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极松散沉积物粒度分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分形理论, 研究了南极纳尔逊冰盖前缘发育的沉积物、风成沉积物及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粒度分形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冰盖前缘沉积物具有显著的分形结构特征, 而湖泊沉积物和风成沉积物不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这为识别南极地区松散沉积物沉积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判别依据. 对纳尔逊冰盖前缘沉积物粒度分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 其粒度分布主要与冰川搬运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分维值的大小与当时形成沉积物的动力学过程、沉积环境、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南海69柱粒度数据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粒度在0.2~11μm的标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粒度分维值DS为1.72~2.02,平均1.84;不同时期粒度分维值明显不同,氧同位素1期(冰后期)为1.88,氧同位素2期(冰期)为1.81,温暖的冰后期粒度分维值高且变化幅度大,寒冷的冰期粒度分维值低且变化幅度小,表明粒度分维值DS对沉积物的形成环境演化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运用R/S分析法,对69柱沉积物的粒度分维值DS、UK37法估算的表层海水古温度、浮游有孔虫的δ18O、δ13C及其转换函数计算的冬季表层海水古温度、夏季表层海水古温度、季节性温差、沉积物SiO2、CaCO3含量9项指标进行尺度重整分析计算,得到其时间序列分维值DH分别为1.2855、1.1712、1.2659、1.4244、1.2719、1.2214、1.2979、1.1366、1.1609。虽然这些气候指标是用不同物理单位测量的,但运用分形分析可以对它们进行数学比较,粒度分维值DS与季节性温差二者的时间序列分维值DH最接近,从分形理论方面进一步证实粒度分维值DS的变化主要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综合粒度分维值DS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分析,识别出南海东部全新世以来的4次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以及与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EC2005孔沉积物粒度在累积含量5%~95%的无标度区间内,统计自相似程度高,具有分形特征.沉积物平均粒径与分维值既存在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关系.二者正、负相关关系的分界点表现为平均粒径7.0φ左右,<7.0φ时,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的地质成因类型,通过系统研究沙地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在沙地内部、覆沙黄土区、黄土高原和河流谷地与湖泊等不同地质构造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指出不同地质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是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区分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也是构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分类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是以各种类型的就地起沙为主要特征,地表径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重要途径。现代毛乌素沙地及其邻区的土地沙漠化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沉积物的进一步搬运、分选和再沉积过程,具有相对复杂的粒度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肃黄土的粒度分维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甘肃黄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黄土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随着空间位置和黄土形成时代的不同,黄土的分形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29至2.56之间;且粒度分维值的大小与分选好坏密切相关,即:分选系数大则分维值大,反之则分维值小。这表明黄土的粒度分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黄土的形成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黄土粒度分维与干密度、孔隙比、湿陷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指出黄土分维值可以定量表征黄土的物理、水理性质。与地形地貌、水文和气候等因素一样,它也可作为自然区划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冻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易顺民  唐辉明 《冰川冻土》1994,16(4):314-319
本据分形理论,研究了冻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冻土的分维介于2和3之间,平均值为2.6左右。分维的大小揭示了作这自组织系统的冻土的形成演化特征,分维可作为描述冻土粒度成分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分形结构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秉根 《冰川冻土》1998,20(2):180-182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分维值介于2708~2735之间,非常接近古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组成的典型分维值275.结合沉积特征,表明该沉积物属第四纪间冰缘环境下的稀性泥石流沉积,其形成过程与季风型冰缘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南极长城站区松散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极长城站区地表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分为冰碛、冰缘沉积、冲积、湖积和海岸沉积。对其部分沉积的3.52mm以下粒度分析表明,其粒度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其形成过程和环境特征。按冰缘沉积、冰碛、冲积和海岸沉积的次序,其粒度组成中砂粒级的含量增加,粉砂和粘土的含量减少;分选性由分选差变为分选较差和分选好;平均粒径分别落在极细砂、细砂、中砂和粗砂粒级;偏度由极正偏变为近对称。粒度参数散点图中各种沉积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别。粒度频率曲线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物各自的形成过程特点。而冲积和海岸沉积服从正态概率分布,其累积图表现为直线形;冰缘沉积和冰碛服从罗辛概率分布,在累积图中表现为直线形  相似文献   

9.
根据分形理论,以西藏樟木滑坡群为例,详细分析了滑坡活动时空结构的信息维特征和滑动带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滑坡活动具有很好的分形现象;滑动带土的粒度分维值一般在2~3之间,其平均值约为2.8,分维可作为描述滑动带土粒度成分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土是一种特殊土,其成分和结构决定了红土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存在使土颗粒之间产生胶结,是土具有“假粉性”和“假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游离氧化铁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红土颗粒的粒度分布。通过对不同pH值红土试样的颗粒成分进行测试,借助分形理论得到不同pH值红土粒度成分分维值。计算发现,不管是否在测试过程中采用分散剂,土粒度分维曲线上都存在两个无标度区。pH值的改变引起了土粒度分维的变化,随pH值的增大,土粒度分维值也变大,反应出土的细颗粒含量增加,土颗粒所形成的集合体越分散。土pH值的大小与粒度成分分维、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了红土中游离氧化铁对土颗粒胶结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分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堆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砾、粉粒和粘粒组成,组成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幅很大,从直径大于数十米的巨砾到肉眼难以看见的几微米的胶体微粒均有分布,大小颗粒粒径之比可达106—107。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和无标度区间。本文以小江流域多处泥石流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法全面分析了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的分维值,对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进行探讨,并与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特征相联系,发现分维很好的反映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分维与泥石流的粘性、形成年代等性质相联系,以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autocorrelation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grain-size from digital images of sand beds has been extended and validated for use on coarse sand (0·7 mm) and gravel (up to ∼20 mm). A number of aspects of the technique have been explored and some potential improvements suggested. Autocorrelation is just one suitable statistical method sensitive to the grain-size of sediment in digital images; four additional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and their relative merits discussed. A collective suite of techniques applicable to the general problem of grain-size estimation from digital images of sediment might broaden the applicability to mor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improve its accuracy. These techniques are compared using a large data set from a gravel barrier beach in southern England. Based on over 180 samples, mean grain-size of sieved and imaged sediments correspond to within between 8% and 16%. 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image intensity in digital images of natural sediments are addressed, including the fractal nature of sediments in images, which ha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derivation of grain-size distributions from images of sand-sized material through segmentation and thresholding. The methods outlined in this contribution may also find application in further uncovering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sediment beds, as well as in the simulation of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3.
川藏公路培龙沟路段堆积物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川藏公路培龙沟路段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堆积物。本文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培龙沟路段泥石流堆积物、冰碛堆积物、冲洪积堆积物以及坡积或者残坡积物的分形特征。通过粒度分析法计算出不同类型堆积物的粒度分维,得到泥石流堆积物分维最大,冰碛堆积物分维较大,坡积或者残坡积堆积物较小,冲积物或者洪积物分维最小的规律。最后系统论述了堆积物粒度分维的地质意义,认为堆积物粒度分维是对堆积物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和自组织性、堆积物形成过程和形成时间以及泥石流、冰川、河流和洪水等搬运能力和运动过程的反映和度量。该研究为野外不同类型堆积物的区分、成因、形成过程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排土场散体岩石粒度分布与剪切强度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谢学斌  潘长良 《岩土力学》2004,25(2):287-291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矿山排土场散体岩石粒度分布的分维规律,建立了分维数与排土场散体物料剪切强度参数的定量关系式。研究表明,排土场岩石块度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分维数值大小随着排土场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超过3。当采样尺度范围一定时,分维数越大,散体中细颗粒含量越多,平均粒径也越小。分维数与散体岩石的剪切强度参数摩擦角?呈负指数关系。分维数值可用于排土场粒度资料的统计分析与剪切力学强度参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周磊  操应长 《地球学报》2010,31(4):563-573
利用粒度资料进行沉积物的粒度结构分析, 能有效地判定沉积物搬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区分沉积环境类型, 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大量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计曲线和粒级-标准偏差曲线等图件的分析, 详细研究了沉积物所包含的粒度组分及各自特征, 并提取出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 确定了各自组分所对应的沉积水动力类型, 结合沉积相和构造背景研究, 探讨了东营凹陷辛176块沙四上亚段纯上5砂组砂体的成因, 认为辛176块王斜583、辛176斜1井砂体是广饶凸起的碎屑物质在南斜坡形成三角洲后被入湖河流继续搬运、沉积并被波浪改造形成的滩坝砂体; 牛114斜1、王587井砂体为青坨子凸起的碎屑物质以重力流方式搬运并与广饶凸起的物质混合、沉积, 后又被波浪改造而形成; 王58井砂体为来自青坨子凸起的重力流入湖后发生卸载形成的沟道砂体。  相似文献   

16.
岩石碎裂作用的分形尺度(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agah.  H 《地学前缘》2000,7(1):169-177
各种各样的统计幂定律关系经常成功地被用来描述碎屑大小分布和断口形状 (不平整度 )的分级规律 ,表明碎裂作用是一种尺度不变的作用过程。一条新的有关岩石碎裂作用破裂能量的尺度律 ,可以由分形几何以及Griffith能量平衡的概念推导出来 ,而且它与先前三条关于大小缩减或Hall Petch关系的理论是相一致的。从材料强度的观点来看 ,断口形状的分形维数是形状因子和岩石Weibull均质系数的函数。在任何一次采集中 ,如果碎屑都是致密压实的 ,那么大小分布和碎屑不平整度的分形维数是相同的。然而有些地壳碎屑在三维体积上已不再是致密压实的 ,破裂的地壳可被当作分形的多孔物质来处理。在此情况下 ,地壳碎屑形状的分形容量与地壳断口大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关 ,可以预期 ,在大地构造及地震强度的分形分析中 ,地壳断口大小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作为断裂制约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