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黔西北威宁—赫章—纳雍—织金—水城地区,铅锌(铜)矿带上分布的1∶20万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岩体、化探等异常的对应规律及其关系,能对该区此类矿产的成矿规律、成矿部位和成矿特点的研究有所帮助,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本文综述了有关地热田气体组份来源的研究工作,回顾了气体地热温度计的阶段性发展,提出了气体地热温度计的分类,概述了地热系统气—水—岩石体系化学热力学模拟的意义,报道了应用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和开发地热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原型盆地恢复有助于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研究了原型盆地特征及性质。本溪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淳化—庆阳—吴起地区及北部伊盟地区为暴露剥蚀区,东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西部为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乌达—呼鲁斯台及鄂尔多斯—神木地区发育三角洲相,并向南逐渐推进;鄂西石嘴山、环县及鄂东府谷、延安地区以环带状潮坪—泻湖相为主,受间歇性海侵影响;吴忠、柳林—吉县地区发育低能的泻湖相;中卫—中宁、韩城及以东地区发育不同深度的陆棚及开阔台地。该时期盆地构造环境表现为南北向双向俯冲、贺兰拗拉槽再活化,格局经历了南隆北倾向北隆南倾的转变。受此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开始由东西分异逐渐向南北分异转变,受东西两侧海侵影响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展布,但在盆地北部发育潮控三角洲,表现出近缘特征。晚石炭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与其对周缘大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自组织神经网络用于地质样品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样品的分类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用一种神经网络———ART2模型来实现自动分类。该方法简单、实用,分类效果令人满意。网络的应用结果显示出它具有良好的获得最佳分类数和最佳分类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非传统矿产资源体系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21世纪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介绍了非传统矿产资源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非传统矿产资源体系的基本框架。非传统矿产资源体系包括非传统矿产—非传统方法—非传统矿业—非传统矿产经济四个方面。目前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①地球演化及地球浅层作用过程中地质异常形成、演化、致矿机制;②成矿多样性、矿床谱系与新型矿产资源的发现;③矿产资源物质流及其最有效利用理论及模式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H.  D.卡尔克 《第四纪研究》1986,7(2):129-133
在晚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时, 欧亚大陆古动物群的面貌受两个陆桥的影响很大, 在尽西边有一个复合陆桥, 即非洲与欧洲相连, 与亚洲沿着非洲西边—伊比利亚半岛连接;中间的非洲—西西里岛陆桥和一个东地中海陆桥(非洲—阿拉伯半岛)连接。  相似文献   

7.
对最新编制的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区域重力、航磁、化探等资料做了阴影、纹理分析等图像处理,获得了不少新信息。这些信息在区域构造的分区、断裂带的厘定、隐伏地质体的确定、找矿预测等方面,特别对提出印支—燕山期陆陆碰撞缝合带、南北大别块体及木兰山块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浊流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1970—1980年)、浊流理论工业化应用阶段(1990—2000年)和砂质碎屑流研究阶段(2010年以后)。近10年来,随着国际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工作进展迅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成果、新认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湖盆中央深水区至少存在浊流、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及底流4种类型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2)湖盆中不同类型的流体在搬运与沉积过程中存在互相转化,形成混合事件层(Hybrid Event Bed);3)建立了湖相砂质碎屑流搬运—沉积过程的鉴别标志—— “泥包砾”结构(Mud-coated intraclasts);4)地震沉积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湖相重力流内部沉积单元解剖、湖盆深水沉积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展望未来,为适应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需求,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发展趋势主要有5个方面: 1)深水砂体成因类型划分、搬运—沉积过程及沉积模式的建立与完善;2)深水泥页岩(细粒沉积)成因机理、类型划分及其油气意义研究;3)深水沉积“源—汇”系统与地震响应及评价预测研究;4)深水沉积搬运—沉积过程实验模拟研究;5)新的深水沉积理论体系建立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富蕴县乔夏哈拉铜(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乔夏哈拉铜(金)矿床为阿尔泰陆缘裂谷带早—中泥盆世火山岩地层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类型,其成因尚待探证。通过分析其成矿环境、探矿规律、火山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等,认为该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构造—古地理演化对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构造恢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过程。塔里木盆地经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南华—震旦纪强伸展—挤压阶段、寒武—奥陶纪弱伸展—强挤压阶段、志留—白垩纪振荡升降变迁阶段、新生代弱伸展—强挤压阶段等5大构造演化阶段。塔里木盆地南华—震旦纪发育北东向陆内窄深裂谷系统,不同于显生宙;寒武纪—早奥陶世发育“两台一盆”的“东西分块”的大型克拉通内碳酸盐岩台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快速演变为“南北分带”;志留—泥盆纪形成克拉通内坳陷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纪发育克拉通内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浅海—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生代发育一系列分隔的快速变迁的陆内坳陷碎屑岩沉积;新生代发育前陆盆地陆相磨拉石沉积,形成复杂的叠合盆地。受控原—新特提斯洋与南天山洋的开启—闭合,以及新生代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具有多期性、多样性、迁移性与强烈的改造性,不同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Lu—Hf同位素测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Lu-Hf同位素体系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了Lu-Hf同位素现有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包括化学流程在内的应用多接收器双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进行高精度和高准确度,Lu-Hf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和测试过程,列举了部分最新地质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山西组1段和下石盒子组8段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缘地层年龄结构和地质历史事件,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推断盆地与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研究表明105个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可分为4个年龄组段:(1)260~340 Ma,占总数的21.9%,推断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和西秦岭构造带;(2)370~470 Ma,占总数的24.8%,反映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西秦岭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3)1600~2000 Ma,占总数的32.4%,指示物源来自北秦岭造山带、北祁造山带和华北板块;(4)2300~2600 Ma,占总数的15.2%,物源分别来自华北板块基底结晶岩系、北祁连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研究区总体上具有来自北秦岭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北祁连造山带、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基底五个物源区,其中兴蒙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要物源区。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奥陶纪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志留纪—泥盆纪转化为陆-陆碰撞造山带,石炭纪—二叠纪逐渐由造山带转化为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3.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西部推覆构造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扬子西部被动陆缘向楚雄前陆盆地转化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前陆盆地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卡尼期深水复理石沉积、诺利期浅水复理石沉积和瑞替期磨拉石沉积 ,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 -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和共生的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和煌斑岩在时空上具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w(K2O)+w(Na2O)>8%),高钾和w(K2O)/w(Na2O)比值远大于1,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均显示出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征,暗示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的含矿斑岩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的斑岩  相似文献   

15.
大白石头沟地区位于中祁连托莱南山北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祁连岩浆弧带,成矿区带属于加里东期钨、稀有金属、铜(钛、锑、金)成矿带.钛磁铁矿化体主要产于古元古代托赖岩群片麻岩段、中元古代湟中群磨石沟组片岩段和石英岩段内,矿化体受岩性控制明显,并具多期成矿的特点.通过对钛矿物的岩相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人工重砂分析,厘定了钛矿物以钛磁铁矿为主,含少量钛铁矿和微量金红石等.通过深入研究钛磁铁矿成矿地质征及赋存状态,认为:1)矿化类型属于火山喷流-沉积型;2)伟晶岩体不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最大可能来源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富钛质超基性-基性火山岩,且为早期分离结晶后堆晶而成.经大量文献资料查证,在中祁连大白石头沟地区发现钛磁铁矿化体尚属首次,因此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勘查及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莱州湾东岸海岸带人为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中,渤海莱州湾东岸海岸带形成了地表塌陷、河槽变形、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由人为活动方式的不同,海岸带地质灾害存在结构与特征上的诸多差异,不同地质灾害在时空成因上有内在的联系。海岸带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以3S为基本技术支持的现代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系统;海岸带规划和海岸带环境变化研究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海岸带缓冲区的概念,以及海岸带缓冲区规划和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沂水-汤头断裂具有控、容矿构造之特点,金矿的定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它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绿泥片岩、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矿体总体形态较为简单,其产状与主裂面产状一致,局部沿与脆-韧性剪切带斜交的一组裂隙充填交代而成.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要找矿标志,矿体的圈定几乎全凭样品分析结果来进行.有用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自然金次之,裂隙金和晶隙金是其主要的赋存状态,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沿沂水-汤头断裂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韩志勇  张寿广 《地质论评》1995,41(3):221-228
陕西境内的陶湾群和大片出露的寒牙纪地层之间,发育一套以千枚岩夹白云岩透镜体为主的复杂岩系。这套岩系实际上构成一个剪切混杂带,成为秦岭造山带和华北地台的界线,该带不是一个沉积地层单位,而应视为岩石-构造组合体,带内发育一系列冲断层,在洛南柏峪寺地区,从中可以分出3个构造岩片,其中的白云岩岩块为构造岩块。根据显微,小构造分析及岩性对比,认为冲断层由北向南逆冲,带内至少卷入有晚元古代大庄组,震旦纪罗圈组  相似文献   

19.
西藏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链东段,是著名特提斯域的组成部分[1],通过对前人资料系统整理,以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由北而南将西藏大地构造划分为三大构造单元: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并进一步阐述了三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一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壳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一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一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一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