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时移动校正和叠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付生  王勇 《地球科学》2000,25(1):93-97
在水平层状介质假设情况下, 推导了反射波时距曲线的表达式, 指出: 在对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时移双曲线.通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 表明时移动校正和叠加方法具有高保真、高分辨率和明显的叠加成像效果.同时, 用时移动校正τ0分析谱计算层速度较以往用Dix公式由叠加速度计算层速度精度要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复杂构造的地震资料的叠加成像, 也可以应用到高分辨率处理的流程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定深度电法理论对水平层状介质找矿方法,水平方向不均匀介质中的找矿方法技术及用定深度装置研究矿体产状和形态进行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从电阻网络模拟成果,野外方法的实践等对该方法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姚姚  蔡其新  张果  董桥樑 《物探与化探》2004,28(5):443-446,450
对微屈多次波的压制或利用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一个难题。正演模拟是压制或利用微屈多次波的基础。笔者利用层状介质非线性模型理论,发展了一种正演模拟微屈多次波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在中原油田深层地震资料解释中作了初步应用,取得了一些有用的成果。该方法也可以在地震子波分析处理和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层状介质大地电磁的自适应量子遗传反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量子遗传算法引入到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数据的反演, 得到了层状介质的大地电磁量子遗传反演法.数值试验结果发现该算法仍然存在较严重的早熟收敛现象.为此, 将自适应思想引入到量子遗传算法中来, 通过动态调整量子遗传算法的模型搜索空间, 建立了一种新的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 使算法在迭代过程中能自适应地寻找模型最优值.通过典型测试函数和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模型数值试验, 结果表明, 改进算法有效压制了常规量子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性, 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反演效果.采用该算法对实际的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了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深资料反演主要基于各向同性介质,在复杂的地电体中,由于岩石裂隙或矿物形状等原因使得在各个方向的电阻率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更为符合实际地质体情况的方位非各向同性层状介质在正交水平电偶源激发条件下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数据的反演。运用Occam反演方法,实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方位非各向同性层状介质反演。构建理论地电模型,通过理论模型合成数据的反演算例检验了所实现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方位非各向同性层状介质反演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不同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方位非各向同性介质的反演应同时使用视电阻率ρ_(sxy)、ρ_(syx)和相位φ_(xy)、φ_(yx)数据。  相似文献   

6.
仿用反射地震法处理MT资料反演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飙  何继善 《物探与化探》1991,15(5):366-373
本文讨论了电法勘探中电磁波场在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传播特征,重点讨论它与地震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在数学形式上的相似性,同时利用反射地震学中的脉冲响应概念来构建电法勘探中的伪脉冲函数响应.所恢复的伪脉冲响应是由一些离散脉冲函数组成,脉冲幅度与分层介面的波场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有关.本文采用拟合最小二乘法同时进行代数联合迭代(SIRT)跟踪的方法解决了欠定方程在其范数约束条件下的求解问题.并把该方法应用于一维多层导电体模型中,证实了伪脉冲理论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求取速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三维层状介质模型下,通过对钻孔深度和孔旁地震反射波时间的关系而研制出和。因此它更适合于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空间归位,保证了所求速度用于三维空间归位时深转换时的深度误差和平面误差都最小。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时域电磁场的频率特性,从频率域到时间域的转换一般有二种方法,即线性滤波算法(余弦变换)和快速傅氏变换(FFT)。利用高密度采样的线性滤波算法计算余弦变换,对层状介质的甚早期瞬变电磁进行模拟,并与均匀半空间的闭合解析式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另外,从层状介质的高频电磁场响应出发,利用FFT算法,有效地模拟了不同频率和地电参数的GPR射线,以及层状介质的剖面图。甚早期瞬变电磁和低频GPR的频率,都跨越了传统电磁法中所忽略的中间频率。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比选择有效的模拟方法,利用模拟结果来分析该频段时域电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中瑞利波法勘探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水平层状液体为模型,推导出瑞利面波的频散方程,进而作了多层介质的模型试算并绘出了瑞利波波速与波长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对应于弹性分界面上的异常特征与实测曲线的异常特征吻合,可用于说明层状介质中瑞利面波勘探的机制.文中还以理论模型试算结果为依据,对当前面波勘探中的半波长解释方法作了评述,并解释了固体层状介质中面波曲线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散射波地震方法在蔡家营多金属矿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震方法技术应用在金属矿勘查中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由于金属矿所涉及到的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常规的应用于层状介质的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受到了挑战.利用散射波地震技术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笔者结合在蔡家营多金属矿区的试验研究,试图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综合解释等方面探讨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晋城成庄和潞安五阳两个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依托,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西部复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即:以合理得当的观测系统、行之有效的成孔工具、严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采用高密度采集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确率。其中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小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均匀的炮检距道集等优点,在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其纵向分辨能力,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或其它小地质异常的识别及解释;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特别适用于山地复杂地表条件,是解决山地资料静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适用于速度纵向发生变化,而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地区,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是将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与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进行关联实行优势互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高。二个采区的的应用效果表明,上述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的精度、准确率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基于欠压实成因机制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的准确性,这里从提高地震层速度场的计算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技术。①该技术针对浅部地层(无测井曲线的地层段)采用三维约束DIX反演方法和叠加速度体、层位数据计算浅部地层的地震层速度体;②针对中深层地层(有测井曲线的地层段)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测井数据、层位数据计算中深层地层的地震层速度;③沿着研究区的某一浅部地层分界面将浅部地层与中深层地层的地震层速度体进行拼接处理,得到一个完整的地震层速度体;④采用"Fillippone方法+Eaton方法"的组合方法进行三维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某区页岩气地层的实际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其预测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与实钻井一致,且目的层的地层孔隙压力平面分布特征与地质认识一致,有助于指导研究区后续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对地质异常体进行速度层析成像正、反演研究,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出地质模型中速度异常体的大小、位置和慢度值等物性参数。首先通过建立正演模型,将含有异常体的模型区域剖分成规则的矩形网格,在区域两边的钻孔中分别安置发射和接受装置,采用多点发射、多点接收的方法获得已知地质条件下的每条速度射线的走时值,而后根据线性回归的原则对所得的时间数据加入20%的噪声,采用医学中成熟的ART算法进行模型的反演计算,计算表明反演结果与正演模型十分地逼近,计算精度和速度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变速成图系统技术关键及其在塔中西部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变速构造成图是解决塔中地区低幅度构造问题和落实圈闭的方法之一,速度场的求取精度以及深度转换方法是变速构造成图的两个关键环节.采用层位反偏移技术使叠后时间偏移成果仅仅成为方便反射层位解释追踪的桥梁,避开了叠后时间偏移算法本身产生的偏移偏差和偏移速度不准造成的偏移误差对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精度的影响;利用叠加速度反演进行逐层层速度求取,用三维空间射线追踪图形偏移技术把零偏移距时间域T0图进行空间偏移归位到深度域,生成深度构造图.  相似文献   

15.
因对初至旅行时层数的确定和拐点拾取存存不确定性.导致时间项反演方法在近地表复杂区建立的速度模型精度不高,静校正效果不理想。对此提出了利刚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进行层数确定和拐点拾取。理论分析认为,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时,应尽餐选择相邻的激发点。通过对三层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得到初至旅行时,根据其旅行时曲线初步判定层数,再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进一步确定层数。观察时间项反演速度模型,其与近地表速度模型较接近,经计算反演速度模型与设计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95m,可见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时间项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速度提取方法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典型地形起伏的6个水平均匀层状介质理论地质模型的速度谱计算和分析,阐明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用常规水平基准面方法提取叠加速度,不仅达不到地震勘探对速度精度的要求,而且产生假的纵、横向变速规律.证明了采用滑动基准面[1]方法提取叠加速度,既可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又可满足地震勘探对速度精度的要求和如实反映地层速度.  相似文献   

17.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全新的地震成像方法,主要利用全波形信息反演地下介质参数,通过非线性优化波场理论值和观测值的残差实现波形反演。基于时间域声波方程,建立了时间域波场残差目标函数,以分层模型为例,分别从波场精度、目标函数收敛性和运行时间3个方面,比较了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CG)算法和拟牛顿算法(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BFGS)反演的效果。同时,应用共轭梯度法对正、逆断层模型和Marmousi模型进行了速度结构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共轭梯度法计算效率较高,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更高,反演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波形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裴正林  余钦范 《现代地质》2001,15(3):333-338
提出了井间地震走时波形顺序反演方法。该方法先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反演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成分 ,然后用井间地震波形反演获得速度模型的高频成分。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反演稳健 ,提高了走时成像的分辨率 ,克服了波形成像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 ,实现了快速高分辨率成像。  相似文献   

19.
地面地震初至波层析反演复杂表层速度结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表层结构的反演问题,作者研究了一套利用地面地震初至波层析反演表层速度结构的理论、方法和软件系统。该方法利用了地面地震直达波、迥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并采用具有空间变速优势的层析反演,可获得任意介质类型的表层速度结构。该方法的优点是野外施工简单(不需要在井中激发、接收),反演精度高,适应性强,反演所得到的表层速度结构可直接用于环境与工程项目的表层地质结构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震勘探原理,以二层楔型模型和近似叠加速度求值公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速度谱求取平均速度或层速度的具体方法,并以二层楔形及五层楔形模型为例,计算其层速度、平均速度与正常时差速度的误差,结果表明其误差较小,完全可以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通过实际应用以及与钻孔标定的平均速度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对于煤田地震勘探是适用的,特别是该方法可以直接求出沿界面法线方向的平均速度,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