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存在数据源多、模型复杂、忽视居住建筑类型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居住建筑作为人口分布参考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支持下,文章选取株洲市境内的18个乡镇为研究区。首先,将研究区内的居住建筑重分类为多层房屋、低矮房屋和废弃房屋,采用最小二乘法求算各类居住建筑的居住密度。然后,根据各乡镇人口估计值的相对误差对各乡镇各类居住建筑的居住密度进行修正。最后,运用GIS的叠加分析技术得到250m格网人口密度图。检验结果表明,人口估计值与人口统计值的线性拟合斜率为0.965,另外基于居住建筑重分类的人口空间化方法使得人口估计精度较未重分类时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董春  尹诗画  张玉 《测绘科学》2019,44(8):113-119
针对传统人口空间化模型普适性较差,且数据处理较依赖人工操作等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模型从微观个体的居住选择入手,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居民居住建筑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模拟人口居住空间分布。创新性地以人口智能体为中心,结合GIS利用地理国情数据、POI兴趣点数据、夜间灯光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来模拟居住环境,将心理学和经济学观点引入到智能体对居住地选择的决策行为中,结果表明,基于建筑物内、外部环境的多智能体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可以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人口分布情况,且更接近于实际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3.
朝鲜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朝鲜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重要途径。基于朝鲜市郡级人口普查数据,将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分析了朝鲜人口密度与空间因子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朝鲜人口密度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朝鲜人口密度的空间格网化模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朝鲜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因素的决定力进行了有效探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769,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与朝鲜三级行政区人口统计数据保持一致。同时,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的因子依次为道路网密度、居民点密度、居民地指数、海拔、坡度和耕地指数。  相似文献   

4.
设施服务半径大小是设施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体现。传统研究大都基于理论的方法,缺少实际数据的验证。本文提出了基于出租车GPS轨迹确定医疗设施服务半径的方法,并以深圳市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深圳市三级医院的访问人群集中在9 km范围内,4 km是比较合理的服务半径。从医疗设施服务范围在各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上看,深圳市三级医院布局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然而通过质心分析法综合人口的分布状况研究,其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相差不远。  相似文献   

5.
首先以深圳市福田区部分普通住宅的房地产价格为数据基础,利用空间分布分析中的最近邻距离分析法确定了各住宅的空间分布情况,即呈簇状分布状态;然后,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选用Moran,指数对研究区域的房价自相关关系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从而得到深圳市景田区部分住宅房地产价格的空间自相关性情况;最后,利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工具对整个区域的房地产价格进行了拟合,得到研究区域房价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建筑密度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建筑密度的获取效率,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珞珈一号数据和OSM数据的估算城市建筑密度的方法。基于珞珈一号数据,文中以固定大小的网格为单位采样分析了昆明市呈贡区灯光强度和建筑密度的拟合关系;基于OSM数据,利用GIS提取分析、数学分析等方法去除道路灯光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非线性拟合模型估算了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得到其空间分布情况;并验证分析了估算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与夜间灯光强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结合珞珈一号夜光影像数据和OSM道路数据估算城区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在长春市区的应用,目的在于模拟长春市区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参考前人研究的基于城镇面积的城市人口密度系数模型,同时考虑交通网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提出适合长春市区人口空间分布的模型,生成100m(100m网格的人口数据空间分布图。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将建模所得数据与人口统计数据以街道为单位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调查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人口密度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软件与地理统计学的相关软件,以DEM数据、坡度数据、河网数据、交通网数据、NDVI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数据,分析各要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模拟了辽宁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河流、交通道路的影响,其中河流与交通道路对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权重较大。  相似文献   

9.
面域拓扑图是一种利用区域面积大小定量表达区域属性信息的可视化方法。由于其区域面积本身已经表示某一变量,因此这更有利于双/多变量的制图表达。针对目前基于面域拓扑图的双/多变量表达方法中存在的难以表达相邻区域之间基本状况和不利于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差异表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双/多变量的连续面域拓扑图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格网密度补偿和积分步长逐步试探的方法对基于扩散模型的连续面域拓扑图生成算法进行部分优化,完成基本变量的表达,然后分别通过空间内插和符号扩展完成第2和第3变量在连续面域拓扑图中的表达。最后以慕尼黑市人口密度和银行/ATM分布(双变量)数据以及奥格斯堡市人口密度数据、幼儿园分布以及规模数据(多变量)为试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以GIS技术和SPSS软件为工具,根据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口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县各乡镇平均人口密度与地形指数、土地利用、主要道路和河流水系等因素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各影响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权重,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显示,通过数据融合产生的人口密度与巴马县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大于0.9,最终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不但与巴马县统计型人口数据保持一致,还反映了各乡镇内部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城镇化背景下武汉市人口时序增长趋势和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本文基于1990年第四次、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4年武汉市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市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得到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趋势。人口增长研究表明:1990年以后,武汉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总体上形成了中心聚集、外围扩散的空间发展格局。空间分布研究表明:1)武汉市的人口密度分布更加符合Clark模型,主城区Smeed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近25年来,武汉市城镇化进程迅速,人口向主城区聚集。随着时间发展,主城区逐步呈现初级阶段的郊区化。2)武汉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已经出现多中心化的趋势,并且已经有两个街道发育成为人口次中心。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人口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城市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认识我国中部崛起城市的发展规律,为其他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夜间灯光数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口空间化领域的研究中.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是最新一代的夜间灯光数据,为探究其在人口空间化方向的应用价值和潜力,以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源数据,在乡镇(街道)尺度上分区建立了渐进回归模型,进而得到北京市人口空间化结果,并与NPP/VIIR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回归结果的拟合程度和精度均优于NPP/VIIRS回归结果,且这种优势在人口密度小的区域更明显;基于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化结果能清晰展示城市内部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对城市资源、环境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数据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子,而传统的社会经济数据由于与空间坐标不统一,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难以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DMSP/OLS灯光数据,基于生态控制线,通过回归运算制定深圳市2010年人口指数模型,得到深圳市2010年1 km~2人口空间化图,有利于对深圳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一种人口分布的最优估计模型,提高人口分布的拟合效果,文章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依托,采用不同的地统计分析模型对江苏省两次普查的人口密度数据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并从中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两次普查间江苏省人口分布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呈现出各地区的整体密度不断增大、空间分布"两极分化"、人口分布重心逐渐南移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精细的人口分布数据能刻画出行政单元内部细节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为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利用房屋建筑及高德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提取建模因子,结合随机森林模型获取了武汉市2015年常住人口50 m空间化数据集.结果表明,相较于WorldPop数据集结果,所提出方法的结果在武汉市高、中、低3种不同人口密度社区单元均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存的大量既有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原有存档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情况.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收集的具有高时效性的点云数据作为逆向工程的基础,通过采集现场实景照片、分析真实情况、参考原有图纸,在Revit软件中对点云数据进行逆向拟合,并赋予属性信息,将既有建筑以BIM模型的形式重现;对其进行精度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满足分类统计工程量的基础上,结合BIM模型三维可视化的优势,将改造设计工作在模型中进行仿真模拟,以验证其可行性,并对以BIM技术为中心的逆向工程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爬虫获取的房屋众源地理数据为基础,以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结合绿化率、容积率和物业费3项指标对各居住小区内部环境进行评价,利用GIS技术结合多组群分异指数D(m)和空间修正多组群分异指数SD(m)模型,研究武汉市的居住环境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武汉市居住环境评分在小区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自相关性,且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非城市中心的湖泊周围。城市居住环境的空间分异现象受区域特征、地价、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辖区及3条环线之间的居住环境分异现象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成都市主城区银行网点数据,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银行业空间分布、集聚分布及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银行业呈同心圆环状向心分布格局,并向西和向南聚集明显;成都市银行业空间呈现倒"U"形集聚特征,距离为6.5 km处集聚趋势最强;成都市已形成了多个银行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呈现"中心高度集聚,周围零散分布"的趋势,主要分布在三环内的西北和正南方向。不同的集聚区其形成机制不同,成都市银行业集聚区形成除受交通因素影响外,还主要受商业、商务、居住等因素影响,其中商业-商务中心综合作用、商业中心-居住综合作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微观尺度,利用循环迭代拟合方法模型对统计人口和人口样本进行拟合和扩散;利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提取了建筑物信息,并获取相关属性资料。对模拟人口数据和空间化的城市建筑进行拟合,借助ArcGIS平台,利用Python语言实现了城市微观人口的空间分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扩展空间句法的城区人口密度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口密度是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标,对城市交通、安全、规划和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人口密度估算方法在数据要求、可操作性以及精度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展空间句法的城市人口密度估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城市空间可达性与城市行人流量的相关关系,估算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经过实验验证表明,与传统估算方法相比,该方法需要的人口统计数据较少,可操作性强,与G IS软件无缝融合,通过反距离权重法(IDW)可使模拟估算结果连续,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城镇地区人口密度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