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海面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因此,应用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太平洋海温格点资料,通过因子筛选建立了广西单站及区域气候要素的预报方程。1 初选预报因子  采用5~360°E、10~85°N区域,10°×5°经纬度,共576个格点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资料年代为1951~1996年,其数值为实际值减去500位势什米。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为10°。~50°N,5°×5°经纬度,共286个格点,资料年代1951~1996年。初选预报因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网格点普查…  相似文献   

2.
华南冬季特大冷害50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华南冬季月平均气温入手,挑选出各月的特大冷害个例3个,分析它们与50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的关系,从而寻找预测用的强信号。寒潮是小概率事件,特大低温冷害更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它的样本序列太短,统计特征不明显,是本研究工作的困难所在。1 资 料  1958~1995年500hPa高度场资料(2-5°×2-5°)和海温资料(1°×1°)取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再分析资料(NCAR/NCEP)。华南冬季各月平均气温用15个站(厦门、梅县、汕头、曲江、河源、广州、阳江、湛江、海口、桂林、柳州、梧…  相似文献   

3.
确定了近45年华南冬季异常冷月出现的时间,分析了其同期至前期6个月500hPa位势高度场和海温场的特征。各异常冷月当月500hPa高度场有相似的特征,亚洲-太平洋地区高度场的特征是北高南低,经向环流发展,给出了前期500hPa高度场差异显著月的距平特征。华南冬季各异常冷月至其前期6个月海温距平分布有持续性的特征,1月及其前期1~6个月赤道东太平洋SST呈ElNino特征,2月和12月呈La Nin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的EOF分析及其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王宝灵  董安祥 《高原气象》1995,14(3):342-347
本利用我国110°E以西的140个台站7-9月月降水量及500hPa10°×5°网格点资料(1960-1990年),与7-9月月降水量分别进行EOF分解,并与500hPa高度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7-9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有一高值中心,该中心与有关学计算的信噪比高值中心和准3年周期显的区域一致(均指降水量);7-8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与500hPa高度场在20°-4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北半球初秋(9月)500hPa孟加拉湾(15°N,85°E)与日本海(40°N,130°E)的遥相关结构、年际变化及其与热带东风急流、厄尔尼诺事件、中国降水的关系.指出,当孟加拉湾500hPa高度上升时,日本海高度下降。这时通常是低南方涛动指数或发生厄尔尼诺、并且在100hPa上热带东风入口区为西风距平。这些特征造成中国东部初秋降水偏少。利用这些结果可以清楚地诊断近40年中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  相似文献   

6.
李云康  余义然 《四川气象》1995,15(1):28-30,22
利用1973年达县降水,气温及500hPa位势高度场的5天平均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30-60天振荡与川东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降水与青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反位相关系,夏季(4-8月)气温与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同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7.
6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华南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用1951-1991年6月份500hPa位势高度资料取得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资料序列,分析了脊线位置的变化。分析结果发现副高脊线位置与500hPa位势高度场、海面温度等关系密切。脊线位置具有显著的32年、5.3年、3.2年和2.3年振荡周期。6月份副高脊线偏北(南)华南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3年达县降水、气温及500hpa位势高度场的5天平均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30—60天振荡与川东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降水与青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反位相关系.夏季(4—8月)气温与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同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9.
夏季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的长期振荡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振国 《气象学报》1995,53(1):108-114
利用北半球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揭示了夏季(6—8月)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的长期振荡及其与两大洋副热带环流的相互联系。并分析了这种长期变化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华南4~6月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华南4-6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华南4-6月旱、涝年的500hPa高度距平场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4-6降水存在2.5-3年的准周期变化和持续1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旱、涝年1-3月500hPa高度距平场的分布基本反位相,4-6月的距平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结果表明,从冬季开始到次年6月,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沿50°N纬圈的演变具有基本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北侧初夏干湿年500 hPa环流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使用NCEP/NCAR1958~1997年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络点资料以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同期17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选取了初夏最干旱的3个年份(1962,199,1997年)和最湿润的3个年份(1967,1984,1985年),分析计算了初夏典型干湿年东亚范围内500hPa平均位势高度场,风矢场、涡度场和散度场,指出青藏高原东北侧初夏干旱和多雨与中高纬环流特征有关,表现在物理量场上有显差  相似文献   

12.
吴仕昌 《广西气象》1997,18(3):7-10
利用球坐标系的正交系数族展开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再用其展开系数与海南热带气旋长期预报六要素求相关,建立同期相关模型,并利用上年1-12月500hPa球谐系数及同年1-4月500hPa球谐系数分别建立了海南省热带气旋长期预报六要素的预报模型。经使用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低纬高原地区初夏降水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明  张万诚 《气象科学》1996,16(4):355-361
本文把云南省25个站1956-1990年期间的5月份雨量作自然正交展开,从而得到云南5月降水的自然分布型,将各分布型与其前期的1-3月100、500hPa高度场作相关分析,发现云南初夏5月降水一致性分布与前期100、500hPa相关区分布趋势一致,特别是与2月低纬定常行星波列的传播路径有关;降水分布和第二型与高度场和相关分布主要在乌拉尔山、菲律宾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处北半球低纬,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易受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分析南半球大气环流与广西旱涝的关系,是寻找旱涝前兆信号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大量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南半球的环流变化中,寻找预报广西汛期旱涝的一些重要信息。1 资 料  降水量资料取广西境内76个站1959~1996年5~8月逐月降水量,南半球环流资料取自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73~1996年逐月南半球20~85°S,0~360°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场和500hPa高度场5°×10°的格点资料。2 广西汛期各月旱涝的统计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15个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500hPa天气尺度滤波位势高度方差与同期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结果表明,SVD得到的第一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异常对风暴轴变化的影响。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异常可以通过激发或加强500hPa高度场上的PNA遥相关型,主要影响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东西摆动及其中、东端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春季低温的前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红旭  肖子牛  何华 《高原气象》2000,19(3):397-400
为了分析云南春季低温的前期环流特征,本文利用各县站的逐日气温和500hPa月平均高度的格点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年前冬10~20d振荡活跃,1月份环流特征与正常年相比有明显不同。研究还发现,用纬向高度梯度结果代替高度场作春季低温分析预报,更有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1995,(3)
资料199.5年1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1995年1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j旨数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1995年1月500hPa平均高度、涡度距平的球函数展开票数、振幅、位相国家气象中。C资料室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南半球对流层500hPa平均地转西风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平均地转西风季节变化特点,计算分析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同期计算结果作了对比比较,指出了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对流层大气环流的甚低频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红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6,54(4):427-436
对1951—1992共42a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月平均资料进行了纬圈谐波分析,计算了35°N与55°N超长波振幅及位相,以及35—55°N北半球月平均纬向风距平百分比。对超长波振幅及纬向风距平百分比做了小波转换。结果表明,对流层大气环流变化中存在3种准周期性的甚低频振荡:1.年代际的振荡;2.准2a周期振荡(QBO);3.半年韵律。同时发现对流层QBO和平流层赤道纬向风QBO之间可能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用500hPa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EO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500hPa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关系密切,EA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500hAa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EA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EAP指数3 ̄6年,准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