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提出降维法修定地震参数,即利用每二个台的到时差、它们仅包含λ、φ、H的修正信息,先对它们(λ、φ、H)进行修定,然后修定发震时刻T。最后给出方差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渤海地区地震参数的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燕来  孙岩昧 《中国地震》1993,9(2):129-137
本文介绍了一种横向不均匀介质中地震参数的修定方法。该方法以渤海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构造速度模型,集中起可利用的渤海周边地区的山东、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台网的资料,统一修定了近年来渤海及其邻区598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所有地震都给出了震源深度并且讨论了地震定位的精度。文中给出了近年来渤海内M_L≥4.0级的地震震源参数修定结果,讨论了该区震源深度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要既经济又安全地进行工程建设,必须精确地确定设计用的地震参数.本文就确定工程设计地震参数的技术途径;地震时地面的运动特性;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地震荷载的修定方案;地震危险性分析概况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在VAX/780机上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适用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用这套系统我们在1987年一年里完成了1983、1984两年的“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年报”共四卷(简称“年报”)。处理“年报”部分的程序主要包括:①原始数据的查错程序;②地震事件的检索组合程序;③震源位置的修定程序;④输出打印程序;⑤震源参数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程序。这套程序使用广义逆反演方法进行震源位置的重新修定,同时进行了地震震级的重新计算,其修定结果稳定,解决了我国震级系统(Ms)与国际上测定的震级有系统差的问题。从1987年5月开始,用此系统处理“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月刊(简称“月报”)。至今顺利出版了19期(每月一期)。处理“月报”部分的主要程序包括:①5码地震电报的数据转换及查错程序;②国际地震电报转换及查错程序;③寻找初始震中程序;④检索组合程序;⑤修定程序;⑥输出打印程序;⑦形成与ISC交换的数据格式程序。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HDP—4 四道γ能谱仪,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中心近几年开发研制的一种功能全、性能较高的四道γ能谱测量仪器.仪器由探头和操作台两部分组成.操作台采用双单片机结构,分别负责数据处理和数字自动稳谱,其中的自动稳谱技术比以往的能谱仪有了很大的改进;本仪器设置了多种测量方式,用户可根据测量目的进行选择;图形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克服了数据循环显示的弊端,可以同时显示铀、钍、钾、总道四个参数;设有微型打印机接口和RS232串口,方便了数据输出.  相似文献   

6.
P^—波定位方法的研究及软件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波定位方法是针对网内及网缘发生较大震级地震时,地震波记录限幅S^=难以辨认的情况,而编;与的单震相定位程序。该程序可由数字化仪输入地震波到时数据,然后进行定位,定位计算分两步进行,即初定和修定,初定仅根据区域台风提供直达波到时,列出走时方程,将走时方程线性化,解出四个震源参数,为了防止输入的个别错误数据影响定位,采取了图形显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震史料汇编记载1932年8月14日西藏林芝发生过一次X度地震.据仪测资料,同日只有12时(北京时)在缅甸境内发生一次7级中深源地震.二者相距300多公里.它们是二次地震还是一次地震呢?认真分析了仪测资料,并重新修定震中,确认该日只有一次7级地震,震中在缅甸境内.再通过对历史记载的仔细分析,认为林芝地区的破坏,评为Ⅷ度比较合适.从而可考虑林芝的破坏受缅甸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大.而Ⅶ度的高烈度可以深震常有的远距离异常区给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来地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1987年编制的《中国海域及其相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了补充和修定,提出了补充和修定的依据,并给出了新的海域区划图。  相似文献   

9.
关于1987年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年来对中国海域地震烈度区划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1987年编制的《中国海域及其相邻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了补充和修定.提出了补充和修定的依据,并给出了新的海域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
b值和ν4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的两个重要参数,其取值是否合理将影响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采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重庆地区的b值和ν4进行计算,并对于这两个参数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取 b=1.19和ν4=2.48基本上是合理的,该结果对重庆地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地震中长期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珠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7,19(6):615-622
结合使用人工地震折射测线和天然地震观测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P波和S波的地壳平均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修定了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的202个地震,给出了震源位置误差小于1.5 km的精确解.以到时曲线为准,将修定后的震源参数与四川台网常规定位的震源参数进行了比较,到时数据相对于时距曲线极小的分散,证明定位后的震源位置的精度得到了相当的改善.所获得的震源分布表明,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绝大多数地震分布在3~22 km深度范围的上地壳中.结果证明,本文所提供的速度模型和采用的定位方法是适合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定位使用的;配合日本东北大学提供的实时处理系统,对提高四川台网的定位精度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对3个合成的含Fe3+的铁硅酸盐尖晶石γ-Fe2SiO4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 并在298, 150和95 K的温度下对它们进行了M(o)ssbauer谱的测试. 每个温度下的M(o)ssbauer谱均由两个双峰组成. 这两个双峰分别被指派给八面体位置上的Fe2+和四面体位置上的Fe3+, 并且根据M(o)ssbauer吸收面积给出了占位. 结果表明, Fe3+和少量的Si4+分别占据在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上. 根据M(o)ssbauer分析所得到的占位, 使用经过修正的公式, 计算了八面体和四面体位置的平均键长. 在此基础上, 八面体和四面体的平均键长进而被用来计算含Fe3+的γ-Fe2SiO4的晶胞参数和氧参数. 此外, 使用次近邻效应解释了含Fe3+的γ-Fe2SiO4 M(o)ssbauer谱的Fe3+谱线的宽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种修定震源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空间域中的一种定位方法。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发震时刻分离求解;2.震中位置的确定是采用Romney提出的曾融生改进的台偶到时差来建立最小平方条件方程,几乎不受结构的影响;3.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的确定是采用慢度定深度、到时曲线时间截距定发震时刻的方法来实现的。本文用四川境内的5个工业爆破资料,作了方法试验并修定了近年发生的50个天然地震。修定后的震中位置更加靠近断裂带,走时残差减小了,震源深度呈现出沿龙门山断裂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加深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选用2008-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及邻省台网共43个台站记录到的4 410个地震事件,通过震级偏差统计方法计算单台震级偏差及其标准差,并统计台站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研究表明,各个台站震级偏差范围在-0.38~0.33之间,81.4%的台站偏差值(绝对值)小于0.2。与全国量规函数相比,新修定的量规函数震级偏差与震中距整体呈正相关,在0~150km范围内震级偏差为负值,在150~200km范围内震级偏差大于0且基本与100~150km内的震级偏差关于零轴对称,250~500km范围内为正值,新修定的量规函数更加符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壳介质性质和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声、电频谱测井直接测量声和电探头频谱的实部和虚部.通常情况下,实部信号幅度比较大,与地层参数的关系不密切;虚部的信号比较小,与地层声、电参数关系密切.测量时,换能器在井下,地面(或者井下电路)发射频率可调的正弦波或者方波电压于声、电探头,测量其电压和电流波形,处理其幅度和相位可得到探头的阻抗或导纳的实部和虚部.由于位于井下的探头的辐射声阻抗和电阻抗都与地层参数有关,因此,通过测量换能器的阻抗或导纳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可获得地层的声电参数.与现有的测井方法测量一个频率(感应测井)或者瞬态声波波形(主频附近)不同,声电频谱测井对频率进行扫描,获得一定频率段的频谱.具体的频率区间根据井眼条件和所测量的地层参数以及探头结构确定.声电频谱测井理论建立井眼条件下频谱的实部和虚部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测井资料处理则利用这些关系从测量的频谱曲线获得所测量地层的声、电参数.该方法可以在裸眼井和套管井中进行,并且还可以像最早的电极测井那样,直接在地面完成测量,井下只放置探头,不设置电路.这时声电频谱测井通过电缆输入到井下探头的是正弦波或者方波,电缆对测量结果影响比较大.本文首先给出声电频谱测井的现场实验结果,然后讨论电缆的频谱特征以及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电缆的频谱峰在探头阻抗发生变化的时候变化比较小,容易从频谱测量结果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16.
赵珠  丁志峰 《地震学报》1994,16(2):212-219
引用了Prugger等提出的一种先进定位技术, 其特点是:(1)采用观测到时平均值和计算平均值之和, 作为发震时刻的参考值来进行时间残差的计算, 保证了真正的残差最小的获取;(2)采用更适宜于定位使用的时间残差的L1范数统计;(3)使用单纯形优化法直接送代地寻查残差极小, 不要求偏微商的计算, 避免了矩阵反演, 适宜于任何速度模型和任何台网分布, 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求解震源位置(,,h);(4)发震时刻另行求出, 避免了深度和发震时刻间的折中变化, 这些突出的特点使我们在台网稀疏的条件下, 选择它来进行西藏地震的精确定位。本文对该方法就西藏流动台网和固定台网的观测条件下, 进行了数值试验, 并对项目实施期间记录到的部分地震和以前的几个有质疑的地震进行了震源参数的实际修定。震源位置误差估计小于3km.震源深度大于40km的地震, 似乎有平行于青-川-滇弧形构造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地震台网现行量规函数及台基校正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震级残差法和四川地震台网中主要地震台站的地震资料,修定了现行量规函数R_2(△),得到了比R_2(△)更适用于四川地区的区域量规函数R_3(△)。同时分别在R_2(△)和R_3(△)基础上求出了台基校正值S_2和S_3。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洋钻探1146站浮游有孔虫组合, 及其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 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的研究, 恢复了南海北部表层海水4 Ma以来的古温度和古生产力变化. 结果表明: 表层海水温度4 Ma以来阶段性降低, 而冬、夏季节温差、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增加, 时间主要发生在3.1, 2.7, 2.1, 1.6, 0.9和0.5 Ma. 浮游有孔虫混合层、温跃层属种含量除受温跃层的变化外, 还受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变化的影响. 结合构造运动和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认为南海北部上部水体晚上新世以来不同时间的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阶段性隆升、 太平洋海道关闭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根据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发布的2010年4—6月全球地震动态,通过修订后给出以下监测结果。 2010年4—6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363次,其中4月146次,5月117次,6月100次。在4—6月发生的363次地震中,东半球214次,西半球149次。M 5—5.9中强震328次;M 6.0—7.9强震55  相似文献   

20.
采用GOES9卫星观测的能量大于2MeV和大于4MeV电子通量和行星际飞船ACE太阳风参数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以及磁暴指数Dst资料,分析了1998年4-5月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时间和能量响应特征及其与行星际太阳风参数、磁暴和亚暴等扰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性(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有明显的周日变化,中午极大和午夜极小.4月22日和5月5日开始的两次大事件中,能量大于2MeV电子通量中午极大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尺度分别约为4天和1天,中午极大值高于背景水平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3天(4月22日-5月4日)和16天(5月4日-20日)以上.每次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能量范围不完全相同.两次大事件的上升段都对应于磁暴的恢复相,与太阳风动压脉冲、高速流脉冲和负Bz分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