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极地研究》2021,33(3)
为了识别中外在北极环境领域的研究差距,构建先进的北极科考框架,基于CiteSpace工具对国际和国内北极环境领域近30年的文献进行计量。通过共现、聚类和共被引分析发现北极环境研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北极八国和德英法在北极环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北极环境研究与地质学和大气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海冰、冻原、永久冻土和积雪是最热门的北极环境污染物介质,多氯联苯、汞和二氧化碳在污染物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突现性污染物的研究重点变化趋势是氯代烃—臭氧—重金属—黑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突现性始终存在;通过国际和国内的研究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不足。最后,从需要进行监测的污染物、可以运用的理论技术以及需要开展的环境领域科研工作等方面,对我国北极环境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在北极旅游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系统性文献综述法,通过系统展现国外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期刊、作者及其机构、被引频次等数量变化和网络关系,提炼出“北极旅游行为模式研究构成北极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等6个主要的研究内容,评价了北极旅游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启示。研究表明,(1)近年来国外关于北极旅游发文量及被引频次较多的期刊包括Arctic, Polar Geograph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主要关键词包括北极、旅游、气候变化等,主要作者包括Stewart E J, Dawson J, Grimwood B S R等,主要研究机构包括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芬兰奥卢大学、挪威北极大学等。(2)北极旅游行为模式研究构成北极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极旅游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辩证共存;旅游管理是北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北极旅游发展政策措施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北极旅游的可持续性;体验稀缺与独特是北极旅游显著而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北极社区面临着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系统等多重变化...  相似文献   

3.
北极航道海运网络的国家权益系统可以抽象为由相关权益国家构成的复杂网络,这个网络的结构和性质对研究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格局涵义的基础上,对北极航道国家权益网络表现出的复杂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现出来的一些不符合典型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可为今后我国政府的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争取提供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极冰层逐年消融,穿越北极的航行逐渐成为可能.由于北极航道能够大大缩短亚欧、美欧之间的航行距离,北极航道的通航可能会对世界贸易网络格局造成冲击.基于此,该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世界贸易网络的历史发展特征,并结合相关情景设计分阶段预测北极航道开通对世界贸易网络格局的冲击特征.结果显示,世界贸易网络整体呈发展态势,但各节点发展不均衡,各个地缘政治区域以及北极航道利益相关国家(地区)的贸易地位都有不同变化;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于沿线及其延长线上相关国家权益的发展有利,但对沙特、埃及、新加坡等传统航道重要节点的中心地位、中介能力和核心程度会起到稀释作用,使世界贸易减少对传统航道的依赖.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推进北极航道开通对于减少中国对传统航道的依赖、分散航运风险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均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极航道海运网络的国家权益系统可以抽象为由相关权益国家构成的复杂网络,这个网络的结构和性质对研究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格局涵义的基础上,对北极航道国家权益网络表现出的复杂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现出来的一些不符合典型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可为今后我国政府的北...  相似文献   

6.
汪涛  Ingo LIEFNER  李丹丹 《地理研究》2011,30(10):1861-1872
以重庆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0~2009年发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合著论文作者信息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从省级层面运用UCINET和ArcGIS软件分析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近十年来生物技术知识网络经历了由萌芽阶段向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转变的过程,知识的扩散方式由接触扩散为主向等级扩散为主转变,知识交流的密集区...  相似文献   

7.
不同空间视角下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济地理学界对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多,知识流动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且创新可看作是知识流动的结果。作为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创新网络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近来关注的核心领域。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探讨了知识流动研究的兴起以及全球、地方、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知识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动力机制、空间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知识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形成、演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厘清地理学在遗产研究领域的具体贡献,基于CNKI、CSSCI、WOS等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1990—2020年1 172篇地理学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1)地理学关于中国遗产的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自2005年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并在近10年出现3次高峰。发文量呈“之”字型发展态势,关键词呈“橄榄型”发展特征。地理学科30年遗产研究经历了以“世界遗产”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1990—2004年),以“农业遗产”等众多主题展开的多元探索阶段(2005—2012年),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深耕阶段 (2013—2020年)。2)学者合作网络呈“小集聚、大分散”格局。即以数量众多独立学者为基底,合著作者小群零星分布,并出现一个规模较大、联系紧密的大聚集群体,其核心作者发文数首位度高。3)文化遗产研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等六大板块;农业遗产研究处于国际前沿,热点聚焦于乡村与农业文化遗产。4)对198篇高引用论文分析得出,已有研究表现出强调现实与实践导向、侧重主客体关系、重视空间分析等特点。未来地理学科应巩固农业遗产研究前沿地位,促进理论输出,并在建构遗产研究学术共同体,拓展遗产研究多视角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9.
以CNKI中国知网总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V对2000-01-01—2019-05-01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热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突现词前沿路径辨识分析、发文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以及发文期刊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国内外相应的知识结构图谱,并立足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理论内涵、量化测度、实践应用层面进行评述。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精明发展研究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研究网络,但知识结构网络紧密性有待加强。2)国内外研究主题聚类知识群组数量较多,关键词共现聚类演化路径较长且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势力强劲的时区流动和继承脉络。3)国内研究热点前沿逐渐从宏观理论分析转向城市微观实践应用以及城市收缩新兴态势。4)国内外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广泛但互引关系稀松,亟待加强交流探讨;国内研究机构学科划分细致广泛,区域科研能力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和北京表现突出。5)国内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城市精明发展研究载文成果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华薇娜  张洁  刘芳  邓三鸿 《极地研究》2009,21(2):124-140
通过美国的核心期刊数据库,收集了中国作者自1982年以来在世界核心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南北极研究方面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本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包括各年文献量、期刊、著者、地区、机构、研究主题、引文等,以期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中国南北极研究方面的科研生产率、核心机构、核心人员、核心期刊、主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等信息,便于人们通过定量数据来了解中国南北极研究的现状、布局和实力。  相似文献   

11.
摘 要:面对北极航线的开通预期,世界各相关国家对北极航线问题愈加关注,但目前我国国内缺乏对于中国北极航线战略的量化研究,在全面分析目前中国北极航线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PT理论创建了中国北极航线权益战略PT理论选择方法,并通过方案选择提出了中国北极航线权益战略。研究结果对于北极及北极航线研究领域中环境因素的分析和量化方法的拓展及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是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理论观点,且国内研究的引用比例明显高于国外研究;国内外研究对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社会的外在空间形态及其的转型,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网络社会的内在空间动力;引文内容承担着9种引用功能以及3类知识贡献,体现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批判性引用揭示了"网络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了"空间二元论"的抽象性、地方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数据、方法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为未来"网络社会理论"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北极航线体系国家关系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研究》2021,33(2)
随着北极海冰融化,北极航线所具有的巨大战略价值吸引了多个国家的关注,北极航线地缘问题将成为未来国际地缘问题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构建北极航线体系国家关系网络,定量研究2007—2019年期间,北极航线体系国家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并测算各个国家的地缘权力特征。结果表明:北极航线体系国家关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分析各子网络,科考合作网络与环保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最大,能源合作网络与航运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安全合作网络密度一直较低。北极航线体系国家关系网络具有小世界性,无标度特征在演化过程中越为明显。分析具体节点特征,开始北极八国是网络中重要的节点,在演化过程中,北极域外国家重要程度上升。另外划分社团,在演化过程中,北极八国从聚合走向分化,网络中的国家关系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人文地理领域应用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宣  王小依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139-1147
行动者网络理论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构建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并将要素流动和网络化互动形态纳入分析范畴, 为各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人文地理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增多。本文在总结行动者网络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分类归纳评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不同分支研究领域的应用主题和方式, 并就研究的深度、广度、影响力进行国内外对比。研究表明, 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人与非人行动者的一致看待及其通过转译过程解析网络关系的研究模式, 除强化了经济地理等领域的理论建构之外, 也为乡村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等领域的地方发展、政策实践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引入该理论的人文地理研究引用频次高, 有较大的学术影响。目前国内研究多停留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的直接套用, 极少涉及分析框架改进和理论思考, 在广度和深度上与国际研究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5.
城市网络外部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城市网络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城市研究的前沿学术领域并渐成热点,外部性作为城市网络的本质属性,对城市网络的演化及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集聚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比较的视角切入,重点对城市网络外部性形成机理、效用和测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评述。其中,协同效应、整合效应和规模借用被认为是城市网络外部性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的效用研究较多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关注要素流动对知识扩散和创新的促进作用,二是关注城市网络对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已有文献来看,城市网络外部性测度研究主要涉及识别和估算2种类型,包括3种常用方法:关联分析、回归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包括城市网络的外部性理论认识、外部性量度方法以及经验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萌  袁文  袁武  牛方曲  李汉青  胡段牧 《地理学报》2021,76(5):1090-11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大面积消融,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同时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的北极政策有直接影响。全面实时地分析北极地区地缘关系及其变化特征,对中国制定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海量全球实时开放数据库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GDELT新闻事件数据库提供了覆盖全世界的源于各国主要媒体服务平台的新闻数据,为地缘关系实时监控及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GDELT数据库,引入labeled- LDA主题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挖掘了2013—2019年北极圈内8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关键要素,构建了国家(地区)交互网络,发现了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之间关系的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北极地区热点新闻主题聚焦于气候变化/冰盖融化,冰盖融化是北极地缘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② 冰盖融化新闻热度与海冰监测数据变化存在极强的相关性;③ 随着冰盖融化,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军事活动激增,其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总体呈现出俄罗斯、加拿大主导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邹磊磊  付玉 《极地研究》2017,29(2):270-278
北极航道管理与北极渔业管理都是由气候变化所催生的北极重要事务。由于同处北极,两者面临着一些共性的管理问题,使两者之间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两者的对比研究显示,北极航道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体现了国际合作的精神,航道管理制度体系在形成之初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以期得到完善,依托国际组织制定航行规则也有利于未来北极全面通航后执行统一协调的航道管理制度,这些北极航道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和路径对北极渔业管理具有启示作用。对比研究也揭示了北极渔业所面临的管理瓶颈,具体表现为北极5国谋求北冰洋公海"领导者"地位的单边主义行为,以及北极渔业现阶段所呈现出的"碎片式"管理格局。为实现北极渔业可持续性发展,北极5国之间、北极5国与北极域外国家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适时成立相应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以协调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唐佳  甄峰  汪侠 《地理科学》2020,40(8):1245-1255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是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理论观点,且国内研究的引用比例明显高于国外研究;国内外研究对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社会的外在空间形态及其的转型,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网络社会的内在空间动力;引文内容承担着9种引用功能以及3类知识贡献,体现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批判性引用揭示了“网络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了“空间二元论”的抽象性、地方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数据、方法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为未来“网络社会理论”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曹湛  朱晟君  戴靓  彭震伟 《地理研究》2022,41(9):2531-2547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合著论文信息为基础构建江浙沪区域医学科研机构合作网络,采用计量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察多维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对该区域医学领域创新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理邻近性和非地理邻近性之间的交互效应(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① 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对该区域医学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文化邻近性的作用不显著;② 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之间存在替代效应;③ 地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之间均存在互补效应;④ 地理邻近性与文化邻近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司月芳  孙康  朱贻文  曹贤忠 《地理研究》2020,39(12):2731-2742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以往研究侧重于产业案例的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和城市层面的知识网络,而对科学家等个人层面的网络研究较为缺乏。以2014—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原始数据,筛选出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高被引华人科学家之间合著论文的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制度邻近性3个维度,探讨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网络特征;② 此知识网络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理邻近性作用明显;③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科学家自身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地理距离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呈现负相关关系,地理邻近性的影响仍然存在,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均对知识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