岩地层中。此类岩石呈球度较好的疙瘩状或瘤状。球体含量在80%以上,大小一般0.5~10cm,胶结物为隐晶质、玻质熔岩。岩层下部球体滚动特征明显,层圈构造发育;岩层上部球体未滚动,具有平行流面构造。岩石中球体成因主要是喷发的火山集块—角砾岩,被水冷却时产生淬碎作用,并在滚动中进一步圆化而成。  相似文献   

14.
以营城组火山岩为主,利用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从岩性、岩相及物性等方面对徐家围子断陷徐东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加以研究。徐东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角砾岩和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火山岩相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的气孔、气孔被充填后的残余孔、裂缝及微裂缝和次生孔隙的长石溶蚀孔、火山灰溶蚀孔、球粒流纹岩中流纹质玻璃脱玻化产生的微孔隙、石英晶屑溶蚀孔等。通过对单井储地比、储层厚度频率分布、产能情况及成藏规律的分析研究将徐东地区分为三个储层发育带,找出了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带,为下一步的勘探部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海热水地区位于秦祁昆三大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该区发育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以英安岩及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为中性的安山质火山岩和酸性的流纹质火山岩,为一套高K、低Ti、准铝质的钙碱性系列火山岩。SiO2含量为59.62%~76.46%,总碱含量ALK为6.59%~8.04%,ANK在1.14~1.80,里特曼系数σ在1.72~2.41,岩石矿物结晶分离程度高,但固结程度一般。稀土总量REE在126.76×10-6~240.07×10-6,LREE/HREE均值为10.19,属轻稀土富集型,且轻稀土富集程度高于重稀土富集程度,δEu值多在0.37~0.56亏损较为明显,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均呈右倾较缓的平滑曲线。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Rb、Ba、U、K、Th较为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较为亏损,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呈明显左高右低的"W"型,具有明显的弧火山岩特点。Mg#大部分在16~36,206 Pb/204 Pb=18.181~18.218,207 Pb/204 Pb=15.570~15.588,208 Pb/204 Pb=38.368~38.529,显示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该区火山岩与A型俯冲构造活动有关,利用Hf/3-Th-Nb/16等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分析,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6.
深圳大鹏半岛和香港地区古火山活动带,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火山活动亚带莲花山火山喷发带上,属于浙闽粤港火山活动带,也是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为研究两地火山岩的成因机制、构造演化过程以及两地火山活动的异同点,本文采用实地考察、同位素测年等方法,从火山地层、构造和火山活动性等方面,对大鹏半岛与香港火山活动特征异同点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火山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相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经历了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火山活动时期也基本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地貌特征和地质景观不同,各具特色。香港的火山机构存在超级破火山口,六边形柱状节理普遍发育。大鹏半岛火山以火山穹丘为特征,典型火山地质现象是球粒、石泡、流纹、火山碎屑较为发育。根据同位素测年分析,大鹏半岛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37~161 Ma,为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7,(1):265-275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连续获取营城组岩心365.32m,岩心直径为214mm,岩心收获率达98.47%,是迄今直径最大,收获率最高且保存最为完整的营城组岩心,这些宝贵资料为营城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营城组时期与Aptian-Albian对应。通过对松科2井营城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了营城组火山-沉积序列及其建造过程。营城组主要包括沉积岩与火山岩两大岩类,共计17种岩石类型,其中沉积岩9种(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含角砾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岩)、火山岩类8种(流纹岩、流纹质角砾集块岩、流纹质角砾集块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熔岩、隐爆角砾岩、安山质集块熔岩与凝灰岩)。沉积相为扇三角洲相,具体分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扇三角洲亚相,分流河道微相、扇间沼泽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与静水泥质沉积微相。火山岩相包括爆发相和喷溢相,具体分为空落亚相、热碎屑流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和上部亚相。沉积岩与火山岩交替出现于营城组中,主要发育3期沉积岩与3期火山岩,自下而上形成3个完整的沉积-火山旋回,即沉积岩Ⅰ-火山岩Ⅰ、沉积岩Ⅱ-火山岩Ⅱ和沉积岩Ⅲ-火山岩Ⅲ。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营城组时期构造-火山-盆地充填规律,可能具有重要启示。文中精细的描述资料为今后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迄今最精准的基本地质素材。  相似文献   

18.
粤东白云嶂-鸡婆嶂地区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广泛出露,为一套中酸性-碱性岩系.依据岩性、岩相、接触界面性质、喷发-沉积韵律等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吉岭湾组、龙潭坑组、热水洞组、南山村组和白云嶂组.吉岭湾组为安山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龙潭坑组为火山碎屑沉积岩;热水洞组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南山村组为流纹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白云嶂组为碱长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该套火山岩地层构成4个喷发旋回,根据同位素年龄,确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玄武岩柱状节理是发育于玄武岩中的一种原生张性破裂构造。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均以泥裂成因为类比,持传统的冷却收缩作用假说。七十年代,Ryan与Sammis提出了柱状节理形成机制的新模式;八十年代,Kancha提出了双扩散对流作用假说。他们对传统冷却收缩说的修正,已引起各国学者的童视。我国不少玄武岩分布地区,也发育有一定规模、形状十分规则的柱状节理构造,有的还属世界罕见,例如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柱。但至今,在我国对此课题的研究还未充分开展。本文在综合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们在浙江的研究实践,试就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岩浆岩带中的林子宗火山岩及其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不整合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证据.谢通门地区的林子宗火山岩早期以中基性-中性岩为主,夹少量流纹质凝灰岩,晚期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早期以钙碱性为主,带有较多陆缘火山岩特征,中期开始出现标志陆内活动的钾玄岩,晚期更多地显示了加厚陆壳条件下火山岩的特点,记录了由新特提斯俯冲消减末期过渡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信息.中基性岩浆来源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长英质岩浆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同位素年龄资料,可以认为林子宗火山岩中高钾流纹质火山岩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阶段陆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