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卢勇旭  刘财  冯晅  刘洋 《世界地质》2012,31(4):819-823
求取转换波剩余静校量是非线性问题。为准确求取转换波剩余静校正量,将两种非线性全局最优化方法: 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融合成为粒子群退火算法( PSOSA) 。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单层模型,合成带有剩余静校正量的转换波地震记录,对该地震记录利用PSOSA 求取剩余静校正量并进行静校正。结果表明: 静校正后的叠加剖面和单炮记录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求得的剩余静校正量误差较小,证明了PSOSA 能较准确地求取转换波的剩余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步逐级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再利用差分法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解决部分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然后,利用反射波综合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黄土塬实际地震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应用文中提出的分步逐级静校正方法获得的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一致性好,断点绕射波形态特征明显。使用本方法能够消除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获得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转换波地震勘探中,由于转换波速度低、信噪比差、初至拾取难度大,常规的纵波静校正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从同一构造层的纵波和横波的叠加剖面在同相轴上具有相似特征的角度出发,利用速度比进行P-P波拉伸,使之与P-SV波达到同一时间层上,然后匹配校正相应的P-SV波数据,得到P-SV波的长波长静校正量,最后用互相关的方法计算P-SV波的短波长静校正量。利用这种方法对西部某地区地震资料进行了转换波静校正量的求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地表复杂起伏、风化层横向剧烈变化的地区, 用传统常规的静校正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文章提出了对野外原始数据运用野外低、降速带资料进行高程校正后再进行多次迭代折射静校正新方法的应用, 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中提到的多次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是在共偏移距域、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剩余的静校正量,当初至时间曲线足够平滑,同时总的平均剩余静校正量收敛于零时,我们便认为所求得的折射静校正量比较准确。通过在山西境内某山地煤田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应用,证明了本方法的成功可行。  相似文献   

5.
蒋立  蒋宏  朱明  谭佳 《新疆地质》2011,29(3):348-351
速度分析和静校正精度高低影响地震数据叠加效果.常规速度分析是建立在时距曲线符合双曲线假设基础上,实际反射波旅行时并不总是满足双曲线规律,存在静校正误差,特别是中短波长静校正量会扭曲反射波双曲线,不准确正常时差无法使动校后CMP道集上地震道反射同相轴在叠前对齐.本文介绍高精度三维迭代叠加方法,是利用双方向倾角扫描方法建立三维模型道,利用CMP道集与模型道相关求取并消除剩余时差,经保振幅叠加后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西黄土塬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不稳、黄土厚度变化较大且高程变化剧烈,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总结出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区内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勘探精度以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山西黄土塬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不稳、黄土厚度变化较大且高程变化剧烈,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总结出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区内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勘探精度以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静校正解欠佳,不仅影响地震资料后续各阶段的处理质量,也会导致欠优化或完全错误的解释结果.利用折射初至计算静校正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折射初至波静校正的新方法,既能求出低频静校量,又能获得高频静校量.首先,在CMP道集内,根据折射旅行时方程求出CMP点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层速度,获得各个炮点和接收点处的低频延迟时间,并把这些低频延迟时间换算成基准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从初至旅行时中减取相应的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滑行时间,获得高频剩余折射旅行时,再把剩余旅行时分解成各炮点和接收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该方法被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地表复杂地区,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一个用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用交互、迭代的方法求出全局最优解.笔者用西部地区的3 个典型例子说明该静校正方法对于处理地表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静校正一直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静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资料处理效果。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区而言,有时候静校正技术成为勘探项目是否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而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由于近地表条件的差异,在进行了野外静校正的资料上仍然有残存的静校正量,影响叠加效果。一般残余静校正不是很严重的地区通过剩余  相似文献   

11.
何超群  王卿  张品  陆占国  何金平 《物探与化探》2011,35(6):789-792,797
剩余静校正问题实质上是非线性优化问题,因此可用非线性全局寻优的方法来求解.笔者综合利用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全局最优化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适应能力强,能有效地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剩余静校正问题,讨论了统计方法中的蒙特卡罗法用于反射波能量最大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分别论述了反射波叠加能量最大化法和蒙特卡罗方法,以及蒙特卡罗方法如何应用于剩余静校正的计算中,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际应用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解决了经野外静校正后残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并通过与其他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实际应用对比,说明了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优势。对于大剩余量的静校正问题,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仍然可以很好的解决,并且不会产生串相位问题,说明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戈壁、沙丘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高通滤波、倾角滤波、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叠后去噪和偏后修饰等处理,提高了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剖面的资料质量,摸索出了一套戈壁、山前、沙丘等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通过对青海、新疆地区资料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资料处理技术实用可靠,效果显着。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地震勘探中,由于地表高差起伏剧烈,不仅对地震波旅行时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导致水平叠加时共反射点与共中心点产生较大偏差,影响了叠加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时空校正的方法。它是根据几何地震学的基本原理,将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沿射线路径校正到基准面上地震波入射和出射的位置,以去除地表起伏引起的反射点与共中心点的偏差,并对基准面以上的射线路径进行地震波旅行时间校正。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为解决山区地震勘探的静校正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数据库静校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法静校正原理和数据库方法,提出了数据库静校正,并开发了DBRSC数据库静校正系统。利用实际资料进行了浅层折射静校正与数据库静校正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数据库静校正能提高基准面静校正精度,尤其能提高长波长静校正精度,提高计算效率并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LOTUS区块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在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程静校正与折射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带速度和厚度剧烈变化引起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规则线性干扰等造成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和消弱。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基本解决了因激发和接收条件引起的不同炮集记录上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8.
d:\PDF\.pdf地震共中心点道集的瞬时基准面静校正和动校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地震野外共炮点记录进行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后的每一个共中心点道集记录而言,其基准面仍是一局部曲面,如何使之动校正后达到同相迭加,必须作所谓瞬时基准面静、动校正处理。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共中心道集记录的瞬时基准面静、动校正的方法和技术,并用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消除由于局部起伏对共中心点道集记录的影响,提高时间剖面的质量、速度和解释精度,确保在山区中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多次覆盖技术勘探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地球科学》2007,32(4):487-490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校正速度的求取是三维转换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精度高低对转换波的叠加成像质量影响很大。理论上转换波的速度求取受包括界面倾角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但实际应用时这些因素往往被忽略。为证明倾角对动校速度的影响程度,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模拟倾斜地层计算了不同倾角条件下二维测线CCP道集、三维全方位CCP道集PS波动校正速度,并对由不同倾角引起的计算精度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二维转换波CCP道集,界面倾角不同,动校拉平的速度会差别较大,即使如此也总能实现很大倾角范围内的CCP道集的同相叠加,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对于三维全方位CCP道集,当界面倾角超过一定范围,无论怎样进行精细扫描,得到的都只能是适合特定方位的速度,无法得到适合任意方位的动校扫描速度,随着界面倾角的减小,利用速度扫描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的偏移距范围内将来自不同方位的记录较平,界面倾角越小,可以校平的偏移距越大;另外由于道集内的地震记录依赖视倾角的动校正速度,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下,方位不同,动校正速度不同,致使二维反射PS波资料往往比三维反射PS波资料容易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