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球两极,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地域,即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陌生。为了发展极地事业,2007—2008国际科学联合会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起了《2007—2008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2007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有关国际极地年的知识,为您揭开冰山的一角,带您领略冰雪世界的瑰丽神奇。  相似文献   

2.
地球两极,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地域,即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陌生。为了发展极地事业,2007-2008国际科学联合会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起了《2007-2008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2007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有关国际极地年的知识,为您揭开冰山的一角,带您领略冰雪世界的瑰丽神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现今,“南极洲”这一术语表示了地球南极锋面线——南纬50°~60°海水会聚线以南的空间。近年来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明显加强。2004年32届地质大会(意大利弗洛伦萨)指出,最近的南极洲研究成果开创了地质学的新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的新大陆。对南极地区研究的增强趋势得到了2004年7月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第28届南极地区国际科学讨论会的支持,2005年通过了在20072008年度国际极地年,组织制定了地球南、北极地区广泛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决议。  相似文献   

4.
很高兴前来参加“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启动仪式。国际极地年是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共同策划、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23日18时46分(北京时间4月24日00时46分),在德国不莱梅港市的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的学术厅内,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主席,冰岛大学科学部主任 M.麦格努森教授郑重宣布:“按照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创建章程、规则和程序的规定,经全体国家代表的认真审查和讨论,特别理事会会议一致通过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CACPR)是 IASC 理事会的  相似文献   

6.
报道     
<正>2015年6月24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5届近海和极地工程国际会议(ISOPE)上,我国知名海洋工程及港口海岸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李玉成教授获得国际近海和极地工程师协会授予的海神尼普顿奖(Neptune Award),以此表彰他在海洋工程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和突出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极地年的由来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球的科学家联合组织过三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它们分别是:第一个国际极地  相似文献   

8.
现今,“南极洲”这一术语表示了地球南极锋面线——南纬50&#176;~60&#176;海水会聚线以南的空间。近年来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明显加强。2004年32届地质大会(意大利弗洛伦萨)指出,最近的南极洲研究成果开创了地质学的新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的新大陆。对南极地区研究的增强趋势得到了2004年7月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第28届南极地区国际科学讨论会的支持,2005年通过了在20072008年度国际极地年,组织制定了地球南、北极地区广泛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决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中国海洋报》记者徐小龙作为特约记者,随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本刊将在今年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的栏目中隔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