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说明了民族建筑研究的三个阶段,总结了民族建筑的一些特点,同时提出了保护民族建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23日-25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在黄山隆重召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肖厚忠,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魏敏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张润莹,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李建,中共黄山市委常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倪玉平,黄山市建委副主任刘一举等领导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1.尊重城市规划,注重环境质量,重视医院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应作用.建造绿色、环保、健康的花园型医院。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09,(8):I0001-I0002
在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之际,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于2009年7月11、12日在京召开。本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旨在宣传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建筑界和文物保护界的影响,弘扬中国营造学社发掘与传承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功绩,宣传其营造理念和技术上的成就,从而为探索传统民族建筑现代化和现代建筑本土化,保护民族建筑文化遗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将在2008年7月15日-23日在昆明举办。本次世界大会的主题是"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学科五年一度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申报的"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是整个世界大会唯一一个关于建筑的专题会议。本次专题会议将向世界展现中国建筑的多元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变迁和辉煌。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06,(4):58-58
高度发达的美国建筑业代表了世界建筑发展的高点,上百年的发展使得美国建筑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不断扩大的规模并未让美国建筑商们感到轻松,由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好处被同行竞争导致的降价所抵消,建筑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论述了步入信息时代工业建筑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其在功能、环保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创作趋势。作者以中国电子工业建筑为你,叙述了电子工业建筑早期发展的状况,近期工业时代工业建筑发展的模式和相关问题,强调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06,(1):I0013-I0013
2005全国新时代优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交流(华东地区)颁奖大会于2005年12月16日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等五家单位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连金州石河中心学校校区建筑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和特点,在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力求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充满归属感的、亲切的、生态的、现代新型校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1,(6):44-46
在世界范围内,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提出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问题,并且在1998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90年代后半期,美国和加拿大进而成立了国家级绿色建筑委员会,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从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全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由于绿色建筑广泛研究,相关建筑设计和技术正在进入非常变革时期。在前不久还被认为不是很重要的设计方法,如利用被动太阳能的设计、环境保护的设计、注意室内空气品质的设计等,已变得非常重要,而且经济上可行。这些方法被运用到建筑过程中,为建筑提供发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一体化给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日益加深,而各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色逐渐衰弱,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西南地区传统民居色彩加以探讨,并尝试分析其特征以及对“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11,(9):85-85
近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前身为“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从今年起,评选活动扩大征稿范围,并正式更名为“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将每年举办一届。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了目前社会公众建筑审美的误区,明确指出提高公众建筑审美水平的必要性,并详细提供了社会公众建筑审美水平提高的标准、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5,(4):56-59
为推进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发展,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审绿色建筑等多种措施推动这项事业向前迈进。绿色建筑是什么样子,离我们还有多远,国家又为何如此重视?  相似文献   

15.
建筑消耗的全球资源和对环境产生污染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常规想象,建筑系统在使用、改造和拆除过程中,比建造它还要发生多几十倍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有资料表明,一个建筑使用6年所消耗的能量就相当这个建筑建造中所消费的能量。多数资料表明,建筑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0%-40%。  相似文献   

16.
南昌市2010年规划中心城区建筑密度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南昌市建筑密度调查的技术方法,阐明了城市建筑密度的现状分布和分区,分析了建筑密度对 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世界建筑节组委会公布了2014年各个奖项的入围名单。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成为唯一入围2014世界建筑节“高等教育与研究”奖项评选名单的中国高校建筑,该项目由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凯达环球(Aedas)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能源消耗中,大约有4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中,而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增加和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消耗资源在全球资源消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建筑也是能源消耗大户,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也是第三污染国,据联合国调查表明,中国产值能耗名列世界前茅。我国建筑能耗目前每年占全国总能耗量的1/4—1/3。这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为改变目前这种局面,近日在中国房地产协会举办的国际房地产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建筑节能首先要设计先行,对此,本刊记者在论坛上采访了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顾云昌教授。  相似文献   

19.
当下,到处是新的房子、新的街区、新的城市,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筑在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规模等方面都拥有了许多世界第一;"创新"之举频现,各种"高大奇异"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经历过建筑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兴奋与眩晕后,部分人逐渐冷静,开始反思在建筑创作与城市建设追求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勘察设计》2007,(4):48-49
胡越大师简介 胡越,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86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现正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二所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建筑师、院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任、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理事,建筑师分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土木学会理事,《世界建筑》、《建筑创作》杂志编委,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